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正文
在新课改日趋深入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培育早已成为教育的主流趋势。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价值并能高效学习相关知识,养成关键能力,是一线教育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因为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需要使学生掌握与数学相关的各项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需要创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发展所应具备的关键品格与能力。在数学科目中,核心素养主要涉及6个方面,即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直观想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以及数学抽象。
具体而言:(1)数学运算。在明确运算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培养数学运算能力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举个例子,学习分数或者小数的四则运算时,只有掌握具体的运算顺序以及方法,才能提高运算的速度和精确性。(2)数据分析。根据研究目标获取数据,通过统计方法整理、分析以及判断数据,从而对研究对象形成深入认识的一种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使其对数据形成良好的处理能力。(3)直观想象。通过空间想象以及几何直观体会事物的变化与形态,从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4)数学建模。通过数学方法以及语言描述实际问题,并利用求解数学模型处理问题的能力。(5)逻辑推理。立足已知规则以及事实,通过演绎、归纳、综合、分析等思维方式获取问题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思维的精确性和严谨性。(6)数学抽象。从具体事物中提取空间形式以及数量关系等实质特点,并通过数学语言以及符号进行描述的能力,这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点。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期间所展现出的思维能力以及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重要一环。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提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
(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指的是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方法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剖析并采取最佳策略应对和处理,这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目标。比如,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税率、利率、折扣等问题,尝试通过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思考,从而顺利解决上述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期间所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样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点所在。比如,学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是参与小组互动,探索图形的平移以及旋转现象,大胆质疑,主动求知,发现图形运动的规律,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核心素养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意义重大,它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出了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这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科目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有助于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的提出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指引和目标。因为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于知识层面,教师在课堂中照本宣科,或是要求学生不断练习各种题型,而这样的机械化教学只会加剧“高分低能”现象,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意味着从传统“重成绩,轻能力”的泥淖中挣脱出来,真正走上创新的道路,这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当下,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单一型人才,而是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意味着跨领域、具备多项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使其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形势,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而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当学生走向社会,这些素养同样可以派上用场,比如数据分析在信息社会极为关键,这是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一项,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其对互联网社会的实质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对学生的生活和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因循守旧
当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未创新教学方式,而是因循守旧,采取讲授法模式,这种侧重于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并未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及思考,而是照本宣科,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向学生讲解不同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这样机械化的教学难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通过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不难发现很多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相关,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而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导致数学教学过于抽象,本来简单的知识变得复杂,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也会增强课堂的枯燥色彩。比如,针对“生活中的负数”,教师完全可以从生活视角充分发掘与之相关的内容,但很多教师习惯停留在教材的“舒适区”里,导致数学课堂缺乏生活色彩,无形中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五、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培育侧重于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数学教材深入研究,发现其中蕴藏的生活元素,并将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探索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上“小数除法”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学校组织学生户外踏青,在出发前学生可以购买一些零食。已知一包干脆面的价格是3.5元,现在有50元钱,能买几包干脆面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其中包含学生喜欢的生活元素,可以引出小数除法的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说一说如何计算。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把3.5元换算成35角,50元换算成500角,然后通过整数除法进行计算。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这对学生的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分析等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上“圆”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此前学习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想一想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是如何推导面积公式的,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割补法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合作期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动手将圆形纸片剪成不同的扇形,想一想可以将这些扇形拼成什么图形,以此推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在尝试以后,学生发现可以将扇形拼成长方形,而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圆周长的一半以及圆的半径,再结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采取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高年级数学教学相结合,将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可以拓展数学课堂,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领略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下“长方体”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施为学生模拟长方体的展开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方体12条棱与6个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3d建模软件让学生从不同视角观察长方体,使学生深化对其特征的把握。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与“长方形”这一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还可以布置其他的课外学习任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将核心素养培育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优化,为学生构建全新的数学学习课堂,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和生活的内在关联,使学生对数学科目形成全新的认识,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严林.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4,(06):9-12.
[2]吴海珍.新课标视域下小初数学教学衔接策略探析——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3,(09):63-67.
[3]周晓炜.新课标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实践[J].小学生(上旬刊),2023,(08):106-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