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贺慧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第六小学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对文章书籍进行深入全面学习,其中教师需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引进、开发和打造。同时,加强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指导,帮助其在学习期间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正文


引言: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做好对学生过程性指导,本文基于整本书阅读学习的全过程,对其中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整本书阅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该项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整体阅读思维,学生深入阅读理解并评价整个作品,能够从更宏观视角提取出文章书籍中的关键要素,如语言构建与应用语言思维语言审美文化意识4个维度对书籍进行整体评价,这一过程可提升综合能力此外整本书阅读教学强调过程性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预测提问探讨总结多个过程有助于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长期坚持阅读还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整本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能够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和共鸣,学生在阅读环节感受真善美,并培养积极正确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研学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书籍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在阅读中完成自我认知自我成长的过程总之,语文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需立足于核心素养导向原则,引领学生参与过程性学习,做好对全时段的教学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品质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立足核心素养,设定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也需要引领学生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其中老师应当整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标,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意识等4个维度带动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指引其在阅读学习期间整理出与核心素养挂钩的文本信息。教师通过划分四大核心素养指标设置多个层次多个维度的小目标,使学生能够从宏观到局部,参与层次递进的学习,提高整体学习品质和效率但是教师所设定的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也应当得到灵活调控,需基于核心素养框架,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灵活设计比如根据学生情感态度发展调整子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灵活调控学习方向,使学习具备灵活性总之整本书阅读教学期间教师需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设定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在该框架下设定多个子目标,并对其进行灵活调控,增强学习的适应性

例如,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期间,教师可以划分以下的学习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需能够准确概括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如“鲁滨孙利用船上残存的物资,在荒岛上搭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动物,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摘自学生读书笔记)设置小目标如“识别并理解文中描述自然环境的词汇和句子,如‘茂密的丛林’、‘清澈的小溪’,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2. 思维能力目标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滨孙在面对困境时是如何做出决策的?”引导学生分析鲁滨孙的思维过程,如“鲁滨孙在遇到食物短缺时,首先评估了现有资源,然后制定了捕鱼和种植计划,体现了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摘自小组讨论记录)可在此模块设定小目标如“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模拟鲁滨孙在特定情境下的决策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审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对荒岛自然风光的描写,如“鲁滨孙站在山顶,眺望着那片蔚蓝的大海和无垠的蓝天,心中涌动着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敬畏。”(摘自课文节选)可以引进小目标如“分析书中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描写,如鲁滨孙的坚韧不拔和乐观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

4. 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让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17世纪欧洲探险文化和殖民主义历史背景。“鲁滨孙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反映。”(摘自教师讲解)引进文化学习小目标如“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或观看纪录片,拓展学生对17世纪欧洲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

后续,教师需根据学生情感态度发展调整子目标,例如,部分学生对鲁滨孙的孤独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可以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增加了“探讨孤独感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的讨论环节,以引导学生从情感层面深入理解作品。

(二)强化过程性指导

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教师需要做好对其过程性指导和帮助整个学习循环囊括章节导学自主阅读、互动探究反思总结等一系列过程

1.导学

教师需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最近的学习进度,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章节时通过设定导学案带动提前熟悉即将学习内容,并预留相应的悬念和空白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学习在导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通过示范案例帮助学生学习新方法新技巧,高效应对后续章节的学习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入《鲁滨孙漂流记》中与野人星期五的相遇这一关键章节前,教师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讨论,了解了学生对鲁滨孙前期生存挑战的掌握情况。随后,教师设计了导学案,其中简要回顾了鲁滨孙在岛上的生活历程,如建造住所、种植作物等,并留下悬念:在孤独与绝望中,鲁滨孙将迎来怎样的转机?他如何与岛上的另一位居民——野人星期五相遇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预习新章节。导学案中还包含了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鲁滨孙在发现星期五时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他为何决定救下星期五并教他说话?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鲁滨孙的人性光辉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其中,老师还分享了自己阅读该章节时的批注示例,如鲁滨孙的善良与勇气体现在他冒险救下星期五并尝试与之沟通的行为上,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批注,以便在自主阅读时能够迅速捕捉关键信息。

2自主阅读

当学生经过导学案的指引后,将带着思想感触进行深入探究,此时,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阅读方法,引领其在整本书阅读期间,对特定章节进行精读泛读同时结合批注式阅读学习,提取出关键信息记录整个阅读学习期间的感悟和思考,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回顾导学案进行迁移性学习,并根据导学案中的提问给出对应的回答

例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引,开始自主阅读与野人星期五的相遇这一章节。教师传授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建议学生对鲁滨孙与星期五相遇、交流、建立信任的关键情节进行精读,而对其他描述自然环境的部分进行泛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教师教授的方法,对鲁滨孙的心理变化、星期五的形象刻画、两人之间的互动等关键信息进行批注,如鲁滨孙的惊讶与同情在发现星期五被追杀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学生还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也能通过真诚与努力建立深厚的友谊。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断回顾导学案中的问题和提示,尝试用自己的话解答这些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3.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是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主要是引导将读书心得和体验进行分享互动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交换思想,学习彼此的优点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互动探讨环节,学生可以分享读书笔记,分享批注的信息,进行有效互动沟通通过良好交流,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带动,实现彼此能力的成长提升同时也可以在互动环节相互补充学习,促进思维碰撞其中,教师可以引进读书会创作竞赛等活动,指引学生在完成对特定章节学习之后展示自己理解和认知

例如,完成自主阅读后,教师组织了一次读书会。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批注,分享自己对鲁滨孙与‘星期五’关系的理解。例如,小华分享了鲁滨孙如何教‘星期五’说话、识字的过程,强调了教育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小丽则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了两人初次相遇的场景,让其他同学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鲁滨孙的勇敢与‘星期五’的纯真。在读书会上,学生们积极提问、讨论,相互补充观点,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也参与其中,适时引导,确保讨论围绕主题深入展开。例如,当有学生提出“鲁滨孙为何没有将‘星期五’当作奴隶看待?”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人性、道德、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组织了一次以“我眼中的鲁滨孙与‘星期五’”为主题的短文创作竞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撰写自己对这一对特殊友谊的看法和感受。

4.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是最后一步,主要是引领学生通过撰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记录自己阅读思考过程以及与伙伴探讨沟通的内容进行最终总结回顾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整本书阅读学习期间所收集信息罗列整理在思维导图上全方位记录文本故事的发展情节以及自己思考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记录其他同学给出的建议,通过深入研学探究获取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同时通过反思总结,提练出该章节中的主题意义以及核心价值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基于过程性指导,对教学模式方法进行革新优化,提高整体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季忆.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文渊(小学版), 2022(5):598-600.

[2]潘珍珍.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 202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