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菲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正迎来创新与变革,本文聚焦于思维可视化策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独特优势与实际应用。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英语阅读的核心价值,文章提议采用思维可视化手段,构建结构化、直观化教学环境。此举旨在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思维与操作能力,为日后英语学习及综合素养提升打下坚实基石。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用

正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显得愈发关键,不仅关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更是塑造其逻辑思维和全球视野的重要一环,但现实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仍面临挑战,诸如学生阅读兴趣的缺失、理解能力的局限等。为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引入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法,期望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热情,并加深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把握。思维可视化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更能推动其主动学习与创新思考,对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可视化的优势

(一)优化教学,降低教学难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英语是一门全新的语言,其学习过程中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可能让孩子们感到困惑,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方法,教师可以巧妙地将这些复杂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图表等形式,使原本抽象的语言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更易于孩子们理解和掌握。这种转变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实现教学效率整体提升。

(二)思维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思维能力奠基的重要时期,英语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核心环节,对于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具有深远影响。借助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阅读材料,揭示文章的深层逻辑和内在结构,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也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信息重构,提升学习水平

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文章表层意义,更需深入探索文章深层含义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思维可视化应用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有条理的知识框架,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与需求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与构建,形成个性化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也进一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与完善。

二、思维可视化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新环境,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思维品质的培养过程中,积极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显得尤为关键,教师应主动为学生构建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思考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思维训练机会。以We Love Animals”这一主题教学为例,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可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这堂课中,教师可先展示一系列精美的动物图片或引人入胜的视频片段,以此点燃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某些动物能够成为人类的忠实伙伴?”或“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存环境和习性上有何独特之处?”等。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动物与人类的紧密联系以及动物界的多元性。接下来,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对比与讨论,探讨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动物保护方面的政策差异及其实际效果,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分析能力。课程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动物的理解与感受,设计一个心目中的理想动物保护区,并分享他们的创意构思与期望达成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更全面地认识动物世界,还能在思考与探讨中不断增强自身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思考训练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开展分层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鉴于学生学习状态与能力的差异性,教师需要细致地观察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精准的分层教学策略,策略核心在于确保教学活动能够贴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以What time is it?”教学单元为例,该单元聚焦于时间表达这一实用性极强的英语知识点,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对时间的英文表述存在理解障碍,难以准确运用相关句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表现,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基础薄弱、基础良好和成绩优异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可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使用钟表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时间概念的基本认知,设计简单的对话练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What time is it?”和“Its…”等基本句型。基础良好的学生,教师可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升学习难度,如引入“half past”、“quarter to”等更复杂的时间表达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应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和任务,鼓励学生编写以时间为主题的小故事或对话,进行更高层次的阅读以及写作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互动与合作,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整合知识,优化理解

小学英语阅读课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奠定未来学习基础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教授像In a nature park”这样富有生动情境的主题课文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英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解析这类主题课文时,教师需要细致地提炼文中的关键信息和语言知识。对于“In a nature park”这一主题,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与自然公园相关的核心词汇、描绘自然美景的精彩句型,以及其中蕴含的语法要点。紧接着,教师应帮助学生将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构建出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教师可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语境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自主描述一个他们心中的理想自然公园,或者创作一个关于公园探险的小故事,这样的教学活动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

(四)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巧用思维导图

“支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英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凭借其直观性与针对性,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显著作用,此方法的实施,以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前提,通过构建学习支架,如生动的实例和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特别是在英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灵活利用阅读导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搭建起语言学习支架,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When is the art show?”这堂课为例,图示导学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手段,课程伊始,教师可通过向学生展示学校即将举办的艺术展览的相关图片,如精美的海报、往届展览的亮点图片等,迅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这些视觉元素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随后,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围绕“艺术展览”这一主题,系统列出“展览时间”、“展览地点”、“主要展品”等核心信息,这一步骤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框架,使他们能够更清晰地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提升阅读理解的速度与准确性。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可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选取几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围绕“你最喜欢哪件艺术作品”以及“你为什么喜欢它”等话题展开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计划,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通过深入分析教学实践,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说,教师可采用游戏化学习、情境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通过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志琼.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究[J].家长,2020(33):160-161.

[2]黄青霞.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21(10):52-53.

[3]牛燕霞.思维可视化策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22,15(36):43-45.

[4]卢锦.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22,(46):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