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的策略与实践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虹佳

四川省平武县职业高级中学622550

摘要

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如何将深厚的传统文化精髓有效融入中职语文教学,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议题。本文在探讨通过创新教学策略与实践路径,如“经典诵读+现代演绎”、“传统文化项目式学习”及“数字化资源辅助下的文化体验”,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的框架下,实现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具体教学实例与理论分析,本文揭示了传统文化融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文化理解、促进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中职语文;传统文化;融入策略;项目式学习;数字化资源

正文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语文教学不仅承载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任。本文将从策略与实践两个维度出发,深入探索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方式。

一、现状分析与问题提出

在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传统文化的融入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内容碎片化现象严重,传统文化知识往往被割裂成零散的片段,缺乏系统性的呈现,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文化认知体系。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进而影响文化传承的效果。由于学生参与度不高,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人心。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缺失,使得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未能得到充分展现。因此,如何打破这一现状,探索出新颖、高效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成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更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融入策略的创新设计 

  (一)“经典诵读+现代演绎”模式

“经典诵读+现代演绎”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诗经》等生动呈现于中职语文课堂之上。此模式首先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目,这些篇目不仅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易于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改编过程,将传统文本融入现代戏剧元素,如场景设计、角色对话等,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朗诵环节,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语音语调,甚至加入肢体语言,以情感饱满的方式诵读经典,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智慧。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如配乐朗诵、歌曲创作等,为经典篇目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学生在旋律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韵味。通过表演的形式,学生不仅成为经典的传承者,更是创造者。他们在演绎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经典内涵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在心灵深处种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二)传统文化项目式学习

  围绕“传统节日”、“书法艺术”、“古诗词创作”等主题,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跨学科项目,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传统节日”项目中,学生需组建团队,选择一个节日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节日习俗、采访当地老人、搜集历史资料等方式,了解节日的起源、发展及文化意义。随后团队创作节日主题的手抄报、短视频或舞台剧,展示研究成果,让传统文化在创意中焕发新生。“书法艺术”项目则鼓励学生亲手体验笔墨纸砚的魅力,邀请书法名家进校指导,结合美术、历史等多学科知识,学习书法的基本技法与流派特色。学生需完成一幅书法作品,并在过程中撰写学习心得,分享书法带来的心灵触动与审美提升。“古诗词创作”项目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传统诗词形式创作现代题材的作品。通过文学鉴赏、诗词格律学习等跨学科知识融合,学生不仅提升了文学素养,还在创作中深刻体会到古诗词的韵律美与意境深远。最终,学生以朗诵会、诗集出版等形式展示创作成果,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三)数字化资源辅助下的文化体验

  在探索传统文化教学的新路径中,我们充分利用VR/AR技术、在线博物馆及数字资源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传统文化学习空间。通过VR技术,学生能够“穿越”至古代场景,身临其境地参与传统节日庆典、观赏古代建筑风貌,甚至亲手触摸历史文物,这种直观而深刻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AR技术则为学生提供了即时互动的学习平台,他们可以在现实环境中叠加虚拟信息,如扫描古籍图片即可出现相关注释与解读,或是通过AR游戏学习书法笔画,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我们还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博物馆和数字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这些资源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能够随时随地访问,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学生可以通过观看高清文物图片、聆听专家讲解、参与在线互动问答等方式,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提高学习效率与深度。这种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实践案例分享 

一)案例一“古诗词创作大赛”

“古诗词创作大赛”的热烈氛围中,学生们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与表达空间。他们分组合作,以校园生活为灵感源泉,巧妙融合现代元素与古典诗词形式,创作出了一首首既具时代感又不失古韵的现代诗词。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青春的多彩画面,还深刻反映了学生们对校园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情感寄托。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学生们还精心设计了手绘插图,每一幅都充满了创意与想象力,与诗词内容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艺术作品。随后,这些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一现代媒体平台发布,迅速吸引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好评。大家纷纷点赞、留言,分享着对作品的喜爱与感悟,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此次“古诗词创作大赛”不仅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它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古诗词的魅力与价值,更加珍惜自己作为文化传承者的身份与责任。这场文化的盛宴,不仅让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更为中职校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二)案例二“书法进课堂”

  “书法进课堂”这一富有创意的教育项目中,我们成功地将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引入中职校园,为学生们搭建起一座通往文化殿堂的桥梁。项目特别邀请了当地享有盛誉的书法家作为客座讲师,他们不仅技艺高超,更对书法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与独到的见解。课堂上,书法家们以生动的讲解和精湛的示范,引领学生们从零开始,逐步掌握书法的基本功。学生们在书法家的指导下,亲手触摸笔墨纸砚,感受那份来自千年的文化韵味同时项目还巧妙结合了视频教程与在线互动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即时的学习反馈。学生们可以通过视频教程反复观看书法家的书写过程,加深理解;在线互动平台则让他们能够随时提交作业,获得书法家的点评与指导,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学生们不仅在书法技艺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们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们开始懂得欣赏书法之美,理解书法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从而更加热爱并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更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四、成效评估与反思

  在全面评估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时,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显著增强,文化自信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学生作品展示,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仅在古诗词创作、书法练习上展现出独特才华,更在作品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教师的积极反馈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变化,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活跃度显著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发展。评估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挑战,如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获得充足的学习材料与实践机会,以及教师能力差异影响教学质量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识到持续优化教学策略、加强师资培训的重要性。未来将致力于平衡资源分配,提升教学资源的覆盖面与有效性;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与文化素养,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束语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与创新。通过“经典诵读+现代演绎”、“传统文化项目式学习”及“数字化资源辅助下的文化体验”等策略的实践,我们不仅能够让传统文化在中职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更能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莉.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教元素的实践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 2023, 9(22):195-198.

[2] 郝冬梅.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实践探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2019.

[3] 王丛军,李谋松.中职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J].课外语文, 2022(1):44-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