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罗荣军

滁州市东坡中学 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教学质量也日益深受重视。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让初中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这二者的整合逐步发展成为教师践行教学改革理念并提升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在数学课堂上,初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构建和谐的学习气氛,并让其自觉加入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更轻松地习得数学知识。然而,在现实的情况中,初中数学课堂和先进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却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以至于影响了教学质量。为此,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整合

正文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在信息新时代下,现代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日益推广应用。尤其是通过整合数学学科和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设法解决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程的常见整合问题意义深远。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

)视角存在局限

新课标下明确要求,充分融合初中教学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主要旨在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但是,一些教师却未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造成信息技术在平时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视角存在一定的局限以至于影响学生开阔自己的学习视野,并且还忽略对其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

)时机不是很科学

有的初中教师在平时整合数学教学课程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时,还暴露出了没能把握好时机方面的问题。这一部分教师普遍只会在课堂中渗透信息技术,却忽略了迁移应用到课后的这一环节以至于对信息技术进行的整合使用还是有着时空上的限制以至于不能让其起到应有的作用。据此也让信息技术无丰富学生的学法,致使学生在课后很少通过信息技术来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提升使其进一步发展深受影响,进而还降低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范围存在限制

借助信息技术,可提供给初中教学多元化课程资源。但在具体整合信息技术数学教学中,却未能融入丰富多样的资料,也脱离了课程知识,忽视了学生的需要造成他们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深受影响然后,教师也并未为学生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在线学习平台,致使学生无法及时、有效地巩固复习知识并展开拓展延伸学习活动,也缩小他们在课后实践学习范围最后无疑会降低数学教学的整体实效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对策

依托信息技术突出的虚拟性,改善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方面,虚拟性特征十分突出。在数学课上,教师学生兴趣盎然地专注于学习中去为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并以此来出示教学知识内容。这样通过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突出的虚拟性情境教学,就能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探究体验,让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促进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弧长和扇形面积”,教师依托虚拟化方式来为学生展示这一课的知识内容也就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其间,教师可依托多姿多彩的图片、生动有趣的音视频等,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弧长、扇形的基本特征并促使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更深刻印象然后,教师依次出示弧长扇形面积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深入理解,轻松掌握这一要点知识其间,教师还可生活化内容融入情境中以便学生从生活视角出发来研习并以此来促进他们提升自己活学活用的实践能力。当完成教学工作后,教师引导学生置身于虚拟情境中去,进一步整合知识点内容从而巩固知,形成一个完备的知识框架。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依托信息技术这一突出的虚拟性特征构建起高质量的虚拟情境,并致力于促使学生产生更好的学习体验。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初中教师充分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以便激活学习气氛深深吸引学生踊跃加入课堂学习活动强化他们的课堂学习体验,促进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素养,并让其可以学以致用

依托信息技术明显的交互性,营造高效互动课堂

信息技术方面,交互性特点很强交互性的支持下,教师可在数学课上全面创新整合信息技术,构建起一个师生、生生可以进行高效互动的优质课堂。据此,教师引导学生从有效互动中加深自己对知识内容认识和理解,并让其轻松掌握核心知识点,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师就可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概念知识,使其了解这一坐标系坐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等。对此,教师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辅助,借助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展开互动讨论活动。如教师在讲解这一课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播放有关课件,让其自主研习这一坐标系的基本性质应用措施并习得相关知识要点。学生基本上理解这一节课的知识,教师为其出示关于实际生活方面的内容,其据此一起交流互动,探讨在生活中如何学以致用当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方法后,教师让其进一步自主研习、练习多媒体课件推送有关应用题,以便改善其学习效果让其学会迁移运用,正确分析解决问题,使其全面掌握有关这种坐标系知识。如此这样,教师通过整合应用信息技术,就打造出高效互动系列课堂,并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更好地呈现数学教材知识内容并燃起学生互动交流的能动性帮助他们夯实自己的基础。

基于信息技术具象性,激活课堂教学气氛

对于信息技术而言,还具有具象性特征。教师在数学课,为了具象化地展示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并减轻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程度整合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如此这样,就能在赋予教学过程更强生动性的基础上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从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突出优势特点

1具象地展示抛物线问题

通过信息技术,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具象地展示数学知识,让其积极进行思考,激活他们思维,并让其从细心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强大魅力

比如,在《二次函数的应用》这一课中,要想教会初中生用二次函数分析、解决生活化问题”,数学教师便引进几何画板,让其对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让其探索学以致用办法对此,教师可先让学生分析问题“用二次函数可以如何抛物线形实物之类的生活化问题”:拱桥抛物线形,如若水面和这一座顶部一共相距2米,相应的会出现4米宽的水面。如若水面向下降1米,水面会同步增宽?从以上题干信息中,教师可先具象地为学生出示题目中隐条件也就是通过几何画板绘制出示意图。从观看过程中,学生便形成一定的认知然后,教师便套用一般解题法的架构,先画一画与这一拱桥相对应的抛物线,再搭建一个模型,并推算得到具体的二次函数结果。在具体建模,教师通过几何画板依次绘制3种数学模型,也就是拱桥顶点依次是22)(02)(00)的拱形图,并引导学生研习何种数学模型最并让其结合已知条件自主求解。中,教师就可依托信息技术领域的几何画板,具象地出示数学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其间,学生也掌握结合题目已知信息绘制简易图,高效解答抛物线形实物和有关运动轨迹问题的办法和技巧

2)具象地展示函数

初中时期的数学知识相对抽象,让学生普遍无法轻松理解,于是,教师就要积极依托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这一门课的知识所以,教师就要积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学生具象地展示数学知识以便他们轻松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内容

比如,在“函数”这一课中考虑到学生普遍感到这一课的知识枯燥又难学,于是,教师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具象化地将其加以展示以便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其间,教师针对性引进打车计价这一生活化问题,并引导学生结合画图的方式来描绘里程车费间产生的函数关系。在以上过程中,教师注意从旁适时提供引导和帮助,以便学生可以轻松掌握这一课的核心知识针对以上这一问题,教师安排学生自主制作一个Excel表格,然后,输入一整套的里程数费用方面的信息再让其试着画出图表,以助力他们进一步理解这一课中的概念知识以上足可见,在数学课上,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势十分明显。通过具象地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加深学生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调动他们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就要在数学教学中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并以此来促进学生树立学好这一课知识信心,让其娴熟掌握函数知识,并学以致用

3动态展示图形知识

在初中阶段,几何图形知识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数学知识是,一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却不是很强以至于很难展开空间想象,无法正确答几何图形方面的于是,教师依托信息技术形象、动态地将有关图形知识展示出来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充分调用自身空间想象能力。对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演示的具体内容,并以此来激活他们的空间思维,让其对平面立体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再让其活学活用

比如,在“三视图”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视频,为学生展示立体图形对应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以加强他们对三视图知识的动态认知与理解对此,在引导学生初步结合三视图自主想象立体图形时,教师可先通过三棱柱、长方体等之类立体图形对应的三视图,并让其自主练习想象。学生得出对应的答案后,数学教师出示三视图对应立体图形的形成视频,来加深他们的理解,帮助他们及时巩固立体图形构成产生的动态认知。紧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升难度,为学生出示复杂一些的立体图形三视图,其进一步练习空间想象能力。比主视图通过三角形长方形或圆形长方形一起组合而得等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具象化地整合课程知识时兼顾数学知识内容的性质,以便信息技术起到应有的效用,动态出示数学知识,赋予数学教学更强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认识和理解。

依托信息技术资源充实课程教学素材

信息技术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充实丰富这一门课的教学素材,并为学生构建起高效课堂,让其产生更深刻的认知理解。对此,教师充分做好整合工作并基于一定的教学素材要求依托信息技术广泛收集多样化的素材。

如,在“方差”这一课中,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侧重于学习以下知识内容:用方差研习生活化问题、感受抽样调查的实用性据此,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收集适宜的素材,这些素材生活实际问题相关如此这样,让学生自主分析各种生活实际问题,促使其更轻松地掌握方差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在实操中,教师联系上一定的生活资料,如百米跑步练习、鸡腿抽检、交通安全考核等领域的数据,并学生自主计算以上素材中的内容,以便他们可以了解自己有无理解这一课的方差知识,活学活用。在以上过程中,教师就可大力培养初中生综合能力让其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法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极具优势。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信息技术整合问题,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实践对策,以便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平时的数学课程教学,来丰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促使其学以致用,从而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丽勤.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名师在线,2023(15):11-14.

[2]石照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2023(30):76-78.

[3]蒋文寒.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J].天津教育,2023(26):91-93.

[4]黄俊南.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学苑教育,2022(34):22-23+26.

[5]杨荣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8):147-149.

[6]吕元斤.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复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探究———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同课复习为例[J].考试周刊,2021(42):61-62.

[7]万舒丽.初中数学智慧教学模式的实践———以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1(01):49-51.

[8]张妍.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