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训练实践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训练;语文写作能力;实践
正文
引言
在语言教学中,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对于那些思维活跃而又不能持久专注的学生,老师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不利的。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对作文教学进行新一轮的探究与探讨,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微写作是一种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词汇、语法、逻辑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它的篇幅较短,内容较多,因此,它被更多的老师和老师所关注,但是,它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寻找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价值
微写作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写作方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学语文课堂,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长度、执行方式、内容体裁上,微写作与传统的语文写作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它的训练内容高度集中,高度凝练,能够在某一特定的语言点上即时使用和发展,这是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微型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微型作文教学的价值所在。
第一,进行微写作教学,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建构和使用语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知识储备稳步发展,同时要引导学生把基本的阅读和语言知识技能活学活用起来。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结构和运用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过去所进行的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着一些局限,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专业的语文习作课来获取使用语言的机会,总体的培养效果比较分散。微型作文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局限,适合语文学科中的任意课型,老师可以将其应用到写作大课中,也可以在学生接受新的阅读知识后立即进行,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构建和运用语言,这两者都可以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通过实施微写作,可以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与空间。过去的语言写作培训模式相对落后,不但教学资源匮乏,在选材、选材方面也十分雷同,这导致了写作教学的创新能力不足,大大压缩了学生的选择和创作的空间。然而,微型作文却能与现有的丰富语言教学资源相融合,老师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角度出发,为学生们设计一个微写作的主题,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素材来让他们的写作思路变得更加开放,也可以让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自己设计一道题,把语文写作提升成一种创新的活动,以此来拓宽初中语文写作的途径和空间。
第三,进行微写作教学,可以使作文课的研究性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前,大多数老师都把语文写作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因此,老师们只是要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作文主题,很少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们对写作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办法从别人那里吸取宝贵的创造经验。在进行微写作的过程中,老师们能够根据其精致的风格,为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腾出时间,给出有效的习作指导问题,并让学生们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与想法,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融互动式”的写作教学,使同学们形成了合作共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使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性组织得到了最优化。
二、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
(一)提供主题选择
要提高中学语文微型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对其进行恰当的选题。本文针对低年级学生提出了几点小作文题目,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思考与表达。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描述自己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刻,比如一次难忘的旅行,一次感动的体验,或是某个特殊的时刻。在写作中,他们能表现出他们对快乐时光的感悟。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写一个感人的故事,不管是现实中的还是想象中的。“微型小说”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文学体裁,它能使小说的情节更简练,更能凸显小说的思想内涵。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虚拟的角色,用微写作来描述自己的外貌、个性和经历。通过生动的语言、准确的描写,能更好地展示角色的形象,加强读者的阅读感受。
(二)引导观察与感知
在中学语文微写作教学中,指导观察、感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让学生注意到身边的事情和情景,感受到里面的细微之处,感受到里面的情绪,从而培养出对文字和描写的敏感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的观察和感受。老师可以给出特定的观察目标,比如一幅画,一段录像或者一幅照片。指导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和做笔记。通过这种练习,可以使学生对细节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更精确地把自己的观察与感觉表达出来。通过提问、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视角、多角度、多角度地看问题。在提出问题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人物的表情,色彩搭配,物体的形状,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对事物的进一步了解。通过触摸、嗅、听等方法,使学生对事物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并能对其进行更为丰富的表述。这种多感觉的参与,不但可以增进学生对事物的知觉经验,而且可以充实其叙述的技巧。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思维导向的观测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认识。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是一个人的思想火花,它是一种促进创新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技能。在对学生的想象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得到更加丰富的表达,并对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形象化的想像力,培养其在观察、思索中建构形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图片、美术作品、电影等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描述故事中的情景、人物和细节。藉由这些训练,同学们将会逐步发展他们独有的想像力,增强对别人的情绪和立场的了解,使其在文章中表现得更加丰富。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想象,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色和角色上,老师可以设置一些角色或情景,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扮演各种角色,用自己的想象来感知和表达这些角色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角色塑造和故事情节构建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意和写作激情。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更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对文学作品等方面的知识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上述策略与方法,让学生不断运用自己的想像力进行思维与表达。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四)引导学生在日常中积极收集写作素材
教学策略的实施应该偏重于日常写作,因为它不会对学生的字数或完成时间进行严格的限制。在写作时,要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要只靠语言。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将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体验相结合,让他们学习去观察身边的事情,从而获得真善美的体验。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内在,才能把自己的思想以感情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写作教学模式,即: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表达能力、整体素质。通过积极的培训方法和日常的写作教学法,中学语文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使微写作任务更加高效,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微写作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在初中语文微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担负着技能渗透的重任,许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语文微写作的过程与方式,导致微作文缺少文采,或经常出现语病、逻辑不清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微写作水平,也影响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首先在草纸上列出本次微写作的主题、创作关键词等,接着再对微作文的开头语冲间描写部分和结束语进行设计,并将所要表达的意思单独标注在大纲的旁边。在写作的时候,随时参考大纲,让同学们对微写作的思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会轻易地脱离原来的写作目的和主旨。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语言资源不足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用一些可以增添文采的语言材料。例如,在进行一篇描述场景的微作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所学到的景色进行回忆,并在适当的地方,引导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创作需求,在合适的地方引用一些经典的诗句。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引用成语典故、歇后语、民间俗语、习语等,使其在微作文中运用自如,从而提高自己的文采。
结语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及其重要的,合理地运用微写作教学策略,能够使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优化,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对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藉由这一崭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加强探索性的训练,进而提升他们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此外,在进行微写作的过程中,语文老师也可以将自己的写作目的进行合理的分解,让学生们以一种一种层次递进的方法来认识到写作的难度,并对其进行细化,从而让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作文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微型化的写作教学情境中获得写作体验。使这一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体现出更大的价值,从而使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得以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程海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5):131.
[2]朱丽丽.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析[J].文学教育(上),2020(11):86-87.
[3]孙莹,宋扬.初中语文微写作训练的教学实践研究[J].汉字文化,2024(2):139-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