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煤矿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前景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戴志 李金海 闫之斌

山东省三河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 济宁市 277600

摘要

煤矿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矿山安全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煤矿信息化建设在我国逐渐普及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信息化将向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迈进,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此,本文对煤矿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信息化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生产调度、设备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措施,展望了未来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为煤矿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煤矿;信息化建设;现状;发展前景

正文


传统煤矿生产模式存在着安全隐患多、环境破坏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亟需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管理和生产水平。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矿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关键手段。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煤矿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优化生产过程。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煤矿的信息化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推动信息技术与煤矿产业的深度融合。本文旨在系统分析我国煤矿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为煤矿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煤矿信息化建设现状

煤矿生产安全不仅关系工人的生命安全,也会对国家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直接影响。煤矿企业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必须将重点放在安全技术方面的创新上,国家也对煤矿产业的发展指引了明确的方向,特别是在煤矿的安全生产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下达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应用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当中,为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增强了煤矿企业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分析能力,显著降低了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事故风险。然而,由于煤矿综合信息化建设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发展相对较晚,因此在信息化技术的引进方面具有明显的滞后性[1]并且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中往往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部分煤矿位于较为偏远的地方,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相对滞后,因此无法及时引进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此外,也有部分煤矿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相对传统,导致煤矿信息化的建设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在当前煤矿综合信息化建设阶段,主要涉及通风系统、瓦斯监测、人员定位和供电监控等多个方面,由以上系统共同维持煤矿的稳定运营和安全生产。在煤矿信息化建设中煤矿生产企业有关部门必须对这些系统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在设计和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煤矿综合信息化建设的“边缘化”问题,确保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煤矿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推动我国煤矿的健康发展。
二、煤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一)生产自动化信息系统

现阶段,我国的煤矿产业经过长时间的信息化实践,已经展现出大量成果。其中,生产自动化系统作为现代化煤矿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矿生产自动化系统具备自动操作的功能通过集控自动与集控检修等多种功能进行自动化的煤矿开采和资源加工[2]例如,井下大倾角皮带机系统是集机电一体化技术于一体,采用先进控制技术,对整个皮带机进行集中监测控制。煤矿井下的主要输送皮带、采区皮带和顺槽皮带支持地面集控中心一键启停功能,能够将设备运行期间闭锁传感器的数据实时传送到地面集控中心,做到对井下各大小皮带的电机、变速器、开关和各种保护设备的实时监测,可减少井下皮带设备所需的值班和巡检人员数量,提高资源配置效果,同时也能降低生产成本,防止因意外事故对工人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在当前的采煤工作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更加常见工业环网的支持下,可在煤矿工作面支架内部安装高清摄像头、红外感应器等多种传感器等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实时获取工作面中电气设备的位置和运行状态,摄像头具有自动跟机功能,能够将工作面的实时画面和设备数据上传到控制台,远程监控提供信息支持。在工作面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在一个工作面中只需2—4人即可完成控制任务。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持续创新当前已经有部分煤矿实现了采煤工作面1人巡视,或真正实现无人综采工作面的目标。

(二)火灾监测和自动化供电系统

在煤矿生产现场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以火灾为例,煤矿火灾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事故之一,其特点是隐蔽性强、危害大、影响恶劣。因此,火灾监测系统必须具备高灵敏度和实时性,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火情并采取应对措施。煤矿生产现场的火灾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和报警装置[3]在井下安装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有毒气体传感器,井下烟雾浓度、温度变化及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检测到异常,系统将自动发送火灾报警信号,将此信号传送至计算机控制模块。当系统感知到与之相关的单元信号现场的火灾报警装置将会被触发,提醒井下作业人员立即撤离

在煤矿井下生产中,断电事件也会偶尔发生这有可能会中断煤矿生产流程,还可能对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为了预防此类问题出现,必须加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提高其安全系数。煤矿企业可以使用煤矿自动化供电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煤矿供电的自动监测、控制和管理,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基于PLC或DCS做到对供电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调度。供电系统可结合生产需求,供电负荷进行自动调整,提高煤矿井下能源利用效率,防止用电安全事故的发生自动化供电系统中也配备了备用电源,如应急发电机或不间断电源(UPS),主电源因故障中断后系统将立即切换至备用电源,维持井下通风、排水、通讯等设备的正常运转[4]煤矿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设计中需要考虑防爆需求自动化供电系统中集成防爆开关、隔爆型设备以及安全电压供电等功能,防止电火花导致的瓦斯爆炸或煤尘爆炸事故在煤矿生产中,也要加强煤矿机电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保障矿井安全。

三、煤矿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一)5G技术在煤矿井下作业中的应用前景

利用5G技术,可以实现“少人、无人、安全、高效”的智能煤矿作业模式,在实践中已经证实,5G技术可以将煤矿井下作业所需人员的数量缩减至10%~20%。5G技术的高传输速度、低延迟、连接数量多等特性为煤矿井下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可替代人工完成大量危险工作。例如在瓦斯检测工作中5G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摆脱人工操作的局限性,安装无线检测设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区域内的瓦斯浓度等数据减少人工检测中潜在的风险[5]5G技术具有多设备同时连接的功能基于5G网络的覆盖,能够提高井下工作人员实时定位的精准度,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每位工人的位置、状态和作业情况,优化调度管理,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在紧急情况下,5G技术也能迅速定位被困人员,救援行动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6]5G技术支持大带宽和高可靠性数据传输,为井下无人开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将挖掘机、运输车等重型机械设备连接到5G网络中实现远程操控减少危险区域开展人工作业的必要性5G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功能可为地面提供高清画面和设备参数远程操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二)云技术在煤矿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

当前,云技术已经在煤矿自动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云技术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能够对煤矿生产期间形成的各项数据(如传感器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进行高效整合,统一传输至云平台中,在云平台中可以对这些数据参数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生成煤矿生产分析报告,帮助管理部门做出合理决策。例如,云技术可根据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和当前状态,预测设备的故障风险,提前安排设备维护,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云技术能够将井下的生产进行集中管理,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运行,提高井下资源的配置合理性云端调度系统的支持下能够对井下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使全部设备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正常施工流程。例如,井下运输系统、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均可以集成在云平台,由平台按照生产需要进行动态调度,减少资源浪费和能耗[7]考虑到煤矿信息的巨大存储需求,云计算技术能够以分布式方式进行信息存储,从而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确保了信息和地质结构等关键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高度可靠性。由于计算机的可靠性是通过冗余存储来实现的,因此,如果计算机硬件不满足标准,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效果,而云计算技术可以弥补这一问题技术人员可以在云平台部署多台服务器,这样可以满足存储需求,也能维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从而达到对井下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目的。云技术在煤矿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通过云技术的引入,煤矿企业能够大幅提升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和安全性,实现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8]。随着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深入,煤矿行业将向着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为煤炭行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三)煤矿机器人的应用

煤矿开采是典型的高风险行业,工作人员所处的作业环境相当恶劣,很容易发生火灾、煤尘和瓦斯爆炸等事故。在这种环境下,一些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也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为此,煤矿企业必须要对现有的生产技术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满足安全生产需求。当前智能机器人已经能够代替人工完成一些高风险工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其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在煤矿生产中,常用的机器人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采掘机器人。采掘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进行高效、安全的自动化采煤作业,机器人上集成了多种传感器、摄像头和激光雷达,能够感知周围环境条件,自动调整采掘参数和路径规划,提高采掘效率,可规避危险区域人工作业的风险。二是巡检机器人。煤矿巡检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在井下环境中进行日常巡检任务,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以及安全隐患。巡检机器人配备高清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具有自主导航功能同时向地面控制平台回传巡检数据三是运输机器人。煤矿运输机器人用于自动化运输煤炭、物资和设备,将其连接到5G通信网络中能够事先设定运输路线,实现井下无人运输。提高煤矿井下的运输效率,同时能够规避人工运输中可能面临的突发事故四是救援机器人。矿救援机器人在煤矿信息化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当煤矿井下事故发生后,机器人可进入搜救人员无法到达或危险系数高的不稳定区域,进行搜救、环境监测以及物资运输,能够为救援人员提供实时的现场画面,协助地面人员制定救援方案。

结束语

煤矿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煤炭行业安全、高效、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煤矿信息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建立了集监测、控制、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化系统,有效提升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然而,面对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进一步要求,煤矿信息化建设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煤矿信息化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智能决策能力和应急响应水平,煤矿行业将迎来更加安全、绿色和高效的发展新时代。

 

参考文献

[1]胡松涛.煤矿信息化建设之数据融合和模式识别要点[J].中国新通信,2023,25(24):56-58.

[2]姜都,范同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煤矿企业加强政工工作的对策[J].活力,2023,41(20):84-86.

[3]贺晓峰,廖志伟.信息化背景下煤矿智能化建设路径探索[J].中国煤炭,2023,49(S2):8-12.

[4]李自杰.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综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23,(10):134-136.

[5]兰天龙.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建设[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3,(18):91-93.

[6]杨杰.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23,(09):194-196.

[7]朱孝年.煤矿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讨论与实践[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12(11):195-196.

[8]霍栋,王代红.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实践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2,(10):164-1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