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林杨树木材的加工利用
摘要
关键词
人工林;杨树木材;加工利用;
正文
前言:杨树是我国主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生长速度快、分布面积广、木材蓄积量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林业工作者选育出许多速生丰产优良品种和无性系,营林面积达700多万hm2,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杨树人工林面积的总和。纵观世界各国林业发展史,大都经历了“破坏——恢复——发展”的过程。当前我国
林业正处于“恢复”阶段,尤其是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以后,正在经历着以经营天然林为主向以经营人工林为主的方向转化。
杨树人工林在我国的建设面积越来越广,并且成为森林资源中比重较高的经济林,为了更好的满足杨树市场需要,不但要扩大杨树人工林面积,同时还要保证杨树生长健康,能够满足市场对杨树木材的材质要求。而杨树的生长质量完全取决于栽培技术水平,因此加强栽培技术研究非常有必要。栽培技术所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如:气候、土壤条件与树种之间是否能够相适应;树种是否满足粗壮健康要求;林地与林木管理技术是否科学、到位等。
1.杨树的培育
我国杨树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杨树改良目标由通用性向专用性育种过渡,由单一的产量指标向优质高抗多性状综合改良转变,力求育种与环境、林种和材种需求紧密统一。近20年已选育出许多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明显不同的新品种,新品种平均材积生长量提高10%~20%,木材密度提高3%以上,纤维含量增加2%以上。为了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发展人工林杨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杨树的定向培育。
2.杨树的木材性质
2.1解剖性质
木材解剖构造决定木材性质,木材性质影响木材的最终用途,所以木材解剖性质是木材性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学者对杨木解剖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品种杨树木材纤维形态特点和变异规律、微纤丝角的测定和比较以及环境 因素对其影响等方面。杨树是阔叶散孔材,主要由导管、木纤维和木射线组成,几乎没有轴向薄壁组织细胞。杨树木材的纤维长度大多为0.9~1.2μm,属中等长度纤维;单壁厚为1.54~3.07μm;纤维宽为17.09~26.26μm;导管分子长度为495~530μm;木纤维比量大于50%,最高可达75%,可见杨木杂细胞含量较少,属于较优的纤维原料。相关研究人员选取了人工林木材69杨及其应拉木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69杨及其应拉木的主要纤维形态特征,发现应拉木比非应拉木的纤维长度长,长宽比大,但纤维宽度、腔径、双壁厚、壁腔比均小于非应拉木。纤维形态特征不仅直接决定着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而且还影响着木材的加工利用,尤其是在制浆造纸方面,纤维形态特征大小关系着制浆造纸质量的好坏。导管的大小及分布既对制浆过程中药液的扩散、木材的加工及单板的制作等有重要影响,而且会影响纸页的表面性质。而纤维形态、导管特征的大小在不同树种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使同一树种的不同树株,或同株不同部位亦有差别。此外,在不同的培育环境下,纤维形态特征亦有不同,所以对纤维形态变异规律的全面研究非常必要。一些学者认为杨树木材解剖性状径向变异规律大致相同,木材纤维长度、宽度,纤维壁厚,长宽比,导管分子长、弦径等的变异均是自髓心向外迅速递增,并且随着树木树龄的增大,各种纤维形态指标逐渐趋于稳定,不同栽植密度对木材解剖特征的影响程度不同,单从解剖特性而言,栽植密度为4m×5m的林分较好,其纤维长度、长宽比、双壁厚、纤维比量、导管比量、胞壁率均最大。
2.2化学性质
木材是复杂的天然聚合物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不均匀地分布于木材细胞和,胞间层中;木材的次要成分有抽出物和无机物等。木材化学成分影响其物理力学性质与纸浆的打浆性能。国内对杨树的化学成分组成,及不同种杨树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较多。
3.杨树木材的加工利用
3.1纸浆纤维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造纸厂主要是以草料为造纸原料。随着杨树人工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造纸厂选择了应用杨树木浆作为造纸原料。国内对杨树木浆造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杨木纤维及化学性质的研究,以确定适宜制浆的杨树树种和采伐年限。有关学者分析了各品种杨树木材纤维形态、化学成分及林分、林分生长量后认为,BT17杨、三倍体毛白杨等均为优良的造纸用材。还有学者根据意杨纸浆材材性工艺指标,总结出中龄林(4~7年生)木材适合生产纤维长度为 0.6~1.0mm的吸墨纸等纸样,成熟林(8年生及以上)木材适合生产纤维长度为 0.8~1.1mm的打字纸。近几十年来,以杨木为原料生产高得率浆的技术发展很快,80年代兴起了化学热磨机械浆(CTMP),90年代又出现了新浆种——碱性过氧化物机械浆(APMP)。杨木经过化学预处理后,机械浆的强度性质得到显著的改进,已能用100%的杨木高得浆制造新闻纸以及配抄高档的纸张。总之,杨木因其具有纤维长宽比大于35~45、壁腔比为0.4~0.5、综纤维素含量较高(约为 80%),木素含量较低( 20 %~25%)、材色白净、易漂白、得浆率高等特点,是一种比较好的造纸原料。
3.2人造板
例如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国内对杨木人造板的研究比较全面,其中对其旋切、干燥、热压工艺、胶粘剂等均有较多的探讨。有学者对7种杨木旋切及单板质量与木材性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杨木旋切及单板质量除与木材密度和硬度有关外,还与木材的抗弯性能密切相关。还有学者分别对杨木单板进行了常规干燥、高温高湿干燥和高频真空干燥,认为在常规干燥过程中杨木无内裂等严重干燥缺陷发生,但收缩及变形较大,容易发生翘弯等缺陷;高温高湿干燥法能耗小;而高频真空干燥法缺陷少、速度快。
4.杨树的研究开发与利用
4.1杨树材性及应用概述
杨木木材一般为白色,但欧洲黑杨和欧美杨边材为淡黄色,胡杨为淡红色。心材的颜色比边材暗些,银白杨的心材为浅褐色。杨木纹理细致、均匀,材质较软,气干材密度变动在0.30~0.55之间。易干燥,加工性能好,平原地区大部分用作民用建筑材、家具、火柴梗用材和锯材等。在木材工业上,杨木易于旋切和各种切削加工,具有良好的胶合性能,作为胶合板材大有发展前途。据生产实践,生产1m3胶合板的原木消耗量,杨木约需3m3,径级大,质量好的,原木消耗量会低一些。与其它胶合板用材比较,原料价格低,可获得比较高的利润。由于杨树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容易繁殖,是木材加工原料基地林优选树种之一。
4.2我国重视对杨树新品种的开发和研究
几十年来,我国林业科研人员不断对杨树速生丰产树种进行研究、开发,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形成了大面积杨树速生丰产林。自70年代中期,以南京林业大学王明庥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在中国江苏苏北淮海地区引种美洲黑杨和欧美杨树种获得成功,并经过几代基因改良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和立地条 件的I-69和I-72等优势树种。
结语: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今后关于杨木研究与利用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重视杨树基因改良和定向培育研究,根据林业行业市场需求,培育出木材质量优、生长速度快的杨树人工林新品种;应将人工林杨树培育和木材材性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杨树木材材性快速评价及其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为充分、合理、高效利用杨木提供科学依据;依据人工林杨树木材的基本特性,改进现有加工技术,如板材的干燥、防腐、改性、胶拼等加工技术,提高杨木利用率以及使用价值;针对我国新兴的木结构建筑市场要求,积极研发装饰与建筑用杨木新产品。
参考文献:
[1]刘亚梅,王传文,方长华,等.I-69杨应拉木生长应力及纤维形态特征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4):534-539.
[2]朱一辛,关明杰,李晖.杨木单板炭化处理工艺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 2008,22(4):7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