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真实情境 让学习真实发生 ——以部编版语文二上《葡萄沟》教学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真实情境 创设
正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所谓“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关键在于构建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无处不在,生活处处皆学问。课堂应成为真实学习场景的舞台,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放飞想象力,点燃求知欲。同时,强化语文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的融合,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让学生在跨学科的探索中深化对语文的理解与应用,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让语文学习成为丰富生活、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设计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让孩子们的语文学习真实发生呢?笔者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来说明。
片段一:
师: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去玩儿,听说那里是个好地方,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赶紧去读读课文。 学生认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去葡萄园看一看,坐上汽车,哇,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这里的葡萄种在哪里?
生:山坡上的梯田里。
师:(用两条倒八斜线画出山坡,再在两边画上一条条直线)同学们这就是( )?
生:梯田。
师:是的,这就是山坡上的梯田。同学们爬上山坡,快看看这里的葡萄长得怎么样,读出来。
生: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师生合作:(老师三笔画出一个大的简单的葡萄藤支架)同学们,在葡萄藤上画一片叶子是茂密吗?(不是)两片呢?(不是)三片?(不是)(教师边说边画叶子)那怎样才是茂密的枝叶呢?
学生都举起了手。
师:这么多同学想说,不用说了,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我们一起画叶子。
〖找三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画叶子,快速的画满了满藤的叶子〗
师:(指着画的满藤的叶子)同学们用刚说的一个词来形容。
生:茂密的枝叶
师:同学们看我们画的这个长满了茂密枝叶的葡萄藤,它像什么?
生:凉棚。
师:难道山坡上只有这一个凉棚吗?
生:不是。
师:是多少个?
生:很多个。
师: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多。
生:一个个。
师:一个个是?
生:许多个。
师:是的,山坡上有许多个这样的凉棚。老师只是画了其中一个,孩子们,快,愿意钻到哪个凉棚里就钻到哪个凉棚里,凉棚下感觉如何?
生1:很凉快!
生2:凉棚里很舒服,因为叶子把太阳光给挡住了。
师:一句话,好舒服,好凉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一听就感觉舒服、凉快。
片段二:
师:(指着画的葡萄藤)枝叶长得很茂密,那里面的葡萄怎么样呢?
生: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一句话,葡萄的颜色多还是少?
生:多。
师生配合:有(红的),有(白的),有(紫的),有(暗红的),还有(淡绿的)。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串各种颜色的葡萄,自由上台,一人拿一串,没拿到的没关系,一会儿还有机会。
〖8个同学一人拿一串葡萄,站成一排〗
师:介绍一下你手中葡萄的颜色。
生1:我这是红色的葡萄。
生2:我这是红色的葡萄。
师:同学们看这两串葡萄都是红色的,但这两个红色不一样,这个红色比较深比较暗,所以我们可以叫它暗红。
生3:我这是暗绿色的
生4:我这是淡绿色的。
……
师:掌声送给他们,活学活用的孩子。
师:我们把一串串葡萄挂在藤上吧,同学们自己贴到黑板上。
〖师生一起贴葡萄〗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葡萄?
生1:美丽极了。
生2:五光十色。
板书:五光十色
片段三:
师:刚才我们通过读书感受到老乡的热情好客,下面我们亲自体验体验老乡如何热情好客。(老师带上维吾尔族特有的帽子)现在我是谁了?
生:维吾尔族老乡。
师:汉族小朋友们好。
生:新疆阿姨好。
师:(给小朋友握手)你好,感觉我们葡萄沟的葡萄怎么样?
生1:(握手)很好,很甜。
师:(给小朋友握手)你好,老乡。
生2:(握手)你们这里的葡萄很好,我特地赶来看一看。
师: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说。
生2:五光十色。
生3:(握手)你们这里的葡萄可真甜。
师:是的,我要让你们吃个够。课文中有这个词,读一读,吃个够是什么意思?
生1:一直吃,吃个没完没了。
生2:一个劲地吃。
师:一个劲的让你们吃,但怎么吃也吃不完。那吃不完的葡萄会怎么样?知道吗?
生1:做成葡萄干儿。
师:我们维吾尔族人真是聪明能干,想不想吃我们这里的葡萄干?
学生:想。
师:(老师拿出一袋葡萄干儿)这是我们葡萄沟各种品种的葡萄干儿,是我们这里的特产,请大家品尝。
〖分发葡萄干让大家品尝〗
师:我们这里的葡萄干怎么样?读读课文。
师生合作:颜色(鲜),味道(甜)。
板书:色鲜味甜。
师:汉族老乡们,我们不仅让你们看葡萄园、吃葡萄干儿,还要邀请你们和我们一起跳起来。
播放音乐《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师生一起跳新疆舞。
【教学反思】
一、把真实的葡萄沟带进去,设计导入环节。
2022 年版课标指出:“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导入环节,直接说去葡萄沟玩儿,坐上汽车看到了梯田,教师画出“梯田”,接着师生合作又在梯田上画出“葡萄藤”,让孩子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孩子喜欢的旅游生活为起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让学生认为今天就是去玩儿、去旅游,在一开始就被课堂深深吸引。
二、把真实体验感悟融进去,设计词、句理解环节。
遵循2022年版课标精神,语文学习应植根于现实生活,聚焦于语言文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真实运用。我们深知,语文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与生活的映射。体验,作为感悟的精髓,超越了单纯的分析与理解,它是一场心灵的触动,是主动探索的旅程。正如古语所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而笔者更强调“唯有亲身体验,方得真谛”。
在语文课堂,我们致力于搭建桥梁,让学生跨越文本界限,通过说、画、舞、唱等多元体验,将书中描绘的虚拟情感转化为内心深处的直接共鸣。从“茂密”的绿意盎然到“五光十色”的葡萄盛宴,从“热情好客”的人情味到“好地方”的由衷赞叹,每一处细节都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鲜活起来。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营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情感的驱动下,深刻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了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收获。
三、把真实旅游情境呈出来,设计教学过程。
在2022年版课标的指引下,教师致力于将语文课堂活化为学生生活的延伸。通过构建一场生动的“虚拟旅行”,引领学生穿越至葡萄沟的怀抱,让他们仿佛亲自攀登翠绿山坡,近距离观赏串串葡萄的晶莹,细品那甜蜜醉人的葡萄干。在旅途中,我们不仅是观赏者,更是参与者,与新疆的热情乡亲同歌共舞,深切体验那份淳朴好客。此番情境,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自然之美,更深刻理解了葡萄沟背后人的力量——是他们的智慧、才艺与勤劳,共同编织了这片土地的繁荣与魅力,让葡萄沟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如此教学,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知识在体验中生根发芽。情景教学在语文课上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文本内容,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让学生形成较大的语文学习热情,进而产生出更加深刻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