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摭谈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课堂评价 探索
正文
课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22版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评价具有检测、导向和激励等功能。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形式单一,内容狭窄,常采用“对”与“错”来评价,这种评价形式使很多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失去了自身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1.评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虽然作为一个最重要教学目标,但后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特征。因此在教师拟定教学目标时同等重要。笔者回想自己在以往备课时,总是习惯于借阅参考书目,并没有自己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教学目标,于是遇到没有教参可翻阅时,便手足无措了。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只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恰当、完整的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才会有保障。
2.评价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相互联系是“决定性的”。合理的教学内容会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而学生的特点又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关系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价值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关系,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学生的焦虑的关系和教学内容呈现的信息与学生“意义建构”的关系。
3.评价教学方法。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注重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成长。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认定教师是知识的已知者,学生是知识的未知者。随着当代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努力构建多样化、最优化的体系,因此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是课堂多元化评价的重要方面。
4.评价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现代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拥有一个广阔的领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多元价值判断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学生的学习评价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况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课堂上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三种状态,即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决定因素。
5.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行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表现,都体现了学习主体地位,发挥了主体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课堂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
6.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工作之一,数学是为人所用的,数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学生学习效果的表现不单纯是知识的掌握,更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技能的形成。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收获也不同,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这才是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评价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小学数学课堂多元评价的策略
1、课堂的“延时”评价
延时评价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不做草率的评价,而是适当延时,待信息经过一次或多次反馈后再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整理或完善自己的思维。例如,数学学科非常讲究科学的严谨,当学生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表达不清楚时,常常出现不当的或者错误的语句。如果简单的评价一句:“错了,谁告诉你是这样的?”学生就会感到气馁而终止思考,等待老师的正确答案。如果说一句:“不要着急,慢慢说。”或者“你再想想,怎样说更准确?”就能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使其慢慢整理自己的思路,重新组织语言。通过这样的延时评价给学生留出了自我检查的时间和空间,对所犯的错误印象深刻,能够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的“多值”评价
我们以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经常是“对”和“错”的二值判断,这样很容易误导学生,特别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对错相混的状态时,一个“错”字就可能使学生全盘否定自己的想法,掩盖了正确的闪光点。所以,我在教学中尝试着根据学生的实情进行多值评价,对学生提出的方法除了指出“对”或“错”,还指出“繁”和“简”;对学生的解题除了指出“快”或“慢”,还指出思路上的“闪光点”和“阻塞点”。例如我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请学生数一数草原上有多少只羊,并思考怎样才能做能到不重复。有一位同学说边数边在羊上写数字,每数一只羊写一个数字,数到几就写几。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方法确实能做到清楚、不重复,同时又指出这样比较麻烦,一百只羊要从1写到100,速度会有些慢。这样先肯定其想法中的闪光点,再提出建议,学生欣然接受。类似这种的多值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3、课堂的“激励”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激励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自觉向着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努力。因此,我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认真听取、公平对待。例如:一个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是有畏惧心理,我就鼓励她:“慢慢说,再说一遍。”当她第二遍说得较为熟练时,我便大家赞扬,经过多次的激励评价,她的回答一次比一次熟练,她从中找回了自信,现在她已经感到了回答问题的光荣和喜悦。又如:我经常用一句“看谁的办法多”来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说一句:“你的办法真巧妙,比老师的还简单!”或“你跟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使学生受到肯定和鼓舞。当学生回答的有错或离题时,我首先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在点拨引导。这一切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在激励中增强了对数学课的兴趣。
4、课堂的“互动”评价
我们都知道,学生课堂学习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以往,我们比较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因为种种原因忽略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现在,采用互动评价即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自评和互评,对照其他同学的学习,再加上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突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学习水平。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15减9等于几,有的想加算减,有的用破十法,有的把9想成10等等。交流完算法之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谁的解题方法,为什么。在讨论互评中,学生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并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算法。
5、课堂的“定性”评价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不仅仅用等第和分数这些定量的方式,还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方式。定性评价可采用语言描述的方式,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的结果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如:“这道题你列式错了,但是能看出你理解题意,关键是粗心大意看错数了,以后要细心,仔细检查。”这样一鼓励为主,指出学生需努力的方向,对他们他出具体的要求,也是师生之间的一次情感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