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理念;初中英语;优秀传统文化
正文
引言: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举措,教师应当对文化研究专题、项目进行开发和优化,植入多元活动,带动学生在文化学习期间拓宽思维,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可以引领学生传承并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提升其学习兴趣。此外,与西方文化相比,学生对传统文化更为熟悉,在熟悉文化背景中学习英语知识可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并且,教师通过在英语课堂上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意识形态,由于语言教学会涉及部分文化意识相关的内容,学生接触外语文化,可能对本土文化产生理解认知上的偏差,动摇其文化自信心,此时,教师引进传统优秀文化,可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除此之外,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议,此时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紧密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可以对比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出入,正确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和误解。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一)在单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可以尝试在单词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指导。具体来说,文化教学应当以一种常态化的形式进行,而英语单词教学同样是一项常态化的授课项目。为此,教师在讲解基础词汇的过程中,可融入与之对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或开展文化对比教学,引领学生理解相关词汇的文化情景、意境以及文化内涵,教师不仅需要讲解单词用法和含义,还需要剖析单词背后所蕴含的习俗、人文等元素,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记忆。而为了增强单词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工具,辅助开展与之对应的文化授课项目,使单词文化学习更加直观、生动。总之,教师可以尝试在单词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开展常态化的文化研学活动,增强英语课程的文化教学属性。
例如,在讲解“dragon”(龙)这一单词时,教师介绍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着吉祥、力量和智慧”。随后,她展示了不同朝代龙形图案的演变,以及龙在节日庆典、建筑装饰、艺术作品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dragon”一词的文化差异,教师对比了中西文化中龙的形象和寓意。她提到,在西方文化中,龙常被视为邪恶的象征,如《圣经》中的撒旦有时被描绘为巨龙;而在中国文化中,龙则是正面形象,与皇帝、皇室紧密相关,是权力和尊贵的象征。这样的对比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此外,在讲解“festival”(节日)时,教师特别介绍了中国春节(Spring Festival)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并引导学生用英文描述这些习俗。她还通过视频展示了春节的庆祝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festival”这个单词,还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记忆。为了增强单词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工具。在讲解“paper cutting”(剪纸)这一词汇时,她播放了一段关于中国剪纸艺术的纪录片片段,展示了剪纸的制作过程、艺术特色和文化意义。同时,她还展示了多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图片,并邀请学生尝试用英文描述这些作品的主题和风格。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开展文化主题活动
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引进丰富多元的主题活动,开展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语言能力。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与文化主题相关的培训活动,紧密围绕着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文化意识、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素养,设置丰富的文化专题活动,结合传统节日文化、讲座展览、文化对比讨论以及创意写作,引领学生对文化知识进行理解领悟学习。但是,教师需确保文化主题活动具备互动性、体验性,引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方式,在互动学习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同步引进多媒体辅助手段,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拓展线上活动空间和范围,指导学生对文化知识概念进行延伸,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品质。因此,教师需基于英语主题活动开展需求,引进对应的文化专题,重点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文化思维以及文化研学能力。
例如,在以“中秋文化节”为主题的活动中,教师与班级学生共同商讨活动方案,确定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及具体活动内容。她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活动当天上午,教师邀请了一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学生举办了一场关于中秋节的专题讲座。专家详细讲解了中秋节的起源、历史演变、神话故事以及各地不同的庆祝方式,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并积极提问互动。下午,活动进入实践环节。教师准备了月饼制作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亲手制作月饼。学生们分组进行,从和面、包馅到烘烤,每一步都亲力亲为。在制作过程中,教师用英语介绍月饼的制作步骤和相关的文化背景,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秋节文化的理解和记忆。随后,教师组织了一场文化对比讨论会。她引导学生对比中秋节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类似节日(如日本的月见灯节)的异同点,鼓励学生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讨论,学生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还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活动的高潮部分是创意写作比赛。教师要求学生围绕中秋节这一主题,用英语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学生们发挥想象力,有的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团圆景象,有的讲述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还有的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最终,几篇优秀作品被评选出来,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朗读。为了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体验性,教师还设计了一个“中秋市集”模拟游戏。学生们分别扮演商贩、顾客等角色,用英语进行交易和对话。市集中设有月饼摊位、灯笼摊位、灯谜区等,学生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氛围。
(三)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
文化知识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其中,教师需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尝试从多元学科中引进文化知识概念,以多元学科为衔接桥梁,建立起英语课程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机关联。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优先确定一个跨学科主题,将英语学科与其他优秀学科,如历史、地理、艺术紧密关联在一起。之后,从其他学科中传递传统文化元素,带动学生进行正向迁移学习。其中,教师可以将历史与英语结合,在引导学生研学习俗文化时,融合历史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领悟相关习俗的起源、发展和内涵。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地理与英语结合在一起,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引领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进行实践领悟学习。但是,教师还需要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引进跨学科研学项目,使英语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学更加具备核心素养导向功能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例如,为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跨学科元素,并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学科学习能力,初中英语教师教师开展一场以“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结合历史、地理和英语学科,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深入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地理特征以及沿线的文化交流情况。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包括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它们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的历史意义。她明确了本次跨学科教学活动的主题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并解释了这一主题如何连接历史、地理和英语三个学科。其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英文版的丝绸之路历史资料,如《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的节选。在阅读过程中,她不仅讲解了生词和语法点,还结合历史知识,解释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繁荣及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例如,她通过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背景和意义;通过介绍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历史,让学生感受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并且,教师利用地图和多媒体工具,展示丝绸之路的地理路线,包括起点、终点、主要经过的国家和地区以及重要的城市、山脉、河流等。她要求学生用英语标注出这些地理要素,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重要性。此外,她还组织了一次模拟旅行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商人、使节等角色,沿着丝绸之路的路线进行“旅行”,用英语介绍沿途的风景、文化、特产等。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丝绸之路地理特征的理解。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初中英语教师需结合丰富多元的文化研究项目,引领学生通过开展主题学习以及常态化探索,增强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提高学习品质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湘湘.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J]. 2021.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28.
[2]刘天瑜.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策略探究[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