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幼儿教育;德育;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正文
引言:
在新时期下,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越来越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旨在培养3~6岁儿童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德育活动的有效实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幼儿德育认知培养幼儿优秀品质、良好行为习惯,使幼儿初步树立正确观念的基础。然而传统的幼儿德育活动多由教师为主体,以理论性的方式为幼儿灌输知识,忽略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参与体验,导致幼儿对此兴趣不高,进一步影响着德育的质量。结合这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幼儿德育教育中,以亲身体验、共同参与的方式增强幼儿对德育的感知,提高幼儿参与兴趣,提升幼儿情感体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如何有效地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幼儿园德育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一、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运用优势
(一)有利于增强幼儿参与感
在幼儿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将幼儿作为参与主体,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思维认知等方面设计与之相符的德育活动,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全身心参与其中,以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在自主参与和体验中发展优秀品德和道德素养。体验式教学在德育中的运用则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全方位增强幼儿的参与感,激发幼儿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理解德育、感受德育,并在学习与模仿中发展综合素质。这种主动性的学习行为能使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
幼儿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他们对于抽象性的内容往往理解得不够透彻。如若在幼儿教育中以理论性或教师为主体的方式实施德育,必然会影响德育质量以及幼儿的参与感受,产生事倍功半的教学影响,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模式,能打破传统幼儿德育教育束缚,使幼儿全身心参与到多元化的德育体验活动中,这种亲身体验的活动能增强幼儿感知力,让幼儿在实践、体验、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德育活动,教德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发展幼儿综合素质。
二、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德育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为全面发挥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优势,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德育教育质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使他们在已创设的情境中加深对故事内容、角色的理解,并在完成活动任务的阶段提高参与感和体验感,实现德育知识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创设德育情境方面,教师要综合考量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思维认知、生活经验等方面,确保所创设的情境与幼儿的认知相匹配,使幼儿理解该情境。在创设完情境后,教师可为幼儿设计体验式德育活动,让幼儿在该情境中自主参与并体验,以此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拷贝妈妈”的体验式德育活动中,让幼儿扮演“怀孕的妈妈”,在每个幼儿的衣服里在一个小皮球,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感受到新生命的来之不易,不断培养幼儿感恩意识。在体验活动开始阶段,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我的妈妈的一天”的故事情境,与幼儿互动:“你们知道妈妈在怀宝宝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吗?她们在做事时会和平常一样吗?让我们今天来体验一下当‘妈妈’的感觉吧!”并在此阶段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头套、小皮球,让幼儿戴上头套并将小皮球塞在衣服里,扮演“妈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为幼儿设计一些生活化情境,如“现在你口渴了,想去接一杯水喝。”“刚洗的葡萄突然掉在地上,需要把它捡起来。”“准备出门坐公交车去公园逛一逛。”让幼儿在相应的情境中做相应的事情。在这一阶段,每一位幼儿都会比平时更加小心,走路也会轻手轻脚,弯腰捡东西更是小心翼翼,尽量保护住肚子里的“小宝宝”。当“妈妈”在“公交车”情境中时,教师可以扮演乘客,主动为“妈妈”让座,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让幼儿感受到“助人为乐”“尊重他人”“关怀特殊群体”的传统美德,并将其内化于心。在幼儿参与情境活动时,教师也可适当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怀宝宝的妈妈每天做的事情轻松吗?你们现在累不累呀?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话对妈妈说呢?”“你们可以用画画的方式把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以互动的形式逐步引发幼儿思考,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妈妈的辛苦、体会到“孩子出生”这一阶段的不容易,爱妈妈、爱长辈的情感意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逐渐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设计这样的情境教学活动可以巧妙渗透德育,在提高幼儿参与体验的同时,加深他们对德育的理解,并将德育行为外化于行。
(二)组织德育活动,增强幼儿参与体验
将体验式教学运用于幼儿园德育教育中,教师既要将幼儿作为参与主体,也要设计多元化、体验式、使幼儿自主参与的德育活动,让幼儿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各种各样的操作和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要基于生活化、多元化原则,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以生活为主题的德育活动;结合幼儿兴趣爱好和参与体验及时优化并创新德育活动。
比如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午餐”活动中,教师可开展“午餐管理我能行”的德育活动,旨在于培养幼儿管理能力、责任感,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浪费粮食的优秀品质。在这一德育活动中,教师可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每一天的每一个小组去安排一位组员当“管理员”,主要负责该小组的“排队管理”“就餐管理”“餐后卫生管理”,比如在排队时,让幼儿保持安静,不允许插队。组长可以帮助每一位幼儿添饭或者端碗,增强幼儿的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在就餐环节,组长要组织组员共同吃饭,注重就餐时的“安静”“细嚼慢咽”“不浪费粮食”。在就餐结束后,组长可与组员一起整理餐桌,将餐盘放在回收桶内,并有秩序地排队洗手、回教室。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观察每一小组的开展情况,了解各小组在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给予适当的引导,让每一位幼儿都能遵守规则,认真管理。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主动交流心得体会,如:“你觉得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重要吗?”“我们在生活中能不能浪费粮食?”“在这个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呢?”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与认可。这种实践性的德育活动不断强调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的体验与学习,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参与感,还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幼儿园德育教育,是提升德育质量,发挥德育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教师要遵循主体性和多元化原则,将幼儿作为参与主体,为他们设计多元化的体验式德育活动,鼓励幼儿自主参与、实践感受,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琴妹.生活即教育 体验助成长——体验式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 2023(4):117-120.
[2] 王荣.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中体验式教学应用策略[J].前卫, 2023(24):0174-0176.
[3] 沈雅雯.巧用"体验式"活动丰富幼儿立德树人教育[J].中外交流, 2021, 028(003):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