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杨敬霞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中心小学 ,山东日照2765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亟需创新与优化。因此,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正文


引言: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教育迎来了的挑战与机遇。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更强调培养其逻辑思维、创新实践及跨学科应用能力。面对这一变革,传统教学方法显得力不从心,亟需教师们探索并实践更加高效、灵活的教学策略。本文深入剖析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路径,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为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教育改革趋势与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如今,教育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旨在构建更加公平、包容、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二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三是强化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品质。

新的教育背景下,新课标的实施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新课标不仅是国家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全面规范和指导,更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适应时代需求、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

新课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首先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知识结构,强调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新课标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发展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数据分析等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新课标还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1]。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深远。一方面,它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它推动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创新,使数学教学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育正迈向一个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能力培养的新阶段。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变革,成为提升教学品质与强化学生学习成效的迫切需求。

(一)情境教学与问题导向

1.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常常因其抽象性而让学生感到距离遥远。然而,当数学知识被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中时,它便立刻变得鲜活起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如购物中的找零问题、测量身高体重的比例关系、规划家庭旅行的路线与预算等。这些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触手可及,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参与这些情境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例如,在教授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分数的意义和运算法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给每个人?然后,他们会在尝试和犯错中逐渐发现分数的存在和作用,进而学会用分数来表示和计算每个人应得的蛋糕份额。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的本质和含义,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使得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和发展注入了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正逐步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

首先,信息技术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资源。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依赖于教科书和黑板,教学资源相对有限且形式单一。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打破了这一局限。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PPT课件、动画演示、视频讲解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生动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互联网作为一个庞大的知识宝库,为教师提供了海量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和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其次,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字化进程。数字化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在线互动平台、智能测评系统等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智能测评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自动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3]。例如,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形的变换和组合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互动平台发布题目,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在复习巩固阶段,智能测评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自动生成个性化的复习计划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跨学科整合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单一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性应用。然而,在当今这个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更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跨学科整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1.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背景下,将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首先带来的是知识视野的极大拓宽。在数学课上,学生不再仅仅面对数字和公式,而是能够通过科学实验观察数据的变化规律,通过艺术创作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感,或是在体育活动中运用数学原理优化训练方案。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紧密相连,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跨学科整合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在跨学科项目学习中,学生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这要求他们具备跨领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设计一座桥梁的模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计算桥梁的承重和结构稳定性,还需要结合科学知识了解材料的性质和力学原理,甚至可能需要借助艺术眼光来美化桥梁的外观。这样的项目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试错、调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跨学科整合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跨学科的项目探索中,学生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情境和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和解决方案。他们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路径来解决问题。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极限[4]。同时,跨学科的学习也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促进了他们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

2.有效落实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基础

为了有效实施跨学科整合,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他们应该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找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跨学科项目。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如建立跨学科教研组、开发跨学科教材、提供跨学科实践基地等,为跨学科整合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跨学科整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跨学科项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和探索空间。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困难、实现自我超越。跨学科整合的评估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评价、项目展示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是一个持续且深入的过程,它要求数学学科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具备开放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引入情境教学、信息技术融合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强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拥有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更好地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强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礼刚.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创新与对策[J].教学创新,2021(4):43.

[2]杨福人.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求知导刊,2020(12):59-60.

[3]吕昌云.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读与写杂志,2021(11):179.

[4]张婧.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新课程,2022(3):62-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