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四导教学法”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牛春花

克拉玛依市第二十小学 邮编:834009

摘要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逐渐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导学式教学法恰恰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它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思想。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步掌握数学知识。本文旨在探讨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学互动;有效策略

正文


前言

导学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的机会。导学式教学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它提倡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将探讨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理念滞后

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直接传授而非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还可能导致他们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和抵触情绪。

学生参与度低

在许多课堂上,教师主导了大部分的讨论和活动,而学生则多以听众的身份参与。这种低参与度使得学生在知识吸收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导致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惑,尤其是当他们无法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时。缺乏实际应用背景的数学教学往往使得学生感到知识无用,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生活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一些教师在数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可能是由于培训机会有限或个人发展意愿不足。这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设计课程和组织课堂活动时可能缺乏创意和有效的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对于改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导学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和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导学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进步,也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导学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综合。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在导学式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安排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路,从而在互动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导学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观察和反思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反思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导学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会,教师应当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问学生“你们在吃披萨时怎么分配?”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思考解决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但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寻找解决方案。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例如,“你们认为这个方法合理吗?还有其他方法吗?”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需要教师相信学生的能力,积极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诱导学生学习,联系新旧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新旧知识有联系的话,教师就要诱导学生学。通过诱导学生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创造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和讨论,从而在新旧知识的交融中,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引入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回顾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例如,在教授分数时,可以先回顾整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是整数的一部分。教师也可以采用类比与联系,将新知识与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例如,讲解乘法时,可以将其与重复加法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的应用。通过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连接,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还能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创造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和成长。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难以理解知识,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通过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掌握数学概念。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三角不等式概念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很多学生都很苦恼。为此,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举例说明,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几不同长度的小棍子,让学生在其中挑选三根小棍子来完成三角形的拼接。让学生判断是否能将任意根小棍子组合成三角形。结果表明有的棍子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有的则不行。老师可以让学生量一下自己拿到的根小棍子的长短,看看其中根小棍子的长和另一根小棍子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想一想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棍子和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棍子的区别,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和老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找到这个规律三角形任意两边的总长度要第三边长,那么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并且对这个知识有了更多的理解

鼓励学生互导互帮,解决独立学习困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学习困难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困难,鼓励他们进行互导互帮学习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首先,教师可以组建学习小组,将学生按照能力、性格和兴趣进行分组。可以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需要帮助的学生配对,形成“互帮互学”的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分享解题思路。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完成任务,促进相互理解和支持。在小组中,指定一个或两个学生作为“学习伙伴”,负责引导和帮助其他同学。他们可以通过提问、示范和解释来帮助同伴理解难点。定期轮换学习伙伴的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指导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通过鼓励学生互导互帮学习,不仅能够帮助那些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数学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自信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和支持的作用,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互助中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实践前景。通过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设计适合其认知发展的导学内容,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从而提升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张连勇.“四导教学法”实践与探索[J].教育,2019,(08):54.

[2]曾梁.“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10):75.

[3]王晓芳.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A].2017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2017.

[4]益西次珍.导学互动思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5]李有信.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228+230.

[6]韦凤针.“导学练三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