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摭谈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赵红

山东省兰陵县车辋镇中心小学

摘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小学课堂;学科教学 研究性学习 策略

正文


“学习金字塔”这个现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地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方式,都是团队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深刻学习体验,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学科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提高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研究性学习应达成的具体目标,即“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与学科课程或其他活动课程侧重于某一方面知识,能力,技能培养的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从学习内容看,研究性学习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涉及的学习范围很广,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同时特别强调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从培养和学习模式看,它反对采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而主张采用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多样化模式。

通过以上对研究性学习的审视,我们可以发现,研究性学习是针对基础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而提出的一个改革举措,它不仅在理论上成熟,而且在政策、制度、观念等各层面上也基本具备了一个宏观的保障机制和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更应正视因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特点与中学生不同而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其扎实稳定地开展下去。

二、研究性学习的误区

一些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形成了思维定势,不能明晰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只将其简单的当作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并没有实现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一些教师把研究性学习视为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单纯地追求授课方式,课外活动方式的改变,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搞得分外花哨,热闹有余,实效欠缺。一些教师盲目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闻不问,也不提供任何资讯帮助,这样很容易使学生走弯路,甚至会误入歧途。还有一些教师把“扩充学生的知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而且放在首位,这就歪曲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因为研究性学习之所以被提倡和重视就是为了克服和弥补接受式学习仅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培养的弊端。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为能力培养服务的。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是因为没有真正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实质,也没有能够根据学段的特点及要求,赋予研究性学习新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

1、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家瑞斯达曾说过:“我们有三种主要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实验则来验证组合的结果。”研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这三种方法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查阅资料

2、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的依据。

学生对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观察、思索、讨论和总结,但对于怎样解决问题还是很模糊。在课堂上,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实践是求知的最终目的,实践可以充实理论、发展理论。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费尔巴哈也曾说:“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让学生带着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深入到工厂、农村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澄清了模糊的认识,解决了学的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既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又培养了它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完成的最关键的一步。要完成这一步,需着手以下工作:①制定参观学习考察的内容和路线;②展示考察提纲,引导讲解③要进行安全教育。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4、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知过程的质的飞跃。

参观完后,还要组织学生结合参观学习的体会进行讨论、总结,解决参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内容涉及建议、处理方案,使认知过程由感性阶段得到了有效的延续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长期的应试教育,变化不大的考试方式,使许多教师具备了应对考试的丰富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与考试有关的教好、教牢,无关的少教或不教。知识就像“能量块”被强行塞进学生的头脑中。我们一方面呼唤应试教育命题方式改革的同时,一方面要求教师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出发,更新教学理念,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意志品质,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式学习,为一生的发展做好能力上的储备。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2提高教师思想与知识水平,以适应研究性学习指导的需要。

随着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降低,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把学习内容以结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学习内容的垄断者变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完全置身与学生学习活动之外,或在指导学生课题研究时越位,甚至包办代替,都会使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性受到扼杀,影响到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上有充足的准备。由于学生的研究性课题涉及许多学科知识,所以教师必须从个体走向合作,从精于这一学科走向全面了解各个学科,从只懂专业知识到充分涉猎科学、人文、社会多种学科领域。教师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但对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在知识上、能力上可能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指导能力。

3结合学生实际,采取相应措施,搞好研究性学习

  小学学生年龄及认知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可能要面临更多的困难,除了前面提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科学性、逻辑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以外,还表现在: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必须平衡学生独立性需求,以保持课堂秩序的需求;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项目研究所需要的时间要比预计的要长;在建构学生活动方面,给予学生独立性的多少,示范的尺度难以把握;在评估学生方面最后的研究成本未必能够成功。所以对评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理解程度、行为表现方面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活动前要做充分准备,活动中要耐心细致把握好研究活动的难度,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思考,在活动中强化群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求知精神,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快乐。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都是大有裨益的,老师们要多多尝试。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堂学习,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提高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苏雅拉.让研究性学习真正走进小学课堂[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