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内外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潘代芬

广西桂林荔浦市龙怀乡中心小学,广西桂林546609

摘要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英语课内外教学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整合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文通过文献综述、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小学英语课内外教学融合的实践策略和效果。研究发现,有效的教学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言技能,并促进跨文化理解。然而,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资源分配不均、教学内容脱节等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对未来的教学融合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内外教学融合;实践策略;教学反思

正文


引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教育价值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课内外教学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研究聚焦于小学英语课内外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小学英语课内外教学融合的实践现状

(一)课堂教学分析

在当前小学英语教育领域,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其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外研版(三起)英语教材以其系统性和实用性,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往往受限于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机会相对有限。教学评价体系多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忽视了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和优化。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和在线互动平台,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课外教学活动的现状

课外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当前课外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活动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衔接不够紧密,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融合。为了提高课外教学活动的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课外活动的设计与规划,确保活动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衔接,形成互补关系;二是丰富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如通过组织英语角、英语戏剧表演、英语歌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三是建立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机制,鼓励学生将课外活动中的所学所感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课内外教学融合的策略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的融合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现课内外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是一项挑战,但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以外研版五年级英语教材《What do you collect?》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实践操作,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我的收藏故事”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收藏品,如邮票、硬币、玩具等,并用英语分享其背后的故事。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文化收藏”项目,引导学生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收藏文化。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收集资料、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这种跨文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理解文化多样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收藏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收藏展览,将课堂学习与实际体验相结合。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并用英语描述他们所见的收藏品,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通过实施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收藏”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学生被鼓励收集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各种物品,如邮票、硬币、玩具或书籍,并在班级中展示他们的收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使用英语来描述和讨论他们的收藏品,还要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rare”、“antique”和“collectors' value”。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如平板电脑和互动白板,来增强学生的互动体验。通过这些工具,学生可以参与到互动游戏中,例如,通过拖放活动来匹配收藏品与其描述,或者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买卖收藏品的场景。这种互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收藏行为的社会和环境影响。例如,讨论收藏稀有动物制品可能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或者讨论收藏古董可能涉及的道德和法律问题。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收藏行为背后的复杂性,并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对收藏的理解。学生可以创作诗歌、短文或绘画,描述他们的收藏品及其背后的故事。这些创作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和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通过精心设计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学习体验。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教师可以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将抽象的英语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通过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收藏品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在线教育平台进行课后复习和自主学习。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功能,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教师可以与社区内的收藏家、博物馆等机构合作,邀请他们来校进行讲座或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这种互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增强他们对收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将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地理、艺术等,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收藏品,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的英语词汇,还能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和艺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例如,为喜欢阅读的学生推荐相关的英文书籍,为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提供制作收藏品的指导和材料。

三、教学融合效果的评估与分析

(一)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教学融合效果的评估是确保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为此,需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应包括定性与定量分析,以全面衡量教学融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定性评估可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教师反馈等形式进行,着重于教学融合过程中的互动质量、学生参与度和课堂氛围。定量评估则通过标准化测试、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语言能力进行量化分析。指标体系则围绕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核心要素建立。

(二)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

实证研究是评估教学融合效果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选取实施教学融合的班级与未实施的班级进行对比。通过收集两个班级在一定时期内的学习数据,包括成绩变化、课堂参与度、学生反馈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将揭示教学融合对学生英语学习各方面能力的具体影响,包括词汇量、语法掌握、听说读写能力等。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识别教学融合的优势和潜在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教学融合效果的讨论

基于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的结果,教学融合效果的讨论应深入探讨教学融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贡献和存在的挑战。讨论中应指出教学融合如何促进了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发展,以及如何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学习能力。应关注教学融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讨论还应包括对教学融合长期效果的预测和对学生未来英语学习潜力的评估。

四、教学融合的反思与建议

(一)教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实践中,问题的存在多维度且相互交织。校际和班级间教学融合的不均衡实施,反映了师资队伍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均一性,以及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公。这种不均衡不仅限制了教学融合策略的有效推广,也影响了学生学习机会的公平性。教学融合理念在部分教师中的认知差异,导致了教学实践中的执行偏差。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将融合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动的能力,从而未能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再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融合中尤为突出。语言基础薄弱或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在融合教学模式下可能会感到更加吃力,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可能削弱了教学融合的包容性和普适性。评价体系的单一性也是一个问题,当前的评价方法可能过于侧重于量化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这限制了教学融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融合的改进建议

针对教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教学融合理念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建立更加公平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络平台等方式,让家长更好地了解教学融合的理念和方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对未来教学融合的思考

展望未来,小学英语课内外教学融合的发展方向应当紧密结合教育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融入教育领域,教学融合有望实现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转型。例如,利用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数据,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推荐资源,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将成为教学融合的重要趋势,它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设计以英语为工具,融合科学、艺术等学科内容的项目,如“环保主题的跨学科研究项目”,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同时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教学融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认同感。通过引入国际化的课程内容和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增强对全球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例如,通过与国外学校建立姐妹班级关系,进行在线文化交流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实践英语交际能力,还能够拓宽国际视野。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融合将更加注重技术应用、跨学科整合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学校和教育政策制定者需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高效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结论

小学英语课内外教学融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探索。通过不断的实践、评估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优化教学融合策略,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效的途径,最终实现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志琴.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写作的问题与改进[J].小学教学设计,2024,(15):23-26.

[2]金炀.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中指向文化意识培养分析[J].读写算,2024,(15):23-25.

[3]郭清.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J].学园,2024,17(16):87-89.

[4]蒋双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J].中学生英语,2024,(18):89-90.

[5]陈薇.“互联网+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策略[J].好家长,2024,(14):46-49.

[6]鲁帅美.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J].新课程导学,2024,(11):28-31.

[7]张蕾.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融合策略研究[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学术座谈会论文集(二).射阳县八大家小学;,2024: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