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推广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张景堂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南鲁集镇便民服务中心

摘要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农业效率提高的关键. 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机推广在农业生产效率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我国农机推广的现状进行详细考察,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农机推广与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农机推广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影响显著,具有正向改善效果。具体来说,农机推广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作物结构、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积极影响。同时,农机推广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今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农机推广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贡献不仅有价值,且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机推广政策的完善和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对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农机推广;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经济效益;农机设备更新;农业生态环境

正文

引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机推广作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普及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关系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也需要农机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和农机推广过程中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机械化的协调等。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农机推广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构建了农机推广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模型。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旨在探讨农机推广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国农机推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农机推广的现状及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性

1.1 我国农机推广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1]。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农机推广的现状可以从农机拥有量、使用普及率、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

农机拥有量显著增加。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农机总动力由过去的数亿瓦特增至数十亿瓦特,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播种以及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显著提升。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更加普及,机械耕作、播种和收获的效率明显提升。

农机使用普及率大幅提升。以主要粮食作物为例,机械化播种和收割的普及率均超过了80%。这种高普及率不仅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也明显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农作物产量。在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中,智能化、自动化农机设备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政策支持在农机推广中起到关键作用。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购机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鼓励农民和农业合作社购买和使用先进农机设备。如购置农机具的补贴政策覆盖全国范围,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购机成本,提高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技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农业部门和农机推广机构加强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组织机器演示、操作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农机操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2]。农机维修和保养服务网络逐步形成,确保农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农机推广在不同区域和农业领域间仍存在着不均衡的状况。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机化水平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和边远地区的农机化水平相对落后。大部分经济作物和特种作物的机械化水平低于主要粮食作物,针对性农机具的研发和推广亟待加强。

我国农机推广现状呈现出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机拥有量和使用普及率快速增加、政策大力支持和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等积极特征。区域间和作物间的不均衡问题也需持续关注和解决,为进一步提高全国农业生产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1.2 农机推广的意义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农机推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其核心作用在于通过机械化手段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相较于传统人工和畜力劳作,农业机械化能够更高效地完成耕种、施肥、收割等一系列农业生产环节。一方面,农业机械化通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土地的生产量,从而实现了农业生产率的显著提升[3]。另一方面,随着农机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度和一致性,还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

在农作物种植结构方面,农机推广有助于引入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农作物的多样化种植和轮作制度得以更好地实施,进而优化了整体种植结构。机械化种植和管理能够实现科学施肥和智能灌溉,有效促进作物品质的提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产量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从经济层面来看,农机的推广显著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由于机械化耕作效率高,劳动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农民收入也增加。由于农机设备的大规模使用,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趋势愈加明显,农业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不仅增强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也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机推广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种植结构和提升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农业生产效率和整体农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既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也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农机推广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具体影响

2.1 农机推广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农机推广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效果。农机化水平的提升不仅直接减少了劳动力投入,也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农业机械的应用能够较大程度地优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操作[4]。例如,机械化播种、施肥、收割等工序,不仅提高了操作的精准度和效率,而且减少了作业时间,使得土地利用率得以显著提高。

农机推广使得农业生产出现了一系列的好转变化。在作业效率方面,农机设备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更大面积的耕种和收获作业,显著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农机化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中的误差,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这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机推广不仅提升了单一作业的效率,还优化了整个农业生产链条的配置,提高了各环节的衔接效率。例如,机械化烘干设备的应用,能够快速处理大面积农田收割后的农作物,减少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农机设备的使用还推动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普及,使得精细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兴模式更容易推广和实施,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水平。

通过农机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有效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农机的使用减轻了农民的体力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其他增值劳动。农机推广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中起到了综合性推动作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2.2 农机推广对改善农作物结构的影响

农机推广对改善农作物结构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引进现代化农业机械,特别是高效种植、收割和管理设备,不仅提高了单一作物的生产效率,还促进了多样化农作物的种植可能性。农机化种植技术使得以往难以种植或管理的作物得以较为轻松地栽培,丰富了农作物品种,优化了种植结构。

由于农业机械化的介入,农民可以选择更加高效、经济的作物进行种植,并通过现代化机械的精准操作,提高作物种植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5]。这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显著提升了高附加值作物的种植比例,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不同于传统的人工劳作,农业机械化种植减少了种植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提高了耕作效率和土地利用率。

农机推广还促进了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如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农民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地点和条件下进行播种、施肥和喷洒农药等操作,进一步优化了作物结构。借助农业机械设备,农田管理变得更加科学、高效,为种植结构调整和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而言,农机推广在改善农作物结构方面,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还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2.3 农机推广对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农机推广在增强农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多维度的积极影响。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工成本,使得农业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进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机的运用促进了种植结构的优化,使得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种植,从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收益。还有,农机推广推动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与现代化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提升。

3、面临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3.1 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农机推广过程中存在一些显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机设备的技术升级与普及相对滞后。虽然近些年农机制造技术有所提升,但许多农民仍使用老旧设备,难以跟上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新型、高效的农业机械由于价格较高,难以普及,导致整体农机设备的技术水平不高,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二是农机推广中的区域差异显著。我国各地区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不同,农机化水平差异也较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机化程度较高,技术推广较为顺利,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机推广存在困难,导致全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平衡。

三是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不足。有效使用和维护农机设备需要专业的技能,许多农民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和知识储备,导致农机设备的使用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损坏,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全面。现有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覆盖面有限,尤其是对中小农户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不足。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落实不到位、资金审批滞后等问题,影响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际效果。

上述问题不仅制约了农机推广的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整体提升。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提供了基础。优化农机设备更新换代、均衡区域推广力度、加强农机操作培训以及完善政策扶持措施,是未来提升农机推广效果的重要途径。

3.2 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性

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先进的农机设备具备更高的技术含量和生产能力,能够显著提升作业效率和质量。例如,现代化的播种机、收割机等设备不仅操作简便,还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和收割,从而大幅节省劳动力和时间成本。在农忙季节,高效的农机设备可以显著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保证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高新的农机设备通常拥有智能化和信息化功能,这使得农业生产能够更加精准和科学。例如,配备有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设备能够实现精准作业,减少人力误差,提高生产效率。这些智能化设备还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作物生长状况以及土壤条件的实时信息,为科学种植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型农机通常设计有更高的能效比和低排放系统,能够减少燃料消耗和有害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这对于现代农业尤其重要,因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结来说,适时引入和推广先进的农机设备,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还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对于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应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

3.3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研究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面临挑战,机械化进程提升生产效率,但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推广环保型农机设备、优化机械使用方式,以及推动可持续农业技术,均有助于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这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确保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结束语

经过详细探讨与研究,我们明确了农机推广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显著影响,以及对农业作物结构、农业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农机推广在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和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发挥农机推广的最大效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农机推广的问题和挑战,完善农机推广政策,以及加强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优化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将会有力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总之,农机推广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以期望在未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刚.农业生产中农机技术的推广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5):22-23.

[2]张长河.农业生产中农机技术的推广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09):139-140.

[3]杜伟.农机技术推广中的改革与创新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20,(21):122-122.

[4]魏淑红.加大农机推广力度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J].吉林农业,2019,(01):44-44.

[5]田效雨.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效率[J].农民致富之友,2021,(15):116-1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