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秦雯丽

桂林市华侨小学 541008

摘要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议题。本文在探讨如何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生活贴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其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结合教育理论,本文深入剖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成效,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情境教学;逻辑思维;创新能力

正文


引言: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基础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育。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从而有效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将从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路径与成效。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本节开篇深入剖析了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强调其作为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我们明确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数学交流与应用能力等,这些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节系统介绍了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情境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其特点在于情境的真实性、问题的导向性、互动的丰富性以及发展的持续性,这些特点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理论梳理,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独特优势与必要性。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还能够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情境教学时,遵循四大核心原则对于确保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至关重要。生活化原则强调教学情境应深深植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融合,如购物、旅行、游戏等,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并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相联结,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问题导向原则是情境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巧妙地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独立思考、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互动性原则要求情境教学必须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分享观点、碰撞思维,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发展。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递与吸收,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发展性原则是情境教学的长远目标所在它要求教师在设计情境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当前学习需求,更要注重情境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持续推动作用。通过创设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小数乘法的教学——超市购物情境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教学案例。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们化身为小顾客,走进一个虚拟或真实的超市环境,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及其标注的小数价格。教师提前设定购物任务,如“每位同学需要购买3.5元的苹果和2.8元的香蕉各两份”,并鼓励学生自行计算总价。通过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们不仅需要运用小数乘法的知识进行计算(如3.5元/斤 × 2斤 = 7元,2.8元/斤 × 2斤 = 5.6元),还需要将两个结果相加得到总消费额。此过程中,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相似性,并尝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学习。同时面对可能的小数点对齐、乘积末尾0的处理等细节问题,学生们也会在讨论交流中加深理解,形成更加完善的小数乘法认知结构。这一案例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的掌握,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生活应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充分体现了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独特价值。

  (二)案例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校园小建筑师”实践活动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单元中,我们创新性地设计了“校园小建筑师”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设计并构建校园模型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图形的性质及测量方法,同时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测量技能。活动中,学生们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扮演“小建筑师”的角色,负责设计并搭建一个微缩版的校园模型从规划布局到材料选择,每一步都需要学生们深思熟虑。在设计过程中,他们不仅要识别并应用所学的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多种图形元素,还要考虑这些图形在校园建筑中的实际应用及其组合方式,从而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而到了动手搭建环节,学生们则需要使用尺子、量角器等测量工具,精确测量每个图形的边长、角度等关键参数,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比例协调。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测量技能,还促进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通过“校园小建筑师”活动,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对图形认识与测量的深度学习,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更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沟通、协商与分享。

  四、情境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为了全面评估情境教学的实施效果,我们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策略。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我们捕捉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他们的参与度、专注度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为后续的教学分析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学生作品展示成为了评估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学生们在情境任务中创作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潜能方面的巨大潜力。我们还引入了同伴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们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同伴评价,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在评估之余,我们也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例如,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境时显得力不从心,这提醒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情境设计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建议,如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情境设计能力;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材料;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展望与建议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情境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尤其是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技术的融入,将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些数字化手段能够构建出超越现实的虚拟环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亲历数学概念的诞生与应用,极大地增强学习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为此,我们强烈建议教师们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新技术,不断探索情境教学与数字化手段的深度融合。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等。通过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创设更多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迎接核心素养时代的教育挑战,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数学教育的创新之路。它不仅深刻提升了教学质量,更在学生的心田播撒了全面发展的种子。在精心编织的情境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的果实,更在探索与实践中锻炼了逻辑思维,激发了创新火花,学会了如何面对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情境教学的新境界,为新时代的小学生铺设一条通往智慧与创新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范海琼.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文学少年, 2021(20):0144-0144.

[2] 魏翠花,徐建保.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  2021.

[3] 王晓娟.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  2021.

[4] 左志坚.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20(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