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陶,学陶,做陶——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顾玉婷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润硕幼儿园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其核心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与“教学做合一”,揭示了教育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不可分割性。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师生认知差异、幼儿思维内在矛盾及教学活动形式单一等,提出针对性应用策略,通过融合生活元素于教学活动中、构建支持性成长环境、实践“六大解放”以培育幼儿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以及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实践与学习,旨在全面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


关键词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幼儿教学;应用策略

正文


陶行知是中国杰出的教育家,其生活教育理论至今仍对幼儿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强调教育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提倡“做中学”,即通过实践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当前幼儿教育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成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理论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幼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与策略建议。通过具体的策略分析,期望能帮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以及实施生活教育理念,推动幼儿教育持续进步。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这一观点,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融合。陶行知认为,教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张从生活中汲取教育的养分,将教育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成长。这种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具现实意义。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这一理念,进一步拓展了教育的边界。陶行知认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学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主张学校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让幼儿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使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要义,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和“做”三者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幼儿则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实现自我成长,这种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实践育人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二、当前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之间的认知不同步

幼儿处于认知发展初级阶段,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强大的模仿能力,然而,由于教师与幼儿在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如果教师未能采用与幼儿认知水平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极易导致幼儿在认知上产生扭曲或误解。认知上的不同步不仅会阻碍幼儿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还可能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教师需深入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努力进入幼儿的思想世界,以更加贴近幼儿实际的方式引导他们的学习。

(二)幼儿自身思维的内部矛盾

幼儿天生好奇、求知欲强,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安全意识相对较弱,教学过程中,教师本应更多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点,帮助他们建立起基本的是非观念与安全意识。然而,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幼儿个体差异与实际需求,导致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脱节,使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形式单一

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但由于受自身专业水平和实际经验的限制,他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显得刻板、僵化。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在教学活动中添加了一些生活元素,未能根据幼儿实际情况与兴趣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游戏活动,形式主义做法难以让幼儿获得真正的生活体验,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积累更多生活经验。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生活元素实施教学活动

幼儿教学中,生活元素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通过感知与探索认识周围事物,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物品或事件作为教学素材,能极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进行计数和简单的加减运算,可以组织“水果分享会”,让幼儿带来自己喜欢的水果,并引导他们进行计数与分配,通过实际操作,幼儿能更直观地理解数字的概念,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确定教学主题与活动内容,如果幼儿对动物感兴趣,教师可设计“动物园探秘”主题活动。通过模拟动物园场景,让幼儿扮演饲养员、游客等角色,与动物互动,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特点,教师还可借助这个机会,向幼儿传递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二)构筑温暖的成长港湾

陶行知强调“爱满天下”教育理念,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幼儿教学中,构筑充满爱和关怀的成长环境,对幼儿的情感发展与人格塑造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亲切的问候、温暖的微笑、关爱的抚摸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对幼儿的关爱和接纳。每天早晨,当幼儿踏入教室时,教师的一个热情拥抱、一句温馨问候,都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全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用肯定的眼神和赞美的话语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情感需求和发展状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因此,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捕捉他们的情感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当幼儿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鼓励他们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引导他们逐渐敞开心扉,培养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对于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和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自控能力。

(三)通过“六大解放”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陶行知所倡导的“六大解放”思想,为幼儿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强调通过解放幼儿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幼儿教学中,教师应深刻理解并践行“六大解放”思想,通过解放大脑,鼓励幼儿自由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不设定具体绘画主题,而是让幼儿自由发挥,画出他们心中的世界,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解放双手和眼睛,让幼儿通过亲手操作和观察来探索世界,组织一些实验性的活动,如让幼儿亲手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动手能力。解放嘴巴,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让幼儿围绕某个主题展开讨论,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解放空间和时间,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与空间,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活动区域,提供丰富的材料与工具,让幼儿在自由环境中创造与探索,设立“创意工坊”,幼儿可在这里使用各种材料制作手工作品,培养创造力与实践能力。

(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陶行知强调知识的来源是生活实践,并且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和应用知识。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等场所,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和感受。动物园中,幼儿可以亲眼看到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这比单纯在课堂上讲解更加生动和有趣,还可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学习了简单的数学运算后,教师可让幼儿在超市购物时计算商品的总价,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教师还可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日常生活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玩具车为什么不动了?为什么水会结冰?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小发明家”活动,让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新的玩具或工具,这个过程中,幼儿需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出自己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束语: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实用性,为幼儿教育点亮了前行的灯塔,其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与“教学做合一”三大核心理念,为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南。为将这些宝贵的思想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勇于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新时代幼儿教育的需求。每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需求与发展特点各不相同,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孩子,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关怀与支持。唯有如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才能在幼儿教学中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培育出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栋梁。

参考文献:

[1]陆冰.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02):90-91.

[2]陈蓉.践生活教育思想,护幼儿本真童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02):69-71.

[3]李翠萍.生活融于教育,教育展现生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融合[J].生活教育,2023(04):28-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