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性思维体系的建构,教师教学的重心不仅是为学生产出基础性的数学概念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驱动教学可以赋予小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探究机会,与此同时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问题驱动教学的核心涵义,并有效融合数学课堂和提问式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学习感受,来针对性的创设多元化问题情境,通过有效的问题创设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不敢提问
小学生的年龄在逐渐增加,随之而转变的就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在此背景下,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也会更加具体且全面,一些学生会怕自己问出太“幼稚、浅显”的问题,担心教师和其他学生会嘲笑自己,因此在课堂中很少会有学生主动举手发言,当自己没有全面掌握某一知识内容时也不会及时问教师,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和学习热情,对数学成绩的提升产生消极影响。
(二)没有问题
部分数学教师还会被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束缚,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良现象,因此导致学生丧失了探究欲望和思考兴趣。这一问题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就算是解决了问题,也会制约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种劣性习惯和单一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存在“没有问题可问”的情况。除此之外,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并不高,在课后时间也不能探索和质疑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这一现象也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成效不能符合预期。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一)结合学生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教师在对“倍的认识”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来创设课堂问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而这一单元所涉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基础性理论,学生在对倍数有了基础的了解后,再向学生抛出相关的概念性问题:“已知小花的年龄是6岁,小花爸爸今年36岁,大家知道他们年龄之间有哪种关联吗?”这一简单的倍数问题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乘法口诀来自主探索答案。致力于强化学生对于倍数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构建相关的基础倍数问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种提问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能够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联系核心素养培养,做出问题调整
问题驱动教学的本质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致力于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探索核心问题和单元主题之间的联系,明确二者之间的具体维度,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改进核心问题的设计方法。例如,教师在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进行教学时,致力于大幅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精准判断核心素养维度,依据“三会”标准来科学构建问题。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考、观察和表达作为出发点。从现实世界观察层面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创新精神和抽象思维来改进问题,如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概念性的内容,来设计“分数加减法与物品划分的关系”这类思考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深入思考;从现实世界思考层面来看,教师要及时优化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结合符号运算来为学生呈现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分数计算问题,指导学生探索多元化的解法,并和学生共同探讨解题技巧;从现实世界表达层面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基础,来创设一些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主题内容将知识带入到现实应用场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结合学生盲点,进行有效提问
不同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都会存在盲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正视并解决这一盲点,只有这样才可以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数学教师可以依据这种盲点来开展课堂提问。例如,在对“测量”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质量、长度是其核心内容,然而这两种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如果学生存在认知偏差问题,那么就会对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继而变成学生的学习盲点。在此背景下,教师应依据这一盲点来合理创设问题,来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其概念。首先教师要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概况和总结,并将其作为提问方向,来深化学生对于不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知道重量单位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吗?”帮助学生感知换算过程中的异同。最终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对这两种数学概念进行分析归纳,更好解决学生学习的盲点问题。这种提问方法能够有效融合学生的学习盲点,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应用多元手段,提升问题教学成效
数学教师在为学生们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可以对教室中的物品进行合理的应用,使其成为教学中的一个有效工具,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们的操作过程进行充分的引导,不仅能够促进问题呈现灵活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对学生们的思维水平进行全面的培养,最终使思维阻滞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促进他们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大幅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问题驱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每一个问题的衔接性进行充分的重视,并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作为主要基础,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开展问题跟进的过程,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方向的延伸,同时也可以促进其思维容量的大幅提升,最终将问题驱动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全面呈现出来,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论
如今随着新课改的全面贯彻与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老师们在课堂上的需求都将不断提升,从数学知识这门课程本身出发,就有着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问题驱动教学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因此如何科学创设问题逐渐成为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思维特征来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延伸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最终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左郁.数学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实践和思考——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改革[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1):0061-0062.
[2]陈玲.问题驱动,探究生成,感悟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核心问题驱动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小学时代,2020(7):2.
[3]孙春婷.探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问题驱动下的"说理"课堂[J].[2024-08-29].
[4]夏志英.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4):22-24.
[5]顾振慧.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深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1,000(026):P.87-88.
[6]陈玲.问题驱动,探究生成,感悟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核心问题驱动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小学时代,2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