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差异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晓阳

甘肃省酒泉市东苑学校 甘肃省酒泉市 735000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强调,如何运用个性差异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和建设成为小学教师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重点课题。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教师们共同面临的新课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只有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 知识的应用领域,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提质增效。本文以基于个性差异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为题,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基于学生的个性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

个性差异;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正文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个性化教育成为当下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教育部门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实践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本文以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为背景,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实践,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基于个性化差异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在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将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切实发挥对于学生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小学数学大单元的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包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家庭与学校合作共进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数学的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落实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理念,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核心理念,这强调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特点,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得到发展。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家庭与学校合作共进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加强家校联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家长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基于个性差异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针对以上所指出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教师需要主动反思和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使教学内容的开展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相关要求,以便更好地达到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健康成长的目标。本文主要从依据学生兴趣和需求,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促进家校共育,共同助力学生学习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依据学生兴趣和需求,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是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而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来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核心理念,这强调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心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名同学在学校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健康三观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教学要求,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拓展性任务,引导他们深入学习。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运用一些教学方式来辅助课堂的教学开展,教学方式的选取所需要遵循的原则是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了解学生对于方法的兴趣度。教师只有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方式包括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教学法、游戏法等方式,具体的教学方式如何运用还需要结合实际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和感知能力,教师要相信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超乎我们的想象。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情景式教学的方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们在实际情境中感知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和内容,这同样可以对学生的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在课本的知识较难理解的情况中,教师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情景联系较紧密的内容,帮助学生一方面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另一方面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进而更好地将学习课本知识的动力内化,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同时,因为学生的认知差异,在具体的情境中,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思路和思考方式,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有帮助。

(三)促进家校共育,共同助力学生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的教育不止包含教师这一主体,家庭也要与学校和教师一起,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学校和家长之间需要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和问题。可以通过家长会议、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保持密切联系,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学校也要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对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家长了解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形成共同关注孩子数学成长的良好氛围。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数学教学活动,如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让家长亲身体验学校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增进对数学教学的了解。同时,鼓励家长组织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如亲子数学游戏、数学主题亲子游等,寓教于乐,提高孩子的数学兴趣。家长也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共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以上措施,将会有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共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结: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个性化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如依据学生兴趣和需求,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促进家校共育,共同助力学生学习。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塑造和培养,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相信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会得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能力会得到提升。同时,我们也期待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教育环境将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品质也会得到培养,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刘艳平.基于个性差异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践探索——以『长方体』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7(9).

[2] 孙学芝.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