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策略与素养提升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代晨芳

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050000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核心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西方文化的输入,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重视不足。这不仅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淡薄,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策略与素养提升,旨在提升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策略;素养提升

正文


引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作为关键环节,肩负着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重任。然而,当前教学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足通过深入研究融合策略,期望为学生搭建起一座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桥梁,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未来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其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华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在国际交流中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重要需求之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还能让他们学会用英语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实现双向的文化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信和得体地应对各种情况[1]

(三)丰富教学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文学作品、传统习俗等,将这些素材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情境,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水平,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方面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虽然包含了一些与文化相关的内容,但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部分相对较少且较为分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主要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系统介绍和深入挖掘。

(二)教师方面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教学方法传统,主要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阅读理解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文化的渗透。同时,教师自身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学生方面

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较弱。他们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往往难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缺乏跨文化思维能力。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关联点

1.仔细研读教材

教师要深入研读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寻找其中与中华传统文化有潜在联系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一内容时候,该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与春节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如 “Spring Festival”“red envelope”“family reunion dinner” 等,能够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2]。同时,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过春节的经历和感受。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春节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关于春节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春节是在什么时候,人们在春节通常会做什么等,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春节对自己和家人的意义,以及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春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介绍一些与春节相关的诗词和传说,如 “年” 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春节的文化底蕴。然后,让学生用英语讲述 “年” 的故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与春节相关的英语知识,还深入了解了春节的文化内涵。在小组讨论和拓展环节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2.拓展教材内容

对于教材中一些简单提及的文化知识点,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和深入挖掘。比如,教材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关于饮食的词汇,如“hamburger”“pizza”等,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中国的传统美食,如“dumplings”“noodles”等,并介绍这些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制作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和感受文化。例如,在教学关于中国传统礼仪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一个拜年的场景,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拜年的对话练习。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英语表达,还能亲身体验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

2.故事教学法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故事,将其改编成英语阅读材料。比如《愚公移山》《嫦娥奔月》等故事,教师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英语进行讲述,并让学生阅读和讨论。通过故事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精神。

3.项目式学习法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组织学生开展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项目,如剪纸、书法、绘画等[3]。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采访专家、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关于这些传统艺术的信息,并以英语的形式进行展示和汇报。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展开交流。例如,在学习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单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原因。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2.角色扮演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场景。比如,在教学关于中国古代商业交易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古代的商人、顾客等角色,进行一场英语的商业交易模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特点,同时也能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3.文化展示

定期在课堂上开展文化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成果。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PPT、视频等形式,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历史人物等。这样的文化展示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拓展课外学习资源

1.推荐课外读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推荐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课外读物。例如,《中国神话故事英语版》《中国历史名人传记英语版》等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外读物,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2.组织文化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传统文化讲座、观看传统文艺表演等。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锻炼英语的听说能力。例如,参观博物馆时,学生可以用英语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与讲解员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在实施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3.利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英语。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英语学习网站、文化博客、在线课程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英语版的中国文化纪录片,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其他英语学习者交流和分享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素养提升效果分析

一)语言能力的显著提升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素养提升后,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多方面的显著提高。首先,词汇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通过阅读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英语材料,学生接触到了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词汇表述。例如,在学习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时,学生不仅学会了“Spring Festival(春节)”“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等常见节日名称的表达,还掌握了如“lantern(灯笼)”“dumpling(饺子)”等节日特色物品的词汇。这些词汇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储备,使他们在表达时能够更加准确和生动[4]。其次,阅读理解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以往的阅读教学可能侧重于对语法和单词的理解,而在融合素养提升策略后,阅读材料更加丰富多样且具有文化内涵。学生在阅读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英语文章时,需要结合文化背景知识去理解文章的含义。这就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学会从字里行间捕捉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最后,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用英语表达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在讨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时,学生需要用英语描述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及其特点。这种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渐克服了口语表达的恐惧心理,变得更加自信和流利。同时,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他们还学会了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交际策略,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文化意识的增强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素养提升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更加深入。通过学习融合了传统文化的英语阅读材料,学生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他们知道了春节不仅仅是一个放假的节日,还蕴含着团圆、祈福等深刻的文化意义;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例如,在学习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英语介绍时,学生对《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共性。他们学会了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能够更加自信地介绍中国文化,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外国文化。例如,在与外国笔友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英语详细地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增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这种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未来走向国际舞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素养提升在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思维品质的发展

素养提升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首先,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思考不同文化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例如,在对比中国和西方的教育方式时,学生需要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思考过程促使学生学会质疑、分析和评价,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创新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5]。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创意表达又如编写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故事、制作英语手抄报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最后,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加强。英语阅读材料通常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结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理清文章的脉络和逻辑关系。而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时,学生也需要对各种文化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时,学生需要将不同节日的时间、习俗、意义等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关联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以及拓展课外学习资源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总之,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一定能够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辰.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22(47):165-167.

[2]高志燕.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措施[J].校园英语,2022(23):61-63.

[3杨秋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3(36):57-58.

[4]施嘉瑶.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J].中学生英语,2023(34):99-100.

[5]周安,龚朝晖.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模式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3(32):133-1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