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技术在房地产开发中的运用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杨威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徽合肥 230001

摘要

在房地产开发中引入智能施工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论文首先阐述了智能建筑的主要技术及其适用领域,在此基础上,对智能建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在建筑设计与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运用作出深入探讨。经过对智能技术的应用成效分析,以期为建筑工程实践提供一条更高效、更智能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智能建筑技术;房地产开发;关键技术

正文


建筑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关企业保持革新思维,借鉴建筑领域前沿技术手段,促使建筑发展与人类需求契合。智能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开发与建筑设计,这就需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充分把握智能化设计与施工的各项要点,指导并促进建筑项目的深层次发展。

1智能建筑技术普及面临的困难与障碍

1.1技术障碍

在智能建筑技术的运用中,必须将不同学科的关键技术进行融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智能建筑技术系统。在科研和应用方面,必须建立科研队伍、仪器和实验平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分析传感器技术应用现状、适配场景以及关键控制要点;在运用自适应控制方法之前,需要明确其控制算法、控制模式和被控对象的各种特征。此外,还应具有电脑程式设计、互联网通信、数据分析等技能,优化工程建设的控制方式。

1.2市场需求

目前,智能技术的市场需求仍在持续增长,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和用户对该标准的理解还不够清晰。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其所需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存在不足,使得智能建筑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推广遇到诸多阻力。此外,智能化施工技术类型处在不断更迭的过程中,部分开发人员及使用者对相关技术的成熟性、可靠性等问题也存有顾虑,限制该项技术进一步应用。

1.3成本方面

针对地产商及使用者,成本控制难题一直是该项技术得以深入运用的关键。同时,智能建筑技术的运用,不仅要与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相结合,还要增加资金投入。而且,随着智能建筑形式的不断优化,维护与更新成本也应加以综合考量。

1.4竞争压力

在智能建筑技术领域内,已有众多的设备厂商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竞争压力。这对开发者和用户来说是个棘手的问题,他们在寻找合适的技术供应商和解决办法方面遇到困难。此外,智能建筑在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均存在多种技术供应商与解决方案,这使得技术的选择和整合变得更加困难。

2智能建筑技术在开发中的应用

智慧建筑技术主要包括BIM(ArchitectureInformationModel)技术、光线、风力、空气流动分析技术以及预制件加工技术。通过此类技术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工程设计与建造的效率与准确性,降低工程质量与工期拖延,提高项目的实用性和整体实施效益。

2.1智能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1列举了BIM技术、照明、通风、气流等分析技术以及预制件加工技术。

1智能建筑技术工艺的具体应用

应用技术

应用效果

BIM技术

减少50%的设计误差

光照分析技术

能耗减少30%左右环境舒适度明显增加

预制构件技术

缩短工程期限,成本控制效益显著

2.1.1BIM技术

信息工程信息系统(BIM)是一种以3D数字化建模为基础的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的技术,主要针对建筑结构、装饰、设备等进行模拟和优化,使设计与建造达到无缝连接,有助于设计师更好的了解设计的目的,减少由于设计与建设计划不符所带来的问题。此外,BIM技术也为各参建主体提供一个数字化的平台,用于信息数据的整合处理与分析,从而使设计、施工和运行各阶段的实现协调和高效管理。

2.1.2光照、通风、空气流动等分析技术

室内光照、通风、气流等是影响建筑舒适性和能源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借助系统仿真软件,对各类要素进行动态分析,从而对具体的技术应用进行调节。例如,通过对建筑采光角度和阴影条件的分析,可以减少室内的热量积累,改善内部舒适性;对建筑的通风和空气流动进行研究,能够有效降低室内含量,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建筑利用率。此外,也可以借由数值模拟与预估,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帮助相关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

2.1.3预制构件技术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预成型件的生产工艺,能够生产出高精度、高品质的结构件,从而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与精度。预制装配工艺能有效地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浪费与差错、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与稳定等问题。同时,预制装配工艺还能改善工地的安全与环保,降低噪声、扬尘,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冲击。预制装配工艺可划分为模块化与组件化两大类,模块化即将整栋建筑进行模块化设计、制造,再在工地上进行装配,形成整体结构;组件化就是把建筑物的各种类型组件分开,单独地设计、制造,并在工地上完成装配。

预制构件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建筑项目中,通过数字化设计与制作,能够确保预制件的高精度与一致性,减少项目施工中的浪费和失误,提高项目质量和稳定性。采用预制装配工艺可使建设时间缩短30%,节约建设费用20%,并能有效降低工地噪声、扬尘,提升工地安全环保。在采用预制件技术时,必须将其数字化设计与生产的需求纳入考虑范围,并充分考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2智能建筑技术在建筑节能和环保中的应用

2.2.1智能建筑技术应用

智能控制是指使用不同的传感器和控制器,监控和调整建筑物的设施,从而达到环境控制要求的技术方案。例如,采用智能空调系统,能够自动地调整室内温湿度,保持室内空间适宜的环境。已有研究证明,通过智能化控制,建筑节能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并能有效减少对环境影响和物资损耗。

2.2.2绿色建材

绿色建筑材料一般来自可再生资源,废物排放少,可多次循环使用。采用“绿色”建材,不仅能减少建筑能源消耗,而且也可有效防治建筑垃圾带来的环境管理难题。例如,利用可更新的能源、环境友好型材料,体现大气污染源的治理效果。同时,推广绿色建筑材料,也进一步提升了建筑工程的发展效能。

2.2.3废弃物处理

通过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和二次利用,构建一种资源节约的工程建设模式,有效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节能减排。根据相关研究,将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优化环境管理。例如,在房屋装饰与拆除过程中,垃圾的分类与循环再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在耗材管理上实现精细化控制。另外,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也是建筑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2.3智能建筑技术在建筑安全和管理中的应用

将智能化施工技术应用于施工安全与管理中,凸显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其中,智能识别技术、监控预警技术、智能维修技术是常用的技术手段。

2.3.1智能识别技术

智能识别技术利用多种传感器及识别装置,实现建筑物内外人员及物品的智能化识别与管理,在安全监测与风险防控层面发挥作用。例如,通过在建筑门禁系统的面部识别功能,能够迅速鉴定进出人员的身份,并实时记录出入情况,避免未经授权的入侵行为。许多研究证明,采用智能辨识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建筑物的安全与管理,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3.2监控和预警技术

此项技术旨在利用多种传感与监测手段,实现对建筑物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维持建筑物的良好状态。如在建筑火灾中安装烟感、火感等传感器,能及时发现和报警。多项研究证实,监测与预警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综合防控。

2.3.3智能维护技术

采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对建筑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从而提升建筑物的运行寿命与稳定度,降低建筑物的失效概率。例如,在建筑物的空调维修中,能够对其工作状况及各项性能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尽早完成修缮工作。前期研究表明,应用智能维护技术可有效延长设备的安全使用周期,减少设备故障率。

3智能建筑技术推广的策略和方法

3.1建立示范项目

通过构建智慧建筑技术示范工程,不仅可以充分展示其优势和应用效果,而且可以引起更多用户和投资者关注。在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从高层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典型建筑中选取典型案例,通过对智慧建筑的整体更新或开发新项目,对智能技术应用的实际效益进行验证。

3.2技术建议和服务

基于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分析,进行科技咨询与服务,既能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科技的用途与特征,又能协助使用者与投资人解决科技运用上的难题。技术咨询服务可为建筑工程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对技术应用与设计变更等方案进行改进,完整把握智能建筑技术的实施要点。

3.3引入政策支持

政策扶持是提升智能建筑工程效益的一项关键措施,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促使智能建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速。比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对相关技术进行推广,并通过财政补贴、税费优惠等扶持手段,推进智慧建筑建设。

3.4改善成本控制现状

其一,优化用能方式,控制用能总量。使用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能高效利用和管理建筑能源,降低能耗与废物排放量,从而减少建筑的运营成本。其二,促使设备利用率得到提高。通过对智能设备的应用,强化运行管理环节的智能化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相关设备的运行性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相关风险隐患,使设备的安全运行周期得以延长。比如,基于智能设备监控与管理体系,能实时监控和管理设备运行参数,并能够及时地检测出故障与损伤,制定相应的维护决策,凸显检修、运维方案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其三,采取开放式技术体系结构。在开放式技术框架的支持下,能够改进系统的可扩展性和互用性,增强技术要素的流动,这样就可以减少系统的升级费用。

3.5加大智能互联与数据安全防范力度

首先,要对仪器、资料进行加密、保护。采用各种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存取控制、信息认证,实现对设备及数据安全的有效保障,有效地控制黑客攻击和数据泄漏等风险,提升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其次,构建适用的数据传送与处理模式。采用数据压缩、加速传输、智能处理等先进数据传输和处理手段,达成数据高效传递的既定目标,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数据传送与处理时的延时。此外,建立可信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经过对资料的分析与发掘,明晰数据的归属、使用与保护规范,有效防止资料误用或泄漏,提高智能建筑的数据安全可靠度。

结语

智能建筑系统综合了传感器、网络和自适应控制等各项技术手段,借由智能控制与数据分析,达到项目的高效管理要求。然而,在推进智能施工技术的过程中,存在技术、市场、成本等维度的难题。要想更好地推动智能化施工,就必须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培训专业人员,减少费用,开拓市场,加强科学技术的宣传工作。同时,持续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调整、优化和革新,推动智能建筑技术应用模式的更新,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玉.基于行业标准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实践与研究——以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J].职业技术,2022,21(12):10-17.

[2]孙小萍,李楠楠.浅析BIM技术在智能化建筑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以同济设计院集团大楼为例[J].散装水泥,2021(1):120-122.

[3]陈光,刘纪超,马云飞.数字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中的应用——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项目为例[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22,14(5):110-115.

[4]刘雅培.智能数字化模型技术在改造土木结构民居设计中的应用——以福建闽东民居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2(3):91-96.

[5]孙林.建筑装饰工程中的装饰施工收口技术应用研究——以上海民生证券办公楼装修项目为例[J].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2022,4(5):25-27.

[6]范乐,王燕语,崔剑锋,等.系统集成理念驱动下的智能建筑设计研究——以墨尔本地区公共建筑为例[J].四川建筑,2019,39(2):38-40,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