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业生态监测现状的认识和思考

期刊: 农业与科学 DOI: PDF下载

李笑峰

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

摘要

林业生态监测可以对林业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解和掌握,可以根据监测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提升林业的综合效益。要对林业生态监测涉及到的内容、对象和类型等进行全面了解,对这项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生态监测的重要性,针对目前林业生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提出完善林业生态监测体系、提高生态监测能力和水平的相关对策,实现林业生态监测工作的有效落实,确保可以满足林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

林业;生态监测;监测指标

正文

    林业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加快林业发展脚步,则需要实现对林业资源和林区情况的动态监测,构建科学的监测体系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综合监测。目前我国林业生态监测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监测技术和设备还不成熟,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则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与思考,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保证林业生态监测质量。

一、林业生态监测现状

我国开展林业生态监测工作较早。从1953 年东北国有林区开展森林经理调查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森林面积、蓄积资源调查到多资源监测的发展过程。近十几年,我国林业生态监测发展较快,其监测的指标体系庞杂而富有系统性,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日益更新,大量的高新技术及其他领域的技术被引入到生态监测中来。这表明我国林业生态监测工作进入了新的时期。根据目前各类监测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大体可分为6 类:森林资源监测、荒漠化沙化与石漠化土地监测、湿地资源监测、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森林生态定位监测和其他专项监测。

二、林业生态监测的重要作用

1、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生态监测评估成果做出的林业生态状况公报,将激发人们关注和重视林业,关注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使人们认识到发展林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有利于提高林业的地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生态安全已上升为一个突出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质量变差,水环境恶化等,这些关乎国土、水、生命健康等方面的生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监测在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长期的动态监测和高密度的科学观测,准确了解和及时掌握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数据,为国家掌握资源和生态变化真实状况提供了决策支持。通过生态监测,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有利于制定科学的行动方案。

三、提高林业生态监测水平的有效措施

1、统一林业生态监测网络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把遥感、航照、卫星监控、地面定点监控有机的结合起来,依靠专门的硬件和软件使生态监测智能化,逐步形成典型生态监测网与常规生态监测网相配套;中心数据处理系统与基本数据网相配套;地面监测网与遥感等大型监测网相配套,使生态资料数据上网,实现生态监测网络化。

2、完善监测指标

我国林业的工作重点已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林业生态监测体系的相应指标体系也应发生改变。监测体系的指标包括监测指标与评价指标2大类。在监测指标方面,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大,应不断更新指标体系,从单一向多元转变,逐步实现多目标、多功能的综合监测;在评价指标方面,应在权重确定和标准量化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以客观评价代替主观评价。

3、创新生态监测方法

应加强对生态的演化趋势、特性及存在问题的监测,加强动态监测研究。依靠3S 技术,进行各因子专题分析及多时相的数据分析,建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模型,实现定量表述,定量结果落实在每一个空间位置。对成熟的监测方法及验收合格适用的仪器,应及时推广到基层监测站或专业监测站,逐步形成系统的监测能力。

4、构建完善的生态监测信息库

计算机和“3S”技术为生态监测信息管理动态化、宏观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可建立管理有序、技术规范和信息共享的网络,使不同时间和空间格局下的生态监测形成一个信息互联网络,使决策者有可能迅速、准确地了解较大范围的生态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不同部门之间统一规划布局、协调管理和决策。

5、实现科技创新,发挥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种新技术应用到了林业生态监测工作中,对监测体系进行了完善,整体的监测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升。要加强对新技术的重视,实现新技术的科学引进,还需要安排专业的科研人员对新技术进行研发。要将多种新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为进一步提升监测效果打下基础。也可以借鉴国外一些优秀经验,将科学、完整的评价方式、监测方法和标准等应用到我国林业生态监测中,有利于优化监测效果。

6、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应用

以往在开展林业生态监测工作的过程中,监测的数据内容比较多,在信息的共享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这就会对监测数据的应用效率造成影响,不利于林业生态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要想实现信息资源的交互应用,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要保证各项数据信息的标准化和准确性,尽可能的提高数据信息质量,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

7、编制技术规范

通过编制生态监测技术规范,确定监测布点原则、采样要求、监测项目、监测分析方法、监测频率、质量保证措施、监测报表格式、成果报送程序和编制生态监测报告要求以及评价方法等。对规范未尽事宜,可制定监测技术导则指导生态监测工作的开展。

8、重视对林业生态监测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要想保证林业生态监测效果,则需要将成熟的设备和技术应用到实际监测工作中,并加强推广和应用,为基层监测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监测系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来增强对林业生态的监测能力。还要定期开展讲座,进行学术方面的交流,让工作人员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不足,提高整体的监测水平,强化人员的综合素养。在实际开展监测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地区的林业生态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于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进行重点关注,对各项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实现动态监测。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监测的范围进行确定,实现生态监测工作的有效落实,将这项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治军,唐芳林,周红斌,etal.我国生态监测发展现状与展望[J].林业建设,2012(5):19-22.

[2]张敏琦.林业生态监测评估的探索与实践[J].林业建设,2014(6):4-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