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
正文
引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对当前教育改革需求的积极响应。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双师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有助于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
1.1课程目标难落实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立往往显得过于笼统和表面化,缺乏对学生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技能发展的全面考量。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覆盖,而忽视了如何将这些知识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这种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课程目标的落实变得机械和僵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此外,单师型的教学模式在资源分配和教学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名教师需要同时面对全班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往往难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感到学习内容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其多样化学习需要。
1.2因材施教原则难贯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导致教学中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即无论学生的基础、兴趣、特长等差异如何,都采用相同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教学模式中,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潜力,这使得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影响了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践。
1.3学生综合能力难提升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无法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无法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无法真正理解其含义和价值。教材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也是导致学生综合能力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教材内容往往以知识点为主线,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另外,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只是通过听讲、阅读和背诵等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而缺乏实际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锻炼。
2小学语文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2.1厘清定位,构建双师教学共同体
小学语文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将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技术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该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力求实现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在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一般来说,双师型课堂中的教师角色可以细分为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主讲教师在双师型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答疑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和朋友。主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辅导教师一般是主讲教师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引入互联网在线课堂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在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后,需要进一步构建双师教学共同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共享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学为例,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延安相关的历史背景视频,激发学生对延安的兴趣和好奇心。针对相关段落讲述,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教学平台播放国家优质课程,让学生通过专业的讲解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延安的历史意义。教师则要在线下辅助学生做好笔记,记录关键信息,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探讨作者对延安的情感。教师还可以设计与课文相关的互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双师型教学课堂能够有效融合智慧教学与传统教学,利用国家优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专业性和深度。智慧教学平台的运用,也能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有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
2.2师生交互,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此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交互性,旨在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通过师生交互,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从中汲取营养。在双师型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交互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平等对话,打造生本双师新课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与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师不断追求教学创新,旨在构建高效、互动的课堂环境。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即在同一课堂上,通过线上线下教师的协同教学,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教学关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还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双师型课堂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教师要整合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平等对话是打造生本双师新课堂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一个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平等对话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在双师型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学生的声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平等对话,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学生也能在对话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指导,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两小儿辩日》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要制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视频、互动问题等。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展示《两小儿辩日》的背景资料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线上平台监控学生的参与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疑问和互动情况。在课堂中,针对多媒体的学习任务,教师要辅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记录学生的讨论成果,通过平台上传学生的讨论记录。针对学生的疑惑点,教师要播放相应的微课视频,并设计互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小儿的辩论,探讨课文中的道理和哲理。教师还可以设计辩论活动,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课堂结尾,教师要总结课文的主旨,引导学生反思辩论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下,教师要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发布课后作业,指导学生如何巩固学习成果。可见,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
结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双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创新的教学路径。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升级,双师型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深入的学习。智慧教学平台的引入,使得教学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双师型教学模式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彦慧,傅丽文,马瑜.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双师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 2022(8):45-47.
[2] 王立平.小学语文"双师型"网络课堂的实施效果及反思[J].师道:教研, 2021.
[3] 陈希莹.小学语文双师型课堂教学研究[D].集美大学,2019.
[4] 武改瑞.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双师课堂"的运用策略[J].名师在线, 2021(28):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