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中职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有效性
正文
中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有着明显的区别,中职院校以为企业、社会提供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注重中职的实际操作技能,而非只注重理论的传授。此外,许多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较差,许多院校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尽管许多同学在平时也可以很好地使用计算机和手机,但在信息技术的课程方面,他们的能力还不够强,还有一些同学表示出了强烈的反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要选择更好的方式来提升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获得一种真正的参与感。
一、提升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解决学生学习的消极情绪
在中职进行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良的情感,为了使教育的效果更好,老师必须把学生的不良情感也纳入进来,使他们懂得面对挑战,不要一碰到问题就想着放弃,要学会主动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减轻学生的负面情感时,老师可以通过使用简单的项目和任务来增强他们的成功经验,让他们从简单地开始,这种方式更加易于被他们所理解,而这种从简到难的学习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消除他们的抗拒心理。在遇到具有差异的能力与性格的学生时,老师还应根据他们的个体发展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训练的内容也要进行分层,让他们有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更高的难度。老师是学生的学习中的指路明灯,当他们碰到难以解答的难题或问题时,老师也要适时地指出他们的前行之路,协助他们寻找问题的突破点。
(二)实施分层教学
中职教育的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与基本知识水平高低不一,存在着一些个性上的差别,若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处理,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老师要充分认识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特征,并与他们的实际学习状况相联系,使他们从心底里感到老师的关怀,在面对一些特别的学生时,必须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指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同学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既可以帮助他们巩固和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老师要明白,辅导的方式是多样的,在练习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关注,如果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了问题,老师也要适时地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在进行辅导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施,更好地为学生进行教育。此外,因为学生性格上的一些不同,所以当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时,要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来帮助他们克服沟通过程中的障碍。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的同学与老师进行互动,从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老师还能够根据课堂上的问题和反馈,对同学进行重点的指导,让他们能够赶上课程的进度。
二、提升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为学生创设信息技术学习的情境
罗杰斯认为情境对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巧有很大的影响。从那些研究学者中还可以得知,轻松愉快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经验,为他们搭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舞台,使他们在其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巧。身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与学生处于同等的位置,转换老师的角色与位置,切实地协助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们富有创造性的表述,老师要多加鼓励,多夸,同时也要对他们在回答中存在的缺点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超出传统思维的学习理解,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要对学生的优势与优势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也要对其存在的缺陷给予合理的指导。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老师进行足够的知识交流,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要。[2]
比如,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走入网络社会”一章,老师要让同学们学会建立网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老师要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根据家里的网络体验,说出家里有哪些设备,这些设备之间是怎样相连的,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原有的知识和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学习,老师可以给他们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说明,在课堂上,老师要明白,教材中给学生展示的知识和概念是不一样的,对于各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也要采取相应的方式。因此,老师也要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和想法给予充分的认可,在完成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后,还可以组织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与交流,讲述自己家里的网络故障是怎么处理的,在使用过程中又是怎么进行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使他们在说与交流之间得到发展。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教育实践中,老师要注意到学生的不同,由于在中职这一时期,许多同学由于中考失败,因此在学业上也会缺少一些信心和兴趣。因此,老师要改变过去的社会理念,改变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方式,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育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个体发展的差异,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团队,并根据他们的特征,设计出可行的团队学习目标,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各自的优势,开展协作学习,进行自主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自主的环境中积极地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教室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同学们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让他们通过分组来探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有关能力。与此同时,在同学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中,老师要作为启发和引导者,参加同学的研讨,当他们碰到不能解答的问题时,给予指导和协助,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方式。让各个水平的学生受益,不仅可以让学业不好的同学重拾自己的学习信心,还可以让那些优秀的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满足,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融入自己的教育之中。[3]
比如,在《文件创作和生产-图片编辑》一章中, Word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为了使同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自己进行探究。例如,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就 Word中的某些方便的操作展开探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操作流程,谈一谈有哪些可以方便地进行的操作步骤,从而开展学习活动。在进行分组时,老师也要遵守“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不要把优秀学生全部编到一个小组,也不要把全部的学生都编在一个小组,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不均衡。因此,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性格特征进行综合考察,把学生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团体中,不仅能让尖子生带动后进生,还能给每个学生同等的表达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在学生分组进行完讨论后,老师可以要求分组派代表对自己的演讲成果进行归纳和报告,并与同学一起探讨 Word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方便的应用方式,切实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贯彻到实处。
(三)加强中职生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造力主要看他们有没有创新的意愿,而信息科技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学科,学生的创新意愿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一种科学、高效的指导方法,来刺激学生的创造力。当前中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老师只是给学生讲解课本上的一些想法,也可以等他们做完了一个例子之后,老师再给他们看。这种状况会使学生的学习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不能从学习中调动和提高他们的思维,也就是说,在学习的时候,他们只能按照老师的教育思路去做,不能增强他们自己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进程,不能仅仅向学生解释课本上的理论与思想,再把课本上的理论当作结论来教授,这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在学习中进行比较。所以,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知识体验,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同时利用多媒体为他们搜集关于同一个知识点的各种理论意见,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5]比如,在研制全球第一部电脑时,学术界对发明者的问题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但也有一些争论,许多教科书的编写都基本避开有争论的意见,仅以实例加以说明。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同学搜集各种争论,使他们能够理解各种理论,加深对信息技术发展史的认识。比如,当老师给学生解释 PPT中的重点时,老师可以给他们多做一些练习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用来做更好的解答,以及由此引出的更有趣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
结语: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怎么使用计算机,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他们的实践应用技能,使他们能够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增强他们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中职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采取科学、恰当的教育方式,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科技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倩莹.中职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3(08):45-48.
[2]李玉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2):95.
[3]陈远弢.新时期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研究[J].教师,2023(21):126-128.
[4]张增.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升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02):340-341.
[5]李军.信息技术课程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171-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