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有效开展策略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姬晓燕

甘肃省平凉市大秦乡学区,甘肃省 平凉市744015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而语文则是小学教育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地扩大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教师应对语文课外活动进行更多的探讨,并以学生的认知特征为依据,对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合理的策划。基于此,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在论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与有效策略,旨在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课外活动;小学语文;开展策略

正文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课外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可以对课堂上的学习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听说读等方面能力的训练,拓宽学生的视野,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提高学生素养的平台。小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发展程度还很年轻,他们非常好动、好奇心强、情感丰富。因此,教师要以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为依据,并与具体的教学需要相结合,将小学语文教学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并将其扩展到课外的教学空间,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激活思维。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阶段,他们具有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在这一特点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能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应把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作为自己的教育培养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课余活动,来推动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得到提高。

(二)辅助课堂教学

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基础性较强的课程,在学校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授课方式,很难取得更好的教学结果。同时,还不能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与课程内容相联系,积极地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这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是有益的。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老师可以布置一次课堂预习,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在家里搜集桂林风景的照片,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认识的桂林风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次家庭活动,让学生在采集的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文本中的作家的感觉,来构建学生自己对桂林风景的印象充实自己的语言知识,加深对文本的了解,充实自己的感情,使自己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好。

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有效开展策略探讨

 

(一)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为了确保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将课外活动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对过去的课堂教学观念进行革新和改进,主动地研究现代社会中各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保持一种积极、认真的心态,可以通过对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的渗透,并对其展开积极的探究,只有如此,学生们才可以将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基本条件。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与古诗文相关的内容的时候,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为学生还原出古诗文的历史背景,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用小组合作、自主查阅等方法,来实现对古诗文意境的领悟。这种做法不但可以让小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古诗文的内涵,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小学生们的学习欲望。

把课余时间与教学计划相结合

课余活动是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而进行的,它与课程内容的安排相联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扩展。它是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练习的主要方式,通过练习,验证知识,获得知识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比如开展书写比赛、识字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在有限的课堂上,课余的活动能够有效地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比如,在讲授《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节的时候,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就可以通过“感恩祖国,感恩父母”主题的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会感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学生产生的深刻的作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教科书内大多数的文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利用我们的生活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让小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了有机地融合,这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调动起自己的语文能力,又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语言能力和实践水平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师在指导学习《白鹅》之后,是关于动物的,所以学生相关知识学习比较感兴趣,所以,在结束了这一节的教学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看看自己所喜爱的一些动物。并将该动物的特点进行记载,并与本小组内的其它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可以在本小组的交流中,让学生们互相分享相应的心得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发小学生的情绪共振,从而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开展校外比赛

小学生的精神年龄还很年轻,他们正处在一个天真的年纪,大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学生还拥有着很强的创造力和思维发散力。老师应该将教学与学生特点相结合,以这一点为依据,对学生展开开智和培养,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地激发起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对学生成果进行激励和表扬。从教育发展角度出发,在某种意义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即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和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要想让这一目的更好地实现,就必须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课外比赛,把学生在教室中所学的知识内容,当作比赛的中心话题。可以让小学生的获胜和失败的渴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对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得到很好的提高,从而为在接下来的课外比赛中获得优秀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深入分析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开设一些具有多样化特色的课外精彩活动,比如书法比赛、写作比赛、课外阅读比赛等等,让学生在实际的竞赛活动中,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深化了小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印象,为其对相关所学语文内容的内化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兴趣爱好需求选择活动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其工具和人文的双重属性,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拓展教学空间,拓展教学途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开展专题活动,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深入学生的精神生活,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提高自己的舞台比如,教师可以开展趣味知识竞赛活动,还可以开展成语接龙等活动。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也可以获得快乐,从而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起来。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师,丰富多彩的文本活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激发起来,比如:默写竞赛、成语接龙等,用有趣和具有竞争性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管教时期,其自我发展能力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但是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对课堂的学习结果过于偏重,从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将其与现实的生活和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忽视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逐渐下降,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为此,作为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开展课外活动教学达到全面性、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使学生的语言素质获得全方位的提高,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吴定武.浅谈小学语文的愉快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4).

2]陈晓春.浅议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J].新课程(教研版),2009,(05).

3]马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