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化教学理念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
正文
前言
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关键学科,对塑造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面对中学阶段庞杂的化学知识体系,学生往往面临学习挑战,易生畏难情绪。为提升学习效率,培育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中学化学教师应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教学的坚实基石。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与现象,还能有效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与兴趣,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悦。在这样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为他们未来的科学探索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中学化学教材丰富多元,其精髓深深植根于生活实践的沃土之中。生活化教学的精髓,在于让化学知识跳出课本,生动展现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促进教学效率的飞跃。通过精心构建生活化教学场景,我们成功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重构了教学内容与体系,其优势显著,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方面,生活化教学将课堂变为生活情景的缩影,教师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蓝本,精选教学素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熟悉的环境之中,学习变得亲切而自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来源的理解,更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深刻的启示与升华,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审视周围世界。
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学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与生机,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它有效缓解了传统教学的沉闷与枯燥,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从而显著提升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谈生活化教学理念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策略
1.课堂导入生活化
随着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教师队伍中的日益深入人心,教师们纷纷探索将生活实例、热门话题融入课堂,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们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追求而非被动任务。在中学化学课堂上,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作为教学导入,教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能够全情投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并深刻领悟化学的奥秘。
在“硫与氮的氧化物”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生活化元素作为教学的启航点,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课程一开场,教师便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展示了一份当地权威报纸上的空气质量报告,并同步播放了一段聚焦空气污染的新闻视频。这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关乎他们健康与环境的真实案例,瞬间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让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紧接着,教师巧妙地设置了一个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从这份报告和新闻中捕捉关键信息:“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份报告和新闻内容,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这两个重要的空气质量指标?你们知道它们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吗?”学生们纷纷响应,基于日常见闻和初步的化学知识,他们分享了自己的见解:“我记得老师说过,燃烧煤炭会产生二氧化硫,而汽车尾气中则含有二氧化氮,它们都是有害的污染物。”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并进一步拓展话题:“非常棒!你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实际上,除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硫和氮还能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多种氧化物,这些氧化物同样对我们的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不容忽视的威胁。那么,今天我们就将一起踏上一段探索之旅,深入了解这些化合物的性质、来源以及它们对世界的影响。”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导入,教师不仅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日常生活引向了化学课堂,还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关心环境的热情。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感受到了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内容
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深度融合于化学课堂,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还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见解,从而实现了化学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此外,教师借助互联网的广阔资源,预先搜集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化学现象,以图文并茂或视频展示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增添了无限趣味。
以“化学电源”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巧妙地设置了预习环节,并赋予学生一个探索任务:“亲爱的同学们,请大家翻开课本,自行预习‘化学电源’章节,特别留意那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点,并尝试将它们记录下来。”这一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对话,从中获得了独特的学习体验。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电源实例,如干电池如何广泛应用于手电筒、遥控器、玩具等小型电子产品中,认识到其作为锌锰电池的一次性特性,无法通过充电重复使用。同样,学生们也熟悉另一种小巧的纽扣电池,它在小型手电筒、遥控器及电子手表等物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了解到这种电池属于银锌电池。当预习阶段告一段落,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形式,深化了对“化学电源”章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从学生身边熟悉且常见的事物切入的教学策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加主动地吸收和掌握化学知识。
3.实验教学生活化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下,课堂往往遵循着复习、导入、讲授、总结与作业的固定流程,尽管学生认真听讲并记录,却难以激发他们对化学课程及其实验的深厚兴趣。鉴于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核心地位,中学化学教师愈发重视实验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鉴于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将化学实验生活化成为了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旨在点燃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并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发展。
以“共价键”的教学为例,教师独辟蹊径,设计了一项别开生面的实验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为每个小组分发了一个鸡蛋,引导学生首先清除蛋壳表面的油污并擦干。随后,鼓励学生中书法较好的同学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书写文字。待醋酸自然蒸发后,再将鸡蛋置于稀硫酸铜溶液中煮熟。当鸡蛋冷却并剥去蛋壳后,学生们惊奇地发现蛋壳上的字迹已悄然消失,而蛋白上却显现出了紫色或蓝色的字迹。这一神奇的现象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适时提问:“有谁知道这背后的科学原理吗?”学生们纷纷摇头,陷入深思,试图解开醋酸与硫酸铜之间化学反应的秘密。此时,教师顺势引入共价键的概念,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化学的奇妙与乐趣,更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无疑为中学化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4.结合生活实际布置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构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通过强化作业与生活的联系,旨在让学生在复习巩固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勇于创新,探索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形式。
以“化学电源”这一章节为例,传统上,教师可能倾向于布置大量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但这种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化学教师可以巧妙地将作业设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设计出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任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布置一项“水果电池制作与探究”的作业。这项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搜集资料,了解水果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然后动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水果电池,并详细记录制作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学生还需深入分析电池的反应原理,撰写一份简要的报告或说明。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复习和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等。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教师不仅推动了生活化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养。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培养了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教师应当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深化对化学学科的探索,并紧密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生活实际。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状态,还需敏锐察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障碍与挑战,以此为基础,量身定制高效的教学策略,助力学生克服难关,持续进步。生活,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灵感源泉,应被教师视为构建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素。教师应巧妙地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设计教学内容与活动,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和内化。
参考文献
[1]马文佳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学周刊,2020,1(1):20
[2]耿春玲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64
[3]范志敏.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中国高新区,2020(8).
[4]岳金芳.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漫谈[J].中国校外教育,2021(2).
[5]陈春芳.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21(1):54.
[6]展君梅.试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1(32):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