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问题”引领的初中语文单元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
关键词
主问题;初中语文;单元阅读;高效课堂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阅读素养的提升,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探索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的“主问题”引领的初中语文单元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回应,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问题为引导,旨在打造充满活力、高效互动的阅读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通过这一模式的实践与应用,期望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语文单元阅读“主问题”的内涵与设计原则
(一)“主问题”的内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指的是那些在阅读教学中能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关键问题,这种问题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还能触及文本的核心,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精髓。与传统教学中零碎、繁多的小问题不同,“主问题”更注重问题的整体性和深度,旨在通过一两个关键问题,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和深层意义。
“主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能够提炼出文本中的关键点,形成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二)“主问题”的设计原则
1.针对性原则
设计“主问题”时,必须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文本内容,确保问题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针对性反映文本主题与重点,教师还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设计出既具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直击文本的核心,避免在细枝末节上过多纠缠,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启发性原则
优秀的“主问题”应当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表面意义,更需能触动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去思考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创新精神。
3.探究性原则
“主问题”还应具备探究性,即问题本身应包含一定的未知性与开放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去寻找答案。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二、以“主问题”引领的初中语文单元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深入细致地研读教材,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点,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可能遇到的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步骤是设计高质量“主问题”的基石。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有透彻的理解,还要能够提炼出关键信息,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学生也是这一阶段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确保所设计的“主问题”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通过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使得主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还应在准备阶段对可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预设,思考如何通过“主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何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这些考虑将有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问题”为引领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阶段
1.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篇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同精心设计的舞台序幕,旨在迅速聚焦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来创设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岳阳楼记》这一具体课时,教师除了可以展示岳阳楼的雄伟图片,还可以结合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进行简要介绍,通过讲述岳阳楼的历史变迁和它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师可以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文本本身。随后对作者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与写作背景的介绍,则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文章深层内涵的兴趣。
2.呈现主问题
主问题的设计与呈现,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一个巧妙构思的主问题,往往能够成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金钥匙”,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在讲解《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教师同样可以运用主问题的教学策略。例如:“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究竟是由哪些内外因素共同造成的?他的个人遭遇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问题?”这样的主问题不仅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内涵。通过对孔乙己性格的剖析和他所处社会环境的探讨,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篇经典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回答这些主问题,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提供一些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比如,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时,可以将其形容为一面镜子,既反映了他个人的悲剧性格,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与不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主问题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环节,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一阶段,他们将在主问题的引导下,开启一段独立的探索之旅,通过深入阅读文本、广泛查阅资料以及独立思考,学生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在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以《水浒传》的教学为例,当教师提出关于梁山好汉起义原因和目的的主问题后,学生便带着这些问题投入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认真阅读相关章节,仔细揣摩每一位好汉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文本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还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为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向正确且有效,教师在此环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巡视课堂,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4.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又一亮点,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在小组内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主问题的答案,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能让他们在相互启发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以《三国演义》的教学为例,当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对文本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便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内,成员们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梳理人物关系,有的负责分析事件发展线索,还有的负责总结政治格局,通过这样的分工与合作,学生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也能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与表达、理解与尊重。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交流彼此的观点和见解。他们或许会就某一问题产生分歧,但正是这些分歧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更加全面地理解文本,通过激烈的讨论和充分的交流,学生们最终会达成共识,形成小组内的统一答案,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让他们在合作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为丰富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例如,可以让学生们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某一情节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展现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或者,也可以组织一场关于三国时期历史人物评价的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
(三)课后拓展阶段
课后拓展是初中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巧妙设计与主问题紧密相连的拓展任务,旨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可以布置阅读原文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延伸材料,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悟不同文本的魅力,撰写读后感也是一项极佳的拓展活动,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促使他们内化课堂所学知识,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
此外,教师需细心聆听学生的学习反馈,收集他们的意见与建议。这些宝贵的反馈是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只有不断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教师才能确保阅读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
结束语:
以“主问题”为引领的初中语文单元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创新的一次重要尝试,该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深入思考,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持续探索这一模式的更多可能性,不断完善其实施细节和方法策略。相信随着这一模式的深入应用和推广,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荔.以问促思构建高效课堂 ——高中语文问题式教学模式初探[J].语文课内外, 2020.
[2]冯志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问题驱动"策略的课堂运用[J]. 2021.
[3]毕君德.以问题为指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教师, 2023(35):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