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吴春芳

山东省惠民县实验中学

摘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关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更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下,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深挖教材内容、丰富课外实践活动等策略,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部编版教材;创新教学

正文


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已成为共识。初中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审美情趣及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承载着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更加注重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广阔的空间。因此,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深挖教材内容,挖掘传统文化精髓

1诗词歌赋的鉴赏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其独特的韵律美、意境深邃及情感丰沛,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时,不应仅停留于表面的诵读与背诵,而应深入挖掘诗词背后的丰富内涵。通过诵读,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诗词的音韵之美,体会诗人情感的起伏跌宕;而解析环节,则要求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揭示诗词中的意象、典故及修辞手法,让学生在理解中领悟诗人的心境与哲思。此外,创作活动也是提升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模仿古人诗词风格进行创作,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以《静夜思》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不仅品味李白的思乡之情,还可结合唐代的历史背景,探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情感寄托以及他们对家国天下的深刻思考,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2文言文的阅读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文言文的学习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挑战,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解决学生的语言障碍,通过详细的讲解与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字句含义,掌握其语法特点。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够深入思考古人的思想观念、情感世界及生活哲学。以《论语》选读为例,教师可结合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儒家思想,引导学生探讨其关于仁爱、礼制、教育等方面的论述,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更能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获得心灵的滋养与智慧的启迪。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高度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传统文化教育。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沉浸感和理解深度。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模拟古代村落生活场景,让学生穿上传统服饰,参与农耕、织布等手作活动,体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时,组织学生绘制桃花源地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还促使他们更细致地研读文本,理解文中描述的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制作与桃花源相关的手工艺品,如桃花扇、竹编篮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手工艺人的匠心独运。通过这些情境教学活动,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古老而美好的故事,对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2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多媒体技术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展示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教师可以轻松地将学生带入一个色彩斑斓、生动形象的传统文化世界。在讲解传统节日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节日习俗的视频资料,如春节的鞭炮声声、中秋的月圆人团圆、端午的龙舟竞渡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节日的热闹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视听资料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以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3互动讨论互动讨论是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加深理解的有效方式。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围绕传统文化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发表个人见解与看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形成对传统文化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例如,在讨论中国传统礼仪时,学生可以就古代礼仪的演变、现代礼仪的传承与创新等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辩论活动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在激烈的思维交锋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适时提出问题和引导方向,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深入展开。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

三、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1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让他们在诵读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律美与意境美。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或朗诵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喜爱的古诗词或经典散文进行练习,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意境。比赛时,学生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仅展现了个人风采,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此外,还可以邀请知名朗诵家或学者作为评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与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与鉴赏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书法、国画、茶艺、剪纸等传统艺术体验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技艺,更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在书法体验中,学生可以学习汉字的书写技巧,感受笔墨纸砚的和谐之美;在国画体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色彩与线条的运用,描绘出心中的山水田园;在茶艺体验中,学生可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与礼仪,品味茶香中的宁静与致远;在剪纸体验中,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剪出形态各异的图案与故事。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探索欲。

3社会实践与调研社会实践与调研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走出校园,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或进行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调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历史遗迹进行考察,如博物馆、古迹遗址等,让学生在实地探访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调研,如调查当地民俗风情、传统节日习俗等,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撰写调研报告。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加珍惜与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持续发展

1多元化评价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是确保教育公平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我们还应积极引入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设定个人学习目标、记录学习日志、进行自我反思等方式,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同伴评价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彼此的作品与表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这种互评机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2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关注与反馈,它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进步与问题等方面的表现。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检查学习笔记、参与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避免问题积累影响后续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确保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点。

3成果展示与评价成果展示与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是书法作品、国画作品、茶艺表演、剪纸作品等传统艺术作品,也可以是研究报告、论文等学术性成果。通过成果展示,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创新能力,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与评价活动,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注重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通过相互评价与交流,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

结束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培养其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高尚人文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赵强国.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 2018(11):1.

[2]郑洪玲.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  2021.

[3]卢经伟.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课内外, 2021(3):80-80.

[4]魏巧玲.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