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思维培养型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白文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景博学校,宁夏 银川 750000)

摘要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比数学还要深奥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十分得高,因此,很多的高中生虽然数学成绩很好,但是遇到物理则会有强烈的受挫感。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物理是在数学的基础上进行,是一门更加抽象的学科,国际上著名的科学研究大多数由物理学家完成,由此可见出,物理学科是一门高深且抽象的学科。物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我国的教育部门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要求教师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改变物理课堂中学习难的现状,并在物理课堂中实现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日后的学习中,独立地解决所遇到的物理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物理水平以及思维的飞跃。


关键词

高中物理;思维培养型;高效课堂;构建探究

正文


引言

有效教学有两个主要属性:一个是深度,另一个是广度。深度是全班学生可以达到的理想教学效果,教师是否可以在一定的学科时期间隙完成一定讲授教学内容和主要任务。广度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传达需要认知量老师不仅要教学在物理课堂中了解课本上的每一个基本知识点,同时,物理老师还需要传播其他知识点。当教师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去培训学生的时候就可以将物理课堂称之为有效课堂。高中物理教学的步伐非常快,因此教师需要确保可以创建一个有效的教,然后确保学生吸收知识的有效性。

一、建立有效班级的重要性

有效班级的概念是新课改提出的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效果以及提升学生物理水平的一种方法。在有效班级概念未提出以前,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常常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其实在物理这门学科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对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实验能力,与物理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要求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十分大,如果忽略课堂教学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对于知识的理解必然会存在困难。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在有效课堂的背景下,积极地投身到教学之中,从而减轻物理学习上的压力,尽可能地对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从而实现学习效果以及学习目标的优化。由于班级中的学生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以对于思维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可能学习起来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并在漫长的学习中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迫切地需要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来挽救高中物理课堂中低下的教学效率和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与决心。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的课堂建设方法

(一)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高考压力下,高中生需要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要想学好物理知识,用题海战术总结学习方法是远远不够,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为此培养学生思维是学生学习好物理的重要方式与途径[1]。高中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其中包含的很多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由于在枯燥的物理学习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因此很多学生会因为实验而爱上物理学习,也会通过物理实验深刻记忆物理知识。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把控课堂,积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物理模型,培养学生分析抽象事物的能力。由于实验与其他学科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它可以有效引发学生的新鲜感,减缓学生物理课堂学习压力,从而实现劳逸结合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深刻记忆和理解物理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学生物理学习的时间,还可以缓解学生物理学习的压力。

举例来说,当我们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时,物理教师要清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的概念,并利用自由落体知识解决我们在课本中遇到的问题。一般在教师在讲解自由落体课程的过程中,会加深该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之后在模拟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这种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而没有事物的模拟,会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教师应该在班级中组织自由落体实验,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探索、验证、假设、推理相关的物理知识。这样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物理知识学习难度,还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大量物理学习时间,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质量。

)使教师轻松并使学生适应参与课堂

教师要明确有效课堂的真正含义,并在物理课堂中实施有效课堂的构建。有效课堂并不意味着高压课堂,教师要做的是通过调整课堂的结构与模式,来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众所周知,高中物理知识抽象、难以理解,而严肃的课堂模式,将会进一步加剧学生对于知识的抵抗,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甚至有的学生会带有负面情绪,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呕吐或是晕倒的症状,这些情况的发生足以说明高中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抵抗。为此,教师应该采取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构建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的抵抗情绪。

作为应对方法,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教学氛围,利用微笑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微笑教学法。微笑教学法,可以打破之前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利用微笑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有效的早期课堂,让学生以一种轻松、平静的氛围来进行学习,从而增加他们的物理知识储备。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以确认学生是否处在“学习状态”,如果学生进入该状态,则物理老师可以正常开始教学。

)注意实验训练

高中学生更加好奇并且愿意去看实验设备所以在进行实验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为了避免安全问题,老师需要强调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并告知学生实验所需的设备。通过选择实验设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材料,让学生们从实验中获得乐趣,他们能够一定掌握知识原理并在生活中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在教科书实验中,学生对观看老师操作的示范并不十分感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原理,感受生活的事物,感受这一学科的价值和魅力,并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实验结束后,老师应组织学生对该课进行总结,找出实验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最后,有必要反思和总结本课堂中使用的物理原理,以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相互得出结论并很好地理解它们。

)有趣的情境导入,有助于提高“导入”阶段的培训效果

为了尽快地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很多教师会在课前让学生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从而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提升课前导入的效果。从教师的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教师在归纳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使得知识点过于的抽象,就算教师已经向学生介绍过,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让仍旧没有任何的印象,使得“入门参考”并未发挥作用。

作为应对方法,物理教师可以从课前选择一些有趣的情境资料,比如,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进而增加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了解,之后利用现实生活向教师提出问题,进而可以在课堂中对物理知识进行交流。就拿我们刚才说过的自由落体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举例生活中的自由落体实例,并在课中准备一些自由落体材料,进行自由落体实验,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必然会吸引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交流,快速地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熟悉,达到导入的目标。

)增加物理实验教学的频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由实验组成的学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清晰地清晰地认识到这点,并在课上增加物理实验的频率,增加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物理知识点比较抽象,而物理实验将知识点清晰地展示出来,从而更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一高中的物理课堂的时间在40分钟,而教师除了必要的课堂环节以外,可以将实验控制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如果时间过长则学生的注意力必然会分散,不利于知识的讲解,时间过短则知识讲解不够透彻,所以控制在15到20分钟最好。另外,实验可以很好地引起高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物理实验的帮助下,完成有效课堂的构建。

作为应对方法,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讲解物理课堂的过程中,应该将物理实验融入进去,并将其作为课程的重点。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两个原则,首先,要确保本节课的实验与知识点具有紧密的联系,其次则是要保证物理实验的安全性,以免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安全事故,威胁学生以及教师的人身安全。只有物理实验遵守以上的两个原则,才能有效地保证物理实验在课堂中的安全进行。在物理实验的帮助下,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总结和归纳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六)坚持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指定的教学原则,其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高中物理课堂得到进步与发展,从而获得物理知识水平的提升。教师在践行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应该对学生认知及发展水平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之后从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出发,着重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自信,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获取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钻研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归纳物理学习方法,使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后真正实现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善物理知识结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认识到,他们的责任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物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作为一门抽象且复杂的学科,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课前的导入,引入物理实验,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发现物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黎小鹿.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21(7):214-215.

[2]胡连富.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J].读与写,2021,18(15):210.

[3]冮桂红.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探索[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5):125.

[4]郑建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9):2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