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中的作业设计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背景;初中数学;单元教学;作业设计
正文
随着大单元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师要从整体角度着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总结教学经验[1]。其中,单元作业设计同样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这对落实“双减”政策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为了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教师要合理设计作业,调整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作业时基于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把握作业“量”的同时保证“质”,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单元作业设计概述
单元作业设计指教师设计单元作业时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进行,促进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让其在学习中发散思维能力,高效地解决问题。教师设计单元作业时,要对各个单元的概念和重点技能进行全面把握,同时还要明确每个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要求[2]。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作业任务时可以设计和教学目标联系密切的作业任务,确保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单元数学作业一共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跨课时作业和课时作业。其中,教师布置课时作业主要以单元中各独立课时的作业目标和授课的内容为依据设计作业,通过提高课时作业设计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一巩固各小节的知识点。跨时作业通常不受课时教学作业的限制,且题目类型多样化,可以是实践类、解答类或者是调查类作业,给学生更多鼓励,让其自主跨越课时的边界,且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思考且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提高单元作业设计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激活其思维能力[3]。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其学会主动探究问题,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单元作业设计是数学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教师通过多样化且综合性的作业设计,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其应用能力,增强其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考虑,布置操作性且合适的作业。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优化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综合性较强,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激发其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从选题方面分析,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保证可以覆盖本单元的重要概念和技能,题目难易程度适中;从形式上分析,应包含多种类型的习题,如解答题、选择题和填空题等,给学生更多思考问题和锻炼的机会。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给学生更多鼓励,让其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应用图表或写解题步骤的方式展示解题的过程,从而提高其创造力[4]。通过从整体角度设计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其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样,学生学习数学学科时处于统一的话题框架,有机整合各个分散的知识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这种设计逐步加深了知识层次,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原理和概念知识,提高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与此同时,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通过让学生完成作业,让其独立自主思考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究,且灵活地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种学习培养方法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促进其高效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提高设计的连贯性,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让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合理地安排时间,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节奏。这种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有利于学生高效的学习。最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结合实际情况自主总结,优化学习策略,让其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改进学习方式
教师从整体角度优化单元作业设计,改进了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且其与传统作业布置方式相比,可以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体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利于落实“双减”政策。整体设计可以基于学习内容和生活内容,还引入数学实践概念,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整合课堂所学知识和实际问题,引导其善于发现问题,高效解决问题[5]。这样,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中明确数学学科的学习价值,且明确不同的应用场景,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操作。与此同时,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更多鼓励,让其自主探究学习,给其布置具有较强探究性和开放性的作业,让其自主探究且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安排作业时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高效地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对问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合理设置难度不同的作业,遵循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促进其深入地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高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学习深度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设计单元作业对提高学生学习深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让学生深入地学习,促进其学会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发散其思维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6]。单元作业设计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学科时深入地探究数学概念知识和原理,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具有较强引导性的问题,结合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促使其深入地理解数学原理和概念。
教师设计单元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学情,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给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和指导。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主动给教师反馈相应的困惑,提高学习的深度。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单元教学中掌握的知识点开展有关的分析和判断,从总体角度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交流情况,便于教师准确地把握学情。课堂上,教师可以基于分析结果提高教学针对性,给学生布置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让其对数学学科的知识进行全面理解。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教师还可以应用辅助性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单元作业,给其提供相应的辅助学习材料,让其自主解决难题,且加深理解[7]。这样,教师应用个性化的辅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全面发挥其潜能,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进而有助于落实“双减”政策。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分层作业,满足学习需求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基于这种差异设计单元作业,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这是“双减”政策的重要一部分内容。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合理划分作业的难度,比如基础题、能力提升题、拓展题,分别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通过分层作业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与成长。
具体来说,教师要基于学生的需求布置分层作业。单元教学中的作业设计需要教师前面考虑学生的需求。比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单元时,教师布置单元作业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1)基础层:某同学绕着学校足球场跑步,要想在五分钟之内跑完一圈,速度不低于多少?(2)提高层:有一家服装店开展换季促销活动,一件衣服的原价是40元,折后价为30元,一百元可以买几件这样衣服?(3)拓展层作业:学校要举办一次户外拓展活动,已知每辆出租车可以坐5人,一共有20名学生参加,至少需要多少出租车才能全部运完所有的学生?通过布置上述作业,既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的学科知识,又能锻炼其数学思维,提高其应用能力。通过布置多个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中自我挑战,且获得较大的进步[8]。通过布置分层作业理念,突出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其创新能力,促进其高效地学习数学学科的知识。
(二)联系生活,增强实践应用
数学这门学科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单元教学中布置作业时以生活为依据,让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入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进而提高其实践能力,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这也是“双减”的基本要求。通过布置贴近生活的作业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学科,调动其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9]。由此可见,教师要合理应用这一作业布置的方法,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让其高效解决数学问题,全面体会学习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比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贴近生活的练习题,如:“一张方桌的组成结构为四条桌腿、一个桌面,若1cm3木料可以做300条桌腿或50个桌面,现有木料5cm3,使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面和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腿可以刚好配成方桌,一共可以配多少套?”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找到突破口,即架设桌面需要使用立方米材料,那么桌腿则使用(5-
)立方米,从而列举出不一元一次方程为:4×50
=300(5-
),最终求解
=3。上述作业内容是基于生活的应用题,通过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入地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其应用水平,增强实践应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关注功能,掌握学习方法
考虑到单元教学的周期跨度较长,教学任务通常需要3~5个课时才能完成[10]。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规划为依据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且开展多样化的活动,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要从作业的功能角度着手,给学生布置多种不同功能的作业:一是思维性作业。比如,教学“二次函数”时,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图像为依据,对函数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且学会对函数和其他函数的关系进行正确把握。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全面唤醒,让其学会从“形”到“数”迁移,进而掌握更多单元知识,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画出函数y=2-2
+3,接着将这个函数整体向上平移一个单位,求函数的表达式,最后将该函数往右平移4个单位,求函数的表达式。通过这样,学生可以正确地列出函数图像,还求出函数平移后的表达式,在对比分析常数项中对其内在知识概念和规律进行把握,从而促进其应用数形结合思想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二是方法性作业。很多学生学习数学学科时面临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这与其没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利于学生高效率地解决数学问题,甚至给其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由此可见,教师要在单元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方法性作业,让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且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为“双减”目标的落实提供有利的条件。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之后,让其应用思维导图的模式逐一罗列有关的知识概念,让其自主探究各个知识的关联,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从而减轻其学业负担。
结束语
“双减”政策下,教师在单元教学活动开展期间要全面了解学情,给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要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布置实践应用作业,最后还要重点关注作业功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这通过这样,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给其良好的学习体验,确保其高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施霞.“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层次化设计与评价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3):55-57.
[2]林淑贞.“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探究[J].家长,2024(19):134-136.
[3]陈建武.“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分层设计研究*—–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单元作业设计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24(12):14-16.
[4]祁艳.“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J].文理导航(中旬),2024(6):28-30.
[5]张亚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中的作业设计探究[J].新智慧,2024(12):16-18.
[6]蒲艳红.“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3(12):38-40.
[7]陈枫,倪江山.“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3(11):4-6.
[8]祁艳.“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作业的有效设计与反思[J].新课程,2023(19):91-93.
[9]陈晓曦.“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与优化路径——以“分式”单元复习为例[J].福建中学数学,2023(8):34-36.
[10]万浩一,吴立宝,孔颖.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三要素”[J].中学数学杂志,2023(6):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