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力明

聊城市茌平区房屋征收补偿服务中心 山东 聊城 252100

摘要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有效控制工程质量、成本和进度。在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不仅涉及施工工艺的实施,还涵盖了从设计阶段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施工标准的提高,如何在复杂的工程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技术管理,已成为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核心挑战。本文深入探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可以为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控制要点;优化措施

正文


引言:

现代建筑项目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工艺复杂,涉及的技术和设备种类繁多。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的时间紧、任务重、风险高,对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有效地控制技术指标,优化管理流程,已成为工程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系统的技术管理不仅可以减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还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

1.1实施严格的材料质量控制,确保使用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必须采取系统化的措施来确保所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筑项目的材料采购环节应严格把控。材料的供应商必须经过认证和审查,确保其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在采购过程中,应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的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和相关的质量认证,应建立健全的材料验收制度,对到场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包括外观检查和实验室测试这些检查应涵盖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强度等级等关键指标。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使用材料,并保持详细的施工记录这些记录包括材料的来源、数量、使用情况以及质量检验结果。施工单位还应定期对材料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储存和处理进行监督,确保材料不受污染或损坏。为了加强质量控制,还应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关键材料进行不定期抽检,确保其性能始终符合设计要求,建筑工程的监理单位应发挥监督作用,对材料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确保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

1.2监控施工进度,及时调整计划以防止工期延误

有效的进度监控不仅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还能确保施工计划的实施和调整,从而防止工期延误,施工进度的监控应从项目启动阶段就开始,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并设置合理的工期目标和关键节点。这些计划和目标应依据工程设计、施工方法、资源配置和天气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使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工具,如进度管理软件和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实时跟踪施工进度,对每个施工阶段的任务进行精准管理。项目管理团队应定期召开进度汇报会议,审查施工进度与计划的差异,及时了解和解决进度偏差问题,设置进度跟踪指标,如计划完成率、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等,可以直观地评估工程进度,及时发现进度滞后或偏差。

当发现施工进度出现延误风险时,项目管理团队需要迅速分析原因,制定调整方案。调整措施可能包括增加施工人员、调整施工顺序、优化施工工艺或引入新技术。为了有效实施调整方案,项目管理团队需要与各施工单位和供应商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所有调整措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针对突发情况如恶劣天气、材料供应问题或技术难题,应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快速响应并减少对工期的影响。在调整计划过程中,还应保持灵活性,及时修正方案并进行进度再调整,以确保工程进度始终处于可控状态[1]

1.3管理施工现场安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需要系统化的措施和严格的执行。首先,应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所有施工人员熟悉并遵守。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安全围栏、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用具,确保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项目管理团队应制定详细的安全培训计划,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施工现场安全操作规范、应急预案、消防知识等,确保施工人员在面对安全隐患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维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安全检查应由专职安全员或第三方安全检测机构负责,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设备设施、施工工艺、人员操作等方面检查内容应包括施工设备的运行状态、临时设施的安全性、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消防设施的配置等。

1.4进行工程质量检查,确保每个施工阶段符合设计规范

工程质量检查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化的检查过程,确保每个施工阶段都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质量检查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包括对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的审核。项目管理团队需确保施工方案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并对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预判和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各项作业,确保施工材料、工艺和操作符合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浇筑阶段,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搅拌、浇筑和养护等环节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强度、密实度和耐久性满足设计标准,对施工质量的检查还应包括对关键构件和设施的质量控制,如钢筋绑扎、模板支撑和防水处理等。通过建立详细的检查流程和记录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后,应进行阶段性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规范这些验收应由专业的质量检验人员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2]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2.1引入先进的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优化设计和施工管理

BIM技术通过创建和管理建筑物的数字模型,实现了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BIM技术在设计阶段提供了可视化和协作的优势。设计师可以利用BIM软件创建三维建筑模型,这不仅使设计方案更加直观,还能够在设计阶段进行虚拟模拟和分析。通过BIM模型,设计团队能够提前识别潜在的设计冲突,如结构与机电系统的干扰,从而进行及时调整,避免了后续施工阶段的重复修改和资源浪费,BIM技术支持多方协作,不同专业的设计团队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更新,提高了设计的协调性和准确性通过这些优化措施,BIM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错误,缩短设计周期,从而为后续施工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施工管理阶段,BIM技术的引入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施工阶段的管理任务复杂多变,包括施工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协调等。BIM技术能够提供实时的施工进度跟踪和资源管理功能。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计划的编排和模拟,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各施工阶段的顺利衔接。通过BIM技术,施工团队可以准确预测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BIM技术还支持施工现场的虚拟实景对比,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或虚拟现实技术对照实际施工情况与BIM模型,实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BIM技术提供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进行全面评估,优化资源配置,控制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2.2实施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高项目管理的综合水平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指的是从项目初期的策划、设计,到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的全阶段提供综合咨询服务。通过这一服务模式,在项目的每个阶段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全面提高项目管理的综合水平,在项目启动和规划阶段,工程咨询服务可以帮助业主明确项目目标和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科学的项目计划和预算。咨询服务团队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为项目提供专业的方案建议,帮助业主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避免不必要的设计修改和施工变更,还能确保项目的投资效益最大化。在设计阶段,工程咨询团队参与设计过程,提供技术和经济的双重支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协助处理设计中的技术难题和协调各方需求。

施工阶段,咨询服务团队能够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确保施工按照设计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咨询团队能够发现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减少工程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咨询团队还可以协助处理合同管理、成本控制和进度安排等方面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时、按预算完成。在项目运营阶段,工程咨询服务可以提供维护和运营管理的支持,帮助业主制定维护计划和运营策略,提高项目的长期使用效益。

2.3推行建筑施工标准化,提升施工效率

推行建筑施工标准化是提升施工效率的重要措施,它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施工标准和流程,旨在提高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建筑施工标准化包括制定详细的施工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从材料采购、施工工艺到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按照既定的规范执行。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施工流程,施工团队可以减少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的质量问题,提高施工过程的可控性和一致性,在混凝土施工中,标准化的混凝土配比、浇筑工艺和养护要求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施工缺陷。项目管理团队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确保他们掌握并能够正确执行施工标准。培训内容应包括标准化施工操作、质量控制要点和安全规范等,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性,施工管理人员还应定期检查施工过程,确保施工活动符合标准要求,并对违反标准的行为进行纠正。

2.4采用智能化施工监控系统,实时跟踪项目进展

采用智能化施工监控系统是优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措施,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施工项目的实时跟踪和动态管理。智能化施工监控系统集成了传感器技术、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能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首先,智能化施工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如温湿度传感器、视频监控摄像头和GPS定位系统,实现对施工现场环境和作业状态的实时监测。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环境参数、施工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施工人员的作业情况,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处理。通过这些实时数据,项目管理团队能够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快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温湿度传感器可以监控混凝土的固化环境,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视频监控摄像头则可以实时查看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防止潜在的安全隐患。

系统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生成详细的施工进度报告、资源使用情况和质量监测结果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给项目管理人员,使其能够直观地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系统还可以通过预测性分析,提前识别施工中的潜在风险,帮助项目管理团队进行前瞻性决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自动生成施工进度预测和资源需求计划,优化施工计划和资源配置。智能化施工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还优化了资源配置和调度,减少了工期延误和成本超支的风险。

2.5强化施工团队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

施工团队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对确保工程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首先,培训内容应包括基础技术知识、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基础技术知识如建筑材料的性质、施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是施工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则帮助技术人员掌握施工过程中的标准操作步骤,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新技术的培训,如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智能化施工监控系统等,能够使施工人员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施工工具和方法,提升其对现代施工技术的适应能力[3]

培训的实施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评估机制。培训方式可以包括现场培训、模拟演练、专家讲座和在线学习等,确保培训内容的全面覆盖和实际操作的针对性。现场培训和模拟演练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在实际环境中掌握技能,增强应对实际施工问题的能力;专家讲座则能提供前沿技术和行业动态的信息,拓宽技术人员的知识面;在线学习则方便技术人员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培训的便利性和覆盖率。培训结束后,应进行效果评估,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确保技术人员真正掌握了培训内容,定期的培训和复训是保持技术人员技能更新和提升的有效方式。通过定期检查和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提升施工团队的整体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要求得到有效满足。

结语

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科学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至关重要。通过制定完善的技术管理计划,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将不断增加,建筑工程领域需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优化技术手段,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工程管理目标,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建筑工程将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景仁.住宅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居舍,2024,(17):177-180.

[2]陕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设备管理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4,(10):210-212.

[3]潘望星.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策略分析[J].新城建科技,2024,33(04):168-17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