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广电工程;信号传输
正文
引言:
无线数字覆盖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主要由卫星传输、无线传输等新兴技术组合而成,当前被广泛应用到广电工程建设领域。与传统技术有线技术相比,将无线数字覆盖技术既能够简化流程,也可以保证信号传输质量,同时可以减少广电工程建设成本。也正因如此,使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投入到无线数字覆盖技术研究领域。所以,本文讲解和前人研究经验,进一步探索该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广电行业现代化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一、无线数字覆盖技术概述
(一)技术内涵
无线数字覆盖技术是现代化广电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信号通讯系统,其组成结构复杂,包括卫星传输、网络通信等先进技术。该系统在运行中既能够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也能够拓展信号覆盖范围。简单来说,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就是通过建立无线通讯网络,使广电信号在传输通讯系统中有效提高传输效率和质量[1]。与传统有线数字技术相比,该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简化有线架设流程和拓展广电信号覆盖范围两个层面。详细来说,首先,简化有线架设流程。传统广电工程使用的有线数字技术,需要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标准流程完成广电系统架设工作,不仅耗时耗力,还会加大工程建设成本;而使用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则可以省略有线设备安装等环节,进而提高广电工程建设效率,同时节约不必要成本支出。其次,拓展广电信号覆盖范围。将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应用到广电工程中,能够有效扩大信号传输范围,并且用户在观看广电节目时并不需要缴纳额外费用。
(二)覆盖方式
广电工程建设中,使用无线数字覆盖技术主要采用以下两种组网覆盖方式,一种为单频网覆盖,主要指信道单一的广电信号传输网络,在信号传输距离较短、传输范围较小的情况下应用频率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大多选择补点处理手段,可以有效扩大单频网的覆盖范围。单频网的组成结构复杂,包括发射机和各种辅助设备,可以将其拓扑结构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2]。结合实践来看,这种组网覆盖方式可以充分保证广电信号的传输质量,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同频干扰问题。另一种为多频组网覆盖,主要指信道多元的广电信号传输网络,适合应用到距离远、范围广的广电工程信号传输中,能够将位于不同地区并且差异较大的信号有效对接。这种组网覆盖方式同样由发射机和各类辅助设备组成。广播电视台在广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组网覆盖方式,确保广电信号全面覆盖。
二、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应用背景下的广电工程组成结构
(一)数字前端系统
数字前端系统是信号通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信号质量的关键所在。可以将该系统划分为以下两部分,其一是监控系统,主要对广播电视信号在系统中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如信号源的稳定性、信号的覆盖范围等[3]。其二是集成系统,主要通过转换、复用等形式对分散的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整合,使信号相互对接。在广电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数字前端系统稳定运行,需要在广电总局的合适位置安装控制装备,以此来实现精准控制目标。
(二)单频网络调试系统
在广电工程建设中,单频网络调试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校正或转换TS码。详细来说,首先,单频网络调试系统主要基于TS码的传送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传输,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精准、可靠,需要使用CRC校验码对TS码流进行验证。其次,单频网络调试系统可以通过自身的输出保持功能,促进TS码持续输出,并且整个输出过程稳定、安全,进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
(三)卫星传输系统
卫星传输系统是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采集和传输的主要渠道,能够基于无线数字覆盖技术拓展信号的传输范围。其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广电工程在传输单频信号时,采用特殊手段对TS码流进行处理,能够达到理想的调试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卫星链将广播电视信号传送到不同地区,并通过调节得到最终的信号[4]。此外,广电工程在建立卫星传输系统阶段,还要在发送调制器中设置TS空包,如此既能够避免误删问题,也能够提高卫星传输质量。并且,调节器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后期,依然能够有序编制TS码,这也进一步保证了信号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多频网络系统
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多频网络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效率,同时扩大信号传输范围。与单频网络系统相比,多频网络系统更加适合距离长、范围广的信号传输。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卫星传输链完成组网覆盖体系的建设,可以使信号在多元数字发射频道快速传输,通过突破不同信道之间的壁垒,切实提高了信号传输时效性。
(五)地面数字广播系统
地面数字广播系统同样是广电工程信号通讯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合理设置前端系统,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在编码、结构等方面符合标准要求,进而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保证对整个信号通讯系统进行科学编码及复用[5]。另外,地面数字广播系统在对前端系统进行编码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受众条件及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实际情况对传输码流进行合理编辑,进而充分发挥单频或多频网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与此同时,地面数字广播系统还可以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备份,通过码流切换系统和发射系统,有效拓展信号传输的范围。
三、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引入光缆传输方式
在广电工程建设中使用的网络传输技术,需要在数字信号传播过程中将光波作为媒介。而光缆则是光波传导的主要载体。这也意味着,只有合理引入光缆传输方式,才能够切实保障数字信号的传输效果。结合实践来看,光缆传输系统本身具有结构复杂的特点,主要由耦合装置、广播接收及发射装置等组成。在合理引入光缆传输方式的背景下,想要保证数字信号稳定传输,就要由广播发射装置发射光波,将广播传入转化装置,使其形成光信号,并继续发送给接收装置,进而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发送到中继装置,通过整合传入终端,保证数字信号传输过程安全、稳定。在广电工程建设中,想要合理引入光缆传输方式,就要对区域无线数字网络进行充分调查[6]。该系统大多由光纤、宽带、路由器等设施设备组成,其中路由器可以分为备份路由器、移动路由器和电信路由器三种类型。电信路由器在无线数字区域网络建设过程中,主要将电信光纤作为载体,进而达到区域网络连接效果;移动路由器在无线数字区域网络建设中,主要将移动光纤作为载体,进而达到区域网络连接效果;备份路由器在无线区域数字网络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是有效连接无线网络和宽带。其中电线路由器在网络系统稳定运行中,一般处于优先级工作状态;其他两种路由器则发挥备用功能。如果电信路由器运行过程发生故障,则会及时切换移动路由器和备份路由器,确保通信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完成。通常切换顺序如下:电信路由器故障后切换移动路由器,移动路由器故障后切换备份路由器。从无线数字区域网络系统的功能层面来看,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数字信号传输及各类系统管理等层面,还体现在检测信号传输质量、提前预测信号传输问题等层面。
(二)完善播出保障机制
安全播出保障及时是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信号稳定传输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系统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在广电工程建设中使用无线数字覆盖技术,需要工作人员将健全和优化系统作为主要工作,遵循安全第一基本原则,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对系统进行合理组装,进而构建完善的无线数字信号传输体系。只有满足以上要求,才能够保证整个系统安全运行。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稳定性,应采用分开设计的方式对播控系统和传输系统进行设计,其中传输系统还可以分为音频传输和视频传输两种。此外,工作人员在设计信号传输系统时,还要确保所有的分控信号,至少有2个传输通道,如此才能够从源头规避各类事故的发生。在现代化广电工程建设中,数字信号传输的常用介质有两种,一种为双绞线传输,另一种为光纤传输。想要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切实保证信号传输质量,就要在合理选择传输介质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后期维护管理工作[7]。结合实践来看,无论选择哪种传输介质,其运行质量都与使用年限存在密切联系,随着年限的不断增加,线路磨损程度也会越来越严重,进而出现老化、破损等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故障发生率。这也意味着,对线路进行科学维护、有效管理,是完善播出保障机制的关键所在。另外,广电工程中投入使用的各种无线数字网络设备,如交换机、主机等,在连接过程所用的线路均有其独立的编号,这也是这些线路的身份象征,通常编号会印在线路两侧的水晶头周围,一旦主机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工作人员则可以根据线路编号进行系统检查,并快速找到故障点,这也有效提高了故障处理效率。
结合实践经验来看,网络线路在运行中出现的常见故障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接头位置发生故障,也就是通过线路连接无线数字网络设备时,出现接触不良问题,导致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出现中断情况。对此,需要工作人员检查线路两端的水晶头,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及时换新。第二,线路磨损、老化严重。线路运行时间越长,磨损和老化问题会越严重,进而导致数字信号传输出现各种问题。对此,需要工作人员定期更换线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质量好、品质佳的网线,或者做好网线防护工作,确保线路畅通。第三,网线插口的水晶头连接问题,如水晶头脱落、松动等,导致无线数字网络设备无法相互相应。对此,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工作经验,对水晶头的防脱弹片进行纠正,并重新插入插口,或者直接换新。
在网络数字系统建设中,交换机、路由器等装置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所以,在维护管理工作中,做好这些设备的检修工作尤为重要。在设备投入使用后,应将其设置在温湿度良好的环境中,并通过安装UPS电源,确保供电稳定,避免长期断电造成的数字信号传输中断问题。另外,由于系统中的设备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所以维护管理人员还要重视设备散热情况,通过自然通风或安装空调等方式,保证设备运行温度适中处于合理状态。
(三)优化传输系统功能
想要进一步优化传输系统的功能性,就要确保系统具有较高的兼容性,能够满足各频道广播电视节目高清播放要求[8]。这需要工作人员在系统初步建设中,对各类设备参数进行合理调整,并科学选择不同地区的数字信号传输规模,确保总控矩阵和信号输入、信号输出等方面高度契合,如此才能够为后续广电节目制作奠定基础。另外,还要确保节目制作和播出环节高度一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为广大观众带来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收视体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将在广电工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广播电视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锐.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9,4(7):188-189.
[2]李宝有.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宽带,2022,18(5):8-10.
[3]王浩.浅析无线数字覆盖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应用[J].缔客世界,2020,6(6):58.
[4]卢易.数字技术在广西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对策[J].电声技术,2021,45(1):32-33,37.
[5]吴进春.基于无线数字覆盖技术的广电工程项目优化路径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24):11-12.
[6]王伟山.广电无线数字覆盖工程中网络传输技术的应用研究[J].户外装备,2020(8):458.
[7]郭庆星.基于无线数字覆盖技术探讨广电工程项目的优化方法[J].电脑校园,2020(3):1753-1754.
[8]张秀聪.数字技术在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中的应用[J].新媒体研究,2017,3(5):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