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实际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田佳丽

张家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075051

摘要

新一轮教育改革开始之后,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其中读写结合就是常见的一种。在全新的改革新背景下,读写结合模式成为了热门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读写结合的优势,以写促读,以读带写,通过有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虽然读写结合模式是当前我国教育专家广泛号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阶段,一些教师并没有促进语文阅读和写作两部分之间的深度融合,只是把课堂时间进行了均匀划分。在这种情形下,违背了读写结合模式运用的初衷。因此,作为教师,需要综合思考,采用有效的教学举措来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

1、创设阅读情境,启发写作思路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阅读与写作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读写学习之中,以保障学生读写学习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为读写结合教学注入更多趣味性,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之能够更高质量的完成后续的写作练习,从而保障学生读写学习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在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为学生构建生动的阅读教学情境,并积极利用信息教学技术,将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壮观景象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体验观潮,感受景象的特点,与作者产生更多共鸣,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情境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进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写作思路的学习,以实现以读促写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以下问题:“看到涨潮这样壮丽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课文是如何描绘这一美景的?”、“钱塘江大潮的哪一部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等等,按照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可以结合阅读情境以及课文内容展开更深入的阅读,并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究,学会分析课文的主要结构、核心思想以及基本内容。等学生完成了阅读学习过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写作的思路写一写自己见识过的美丽风景。情境创设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读写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读写效果,又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读写结合更加高效。

2、优化指导过程,实现读写结合目标

阅读与写作本就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以阅读教学为核心,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学习时有意识的融入写作内容,启发学生以阅读学习的内容为基础,在迁移与应用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习写作的思路,产生更多思考与感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素养与写作素养共同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合理设计写作训练任务,促进学生读写学习之间的融会贯通,保障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提升读写结合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课文中有大量对西沙群岛美景描写的语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就要重点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语言,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从中学习积累语言描写的要点与技巧。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与认识后,教师就可以优化指导过程,让学生从语言鉴赏或仿写训练的方式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并应用自己积累的内容进行即时的写作训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句段落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的鉴赏分析,比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一句运用了排比与比喻的写作手法,生动的凸显了珊瑚的美丽;“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大龙虾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分析了不同语句所运用的描写与修辞手法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描写与修辞手法进行仿写训练,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此过程中,通过优化指导过程,促进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的融合,更好的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读写知识的融会贯通。

3、设计续写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纵观小学中段所要学习的课文,会发现课文的趣味性较强,寓言类、故事类的课文数量较多,根据课文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设计续写作文训练,在引导学生实现有效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更多联想与想象,融入创新思维对课文进行续写练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在带领学生完成初步的阅读学习过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课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判断课文想要表达的寓意以及蕴含的哲学道理。在分析课文内涵时,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进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从读写结合的角度,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课文之中,对课文的结尾展开续写训练,续编之后可能发生的故事,体现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续写训练的模式既带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心得,使学生体会到写作来带的满足感,从而使之更积极的完成写作训练。通过合理设置续写训练,强化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改善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不足,优化学生读写学习的质量。

4、开展改写训练,激活学生个性化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提升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开展课文改写训练,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思考融入到作文之中,从而促进阅读与写作二者的融合,推动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共同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深度阅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思考文章,分享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与心得,促使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学生对课文的关键段落进行改写训练,让学生将课文内容转变为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而形成个性化的写作思路。

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深入的阅读,使之掌握课文的内涵,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学习课文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对事件的描写。另一方面,当学生对课文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过后,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的主要情节变化以及涉及到的人物关系等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训练,从改变课文主人公命运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改写,融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思考,创作出新的故事,表达新的内涵。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更加深入,优化学生的读写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与写作学习中保持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优化读写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续写的兴趣,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共同发展。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卢丽平.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思考[J].学周刊,2019,04:63-64.

[2]张佳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9,04:104-105.

[3]林秀华.基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分析[J].学周刊,2019,14:124-1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