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贺兰县暴雨洪水复盘与对策建议
摘要
关键词
复盘分析;应对措施;对策建议
正文
一、基本情况
贺兰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北部,银川市北部,地处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地势西南向东北倾斜,总面积1204.7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mm,8月8日8时到9日8时,全县普降大雨,并出现短时暴雨,最大累计降水量出现在常信乡旭光村,为105.4mm,最大小时雨强在暖泉农场,为32.1mm/小时。各乡镇累计降水量:常信乡105.4mm,立岗镇103.3mm,洪广镇100.0mm,习岗镇78.7mm,金贵镇74.9mm,本次降水突破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8月降水量极值。
据统计,全县共有55处严重积水点,其中:县城积水严重路段17处,积水深度大于50cm的有18处。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约7000亩,其中粮食作物3100余亩,陆地蔬菜3800余亩,设施蔬菜100余亩,受灾大棚61栋。各部门、乡镇场全面落实“关、停、撤”措施,关停企业、建筑工地及葡萄酒庄等54家,转移撤离风险区域群众815人。贺兰县委政府科学研判,全力应对,取得了应对暴雨洪水“零伤亡”的胜利。
二、预警发布和响应情况
8月7日17:30贺兰县气象局发布暴雨黄色预警,19:13水务局与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8月8日10:27自然资源局与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8月8日11:21综合执法局与气象局于联合发布贺兰县城市积水气象风险预警(Ⅲ级),贺兰县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县委主要领导及时安排调度,县政府主要领导8月7日晚间组织召开防汛工作紧急调度会,传达学习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8月6日至8日全区防汛减灾工作作出的批示精神,并对全县应对防范8月8日强降雨工作做出周密安排部署,督促各行业部门和各乡镇场立即行动,前置人员和物资,全力做好防汛救援工作。贺兰县气象台8月7日17:30发布暴雨预报:预计8日白天到夜间,贺兰山沿山、常信乡、立岗镇、金贵镇可达暴雨(50~100毫米),其他地区有大雨(25~50毫米),并伴有短时强降水(10~40毫米)等强对流天气,主要降水时段在8日下午到前半夜。经会商研判,17:50启动Ⅳ级应急响应;8月8日上午10:45经会商研判后,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应急响应;12:40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应急响应。
三、复盘过程及经验
1.领导重视为抗洪抢险提供有力保障。针对8月8日异常的气候和严峻的防汛形势,县领导高度重视,先后作出4次重要批示,县防指先后3次召开全体成员单位会议进行工作安排部署。针对此次特大暴雨洪水,县防指总指挥坐阵受灾一线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全面统筹、超前部署、周密安排,认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8月7日18:00县政府召开应对本轮降雨的会商会,要求各职能部门前置队伍、物资、水泵和大型机械做好应对准备。8月8日成立9个强降雨天气应对处置督查指导组,县委主要领导带队对深入一线对全县所有乡镇(场)、园区进行现场督促指导,现场发现问题,督促立行立改。8月8日下发指令要求住建局、商务局根据降雨情况,做好地面停车场对公众开放,地下停车场车辆只出不进,做好防洪排涝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科学研判、精心调度、上传下达,及时报送汛情简报、快报,利用三大运营商发布预警提示短信,及时将水情、汛情告知公众,增强公众避灾防灾意识。
2.防洪工程为抗洪抢险提供坚实支撑。自河南郑州7.20暴雨灾害以来,贺兰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洪,先后实施了,一是2023年建设的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金山拦洪库提升加固改造工程,工程将金山拦洪库的防洪标准由过去的2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增加大坝安全监测设施48套。二是2024实施贺兰县如意湖退排水项目,增加了城市内洪外排通道,减轻银新干沟的防洪压力,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三是2023年实施贺兰县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工程(一期银河路),工程在道路中心铺设雨水管道2.8公里,新建泵站1座,工程在建设中加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雨污分流,工程的建设有效减轻了老城区的防涝压力。四是2024年实施兴庆区贺兰县交界区域积水点改造工程,工程实施雨污分流,铺设雨水管道2.8公里,新建雨水泵站1座。有效解决德胜片区严重积水问题。五是2023年打通沈阳路沿线排水管网,使西幼泵站以南区域积水排入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将德源街、德祥路管道接入沈阳路排水管网接通工程,解决德源街、德祥路严重内涝问题。这些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贺兰县防洪工程体系,有效抵御了8月8日全县范围的强降雨。
3.预报预警为抗洪抢险提供决策依据。宁夏的暴雨山洪往往具有短时强降雨频繁、局地性强、来势猛、降水时间集中,可预报时间短的明显特征。县防汛办加强与气象、水务、自然资源、综合执法部门的合作,实时发布暴雨、洪水、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预警信息,实现业务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突出临近预报的精细化、实效性和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为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防范工作提供依据。县气象局收集整理各级防汛责任人手机号码,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号码库,并即时更新,确保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信息发布、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县防办综合整理机构改革以来各类文件、简报、预警提示、短信、物资设备调拨函、队伍调动函等,分类制作文件模板,如遇紧急情况,采取填空式工作方式,极大地缩短了信息编报时间,确保各类信息能够及时传递。与三大运营商签订《应急短信业务合同》,8月8日发送山洪灾害预警短信9万余条,有力地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3年进入汛期,预警发布后,实行小时信息报告制,各行业部门和基层一线乡镇及时报送汛情、险情、灾情及应对处置情况,为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提供准确依据。
4.全民动员为抗洪抢险提供强大的力量。8月8日强降雨期间水利、交通、公安、消防、住建、综合执法、文旅、各乡镇场等部门坚守一线,共调集应急抢险队员3680余人,调动大型抢险车辆和人员运输车辆220余台,水泵等设备500余台,动用抢险物资20000余件,全力开展抗洪抢险救灾,围绕“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理”五个关键环节“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开展拉网式排查,组织815人群众有序安全转移。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及时调整抢修方案,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2天时间内完成了应急抢险任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防范应对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部分领导针对近年来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汛工作流于以开会方式传达部署,工作做的不够扎实,没有做好应对大的灾害点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对基层一线抢险队伍应对能力薄弱和装备物资短缺缺乏考虑。8月8日,随着降雨过程的进展,救援信息激增后,救援人员救援设备不足,造成了救援的迟缓。8月8日中午,唐徕渠需要通过4号渠将水排至如意湖,再通过四一分沟排入红旗沟,当天,因县城内洪的排泄,四一分沟的压力已经很大,这主要是因水务部门前期没有做好应对强降雨的准备,渠道管理部门提前没有把渠道水放空,迎接强降雨的到来造成四一分沟排洪压力增大。
(二)救援力量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8.8”灾害救援过程凸显了在救援力量的协调方面没有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仍存在各管一摊,尤其是现场协调方面。抢险救灾现场往往在短时间内大量汇集水利、公安、消防、交通、民兵等众多机构,以及周边赶来增援的各类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而这些机构和应急人员多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部门,日常各自有管理制度或指挥程序,缺乏统一、科学、完备的指挥调度规则,很难把各类救援力量有效的统筹起来开展救援工作。极易导致应急指挥运作的混乱无序。
(三)城市排涝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县城区排水主次管网均为2000年前建设,全县常住人口由2000年18.4万人增加至2023年35.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3.6万人),产生的生活、生产污水已超过原有污水管网排污设计和承载能力,导致降雨后丰庆路、居安街、富兴街等污水管网排污压力大。县城除银河路、沙海路(在建中)建设有雨污分流管网外,其他各路段均为雨污合流管网,纬一路、丰庆东路、原种场、五小所、丰庆路高速公路5个污水提升泵站是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泵站长期超负荷“带病”运行,设施设备损耗较大,维修频繁,致使出现强降雨后,泵站及排水管网满负荷运行,道路积水聚集、水流缓慢,易发生城市内涝现象。城市内涝洪水的外排通道有银新干沟和四一分沟,四一分沟由于下段通道多处设置涵洞,因过水量小也会造成排水不畅。
(四)防汛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于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需要提升,面对面对极端突发灾害的侵袭,公众往往利用以往的经验和习惯判断风险,丧失应有的警惕。“50mm、100mm”“Ⅳ、Ⅲ、Ⅱ、Ⅰ级应急响”在公众意识中不是很清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通过三大运营商发布“预警短信”,短信内容必须直接告知公众需采取的避险措施。今后还需进一步提高防汛避险知识普及率,提升群众防汛减灾和避险意识,提升群众对防汛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支持度。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时刻紧绷防汛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当前,我县正值“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包抓乡镇场和街道的县处级领导要深入辖区实际,认真指导包抓单位落实各项防汛防洪措施。各分管副县长要按照“四包一”工作机制,抓好各相关部门过水路面、积水点位、公路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责任落实。各成员单位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一个目标”“三个不怕”“四个宁可”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懈怠情绪,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狠抓各项防汛工作落实。各单位要对“8.8”强降雨防范应对处置工作进行复盘,认真查找本单位在事前防范、队伍调动、物资调配、群众转移避险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抓紧回炉补课,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响应机制,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广泛开展防汛安全知识宣传,确保汛期“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切实守牢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底线。
(二)加强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进一步筑牢防灾避险防线。气象局要加密短临预测预报,提高暴雨过程的量级、雨落区范围、起止时间预报精度,为防范应对提供技术支撑。防汛办要及时组织气象、水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滚动开展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灾害预警、风险提示,指导各相关部门靠前做好防范应对,形成应急部门统一指挥调度、涉灾部门密切配合的高效反应机制。
(三)提高临灾叫应和转移安置能力,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牢牢把握“ 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理” 五个关键环节,第一时间通过大喇叭、敲锣、敲门、入户等方式及时通知到户到人,确保预警信息即时到人、防范措施灾前落实。沿山项目和企业监管部门、洪广镇要健全人员转移避险方案,严格执行转移避险四个一律要求,即当雨量达到临灾预警值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当发生险情异动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当风险隐患不能准确预判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特别是当晚上发生以上三种情形时,要不等不拖,连夜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四)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落实落细防范措施。坚持“汛期不过、排查不止、整改不停”,扎实开展防汛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及贺兰山贺兰段妨碍行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把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要以前坡建房、工地工棚、旅游景区、山区民宿、河道出口等为重点,全面排查整治灾害风险隐患,同时要关注容易被忽视的“小部位”、不经意冒出的“小隐患”和不在册登记的“小点位”。要严格落实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责任制,高度关注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区域。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场要全力做好受灾农作物理赔救灾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五)全面做好应急值班工作,夯实防汛抢险救灾基础。各单位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进一步完善值班交换、值班日志登记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通信联络和信息渠道通畅,对各乡镇、村防汛值班情况进行抽查、检查、通报,全面掌握本行业、本辖区情况底数。要加强防汛专业救援力量、社会救援力量的统筹协调,强化与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队伍联动,根据洪涝灾害抢险救援需求,提前预置应急力量及救援设备,确保第一时间开展险情处置工作。要摸清物资装备底数,及时补充更新防汛物资设备,常态化做好维护保养工作。部分乡镇场要尽快签订大型机械、物资储备协议,确保物资装备关键时刻随时调得出、运得到、用得上。要结合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加强桌面推演、实战实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1] 李舜荛.城市内涝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城镇供水.2023,5
[2]岳发鹍.“8.21”贺兰山东麓特大暴雨洪水应对措施和思考,中国防汛抗旱,2017,15
[3]李亦刚.张媛.代博洋.高博伟.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典型山洪地质灾害分析及应急处置对策建议,中国应急救援,郑州“7.20”特大暴雨应对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