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
关键词
混凝土;质量控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与策略分析
正文
引言
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混凝土浇筑施工耗时耗力,对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需要选择和采用一套实用的施工方法,对每一施工工序进行严格控制,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打下基础,并能有效地减少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品质缺陷。此外,由于混凝土结构无法更改,一旦在某些特定工序中出现问题,就会对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益和下一阶段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消极影响,对建筑物的构造产生一定负面作用,同时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为此,必须明确混凝土施工重点与难点,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消除施工现场的各类风险因素。
1混凝土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1.1混凝土的特点
混凝土作为一种主要由添加剂、细骨料、粗骨料和混合料构成的建材,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建筑的主体材料。混凝土有多种类型,按其材质可分为两大类: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沥青混凝土多用于路面施工,而公用建筑的混凝土主要是水泥混凝土。根据其应用范围,可将其划分为耐热耐酸、耐腐蚀、和结构混凝土等几类。根据材料强度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轻质混凝土、素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根据添加物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纤维混凝土、防渗混凝土和抗冻混凝土。混凝土具有多种类型,不同的胶凝材料对其性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集料、细集料与水混合后,经过硬化后形成的一种石质材料。
混凝土的基本特性如下:①混凝土的硬化特性。将混凝土的硬化分为初龄期和终龄期两个阶段。水泥与水拌和后,若短时间不搅拌,则会产生初凝,待放久了则达到终凝。而且,水泥的硬化是不可逆的,因此,施工必须在初凝之前进行,不然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②混凝土具有和易性。混凝土自身的特点是保水性、粘结性以及流散性,这三种特性被称为“和易性”。该指标可以很好的反应混凝土的质量,是工程选择材料时的一个重要依据。混凝土的流动性表现在其可以在结构的各个部位流动,甚至在细微缝隙内流动,以此避免蜂窝和孔洞等缺陷。粘合性,即混凝土能互相粘合而不散开,从而改善了施工的质量。保水,就是防止水从混凝土中逸出,从而确保其流动性能及品质。
1.2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原材料特点。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若混凝土质量达不到标准,轻则影响其耐久、抗震性能,使结构稳定度下降,还可能引起建筑工程的不安全性。
(2)混合输送。如果在施工中使用不当,将会对混凝土的生产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
(3)注浆与养护。混凝土的浇筑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进行,若有工人的操作不当,将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同程度下降。同时,因水泥水化而放出的热量,混凝土在后期养护期间也会发生收缩,因此造成了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4)拌和比例。拌和比例极大地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是指不同物质在单位体积中所占的比例,其中,水、灰、砂的比重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首要因素。如果设计参数选择不当,将会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之,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很多。为改善混凝土性能,就应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保证各种材料的性能符合国家标准。根据需要,设计出合理的配比,并按照配比在工地上施工。要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2建筑施工中存在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2.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如果在混凝土中加入太多的粘土,将使混凝土的洁净度下降。建筑物在建造完成后,容易出现裂缝,从而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另外,不合理的材料配比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引起混凝土开裂。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水灰比,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产生离析现象。
2.2因施工不当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在工程建设中,由于施工人员的主观因素,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原材料配比不当、混合时间不够、搅拌不均匀等,这将极大地影响混凝土的质量。若浇筑不当,则易产生离析、麻面等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工期过短、骨料粒径过大、钢筋过密,均会对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3混凝土的养护质量问题
混凝土浇注后应及时进行养护。若养护环节存在问题,将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一些施工公司为了赶工期、控制造价,会忽略对混凝土进行后期的养护,这就产生诸如在未预制的混凝土结构外面加垫块的问题,造成钢筋构造的扭曲变形。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合理地将钢筋骨架抬起,这样的位移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已浇注完毕的混凝土,也必须等其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施工,不然会引起混凝土的变形与开裂。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施工前期控制
施工单位应当科学合理地配置工程技术人员,并依据图纸及现场条件,对设计方案作出评价。在此期间,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规定,保证有关员工能够理解施工管理的各项指标,这样就可以对安全性和技术性问题进行评估,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各工艺参数均应编制完整的施工计划。在制定规划时,有关人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理论,优化现场勘察流程。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先制作合适的钢结构、模板;②对各类支撑系统、作业平台、脚手架等进行验收;③承接各类管线的安装验收;④对预留孔及后浇带进行验收;⑤确定拌和比例及输送计划。
3.2施工过程控制
(1)要认清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岗位任务与职责。按照既定的建设质量标准,改进建设目标,构建完善的责任体系,落实责任。如发现混凝土接缝有缺陷,要追究责任人。
(2)在建材采购环节,应特别注意原材料的选择,使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水泥等原材料进场前,应检查其配料表、原料检测报告及相关文件等,采取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方法,筛选出不合格产品;进场后,必须登记验收合格的混凝土,确保其达到相应的强度等级。在浇注之前,应该测量混凝土的倾斜度。
(3)在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工序,确保混凝土取材的便利性,通过取样抽查的方式测定混凝土的理化性质,并且重视流动性检验和控制。混凝土浇注期间,应特别关注施工过程中的涂装与剥离。若是要浇注的水泥超过20m,则要使用绳桶、流槽之类的工具进行切割。要经常检查模板、托架、加强件、插件件等的质量,发现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作相应的补救措施。在振捣过程中,要慢慢地拉出混凝土,并根据观察混凝土的表面情况来判断各振点的振点所需的时间。大体而言,混凝土表面无显著沉降、无气泡、无砂浆出现即可。
3.3竣工验收控制
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对不符合规定的工程进行认真审查,并给出相应的改正意见,同时要对工程主体的各部分进行明确的质量检验。如果在成品和验收中发现了某些缺陷或与产品质量相关的问题,要识别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应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明晰其责任。建筑工程的可靠性迭代必须按时进行,并在得到总审批后才能投入使用。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性能。
4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
4.1保证设计方案的品质
为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就必须要弄清楚混凝土结构与设计方案的关系。施工方应明确规定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需求,合理使用钢筋、混凝土等建材,了解有关参数,以避免工程过负荷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
4.2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不同的建筑物需要的混凝土各不相同,所以,在选用混凝土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材料构造与设计,并相应地满足其稳固、防冻和防腐的要求。配合料中掺入物,水泥,骨料的型号也应一致。水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效果。因此,在选用水泥的时候,一定要依据生产厂家的检测结果,严格依照国家标准选用。水泥的品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强度,水泥具有较高的强度,则混凝土强度表现也较为优异。同时,水灰比例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渗透性和强度。因此,要使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个合理的数值。运送混凝土时,要避开雨天和大风天气。加入集料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得到提高,且易于成型。集料的选用应注意适中度及用水量,否则会对混凝土的塌落度产生影响。为提高混凝土的运输效率,必须使细骨料粒度小于4.8mm,同时减少掺杂物。
4.3做好样板选材与检验工作
在施工阶段,混凝土质量对全过程施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选用模板时,一定要认真核对,并结合施工对象、工程类型等条件,选用适当的模板。在建筑施工中,模板的使用对混凝土的浇筑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模板的平整度、尺寸等不符合要求,这样就会造成混凝土不均匀,出现工程品质缺陷。选用样板时,应先检查样板的光滑性、平整度及表面附着物等。对于木模,有一定的湿度要求,并且在使用前要先将其浸没。施工期间,必须经过多次的检验、筛选工序,如有不平之处,应立即清除。脱模剂要及时涂在模具面上,避免漏涂。
4.4加强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
在建设项目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及国家有关标准来执行,如有变更,应及时开展可行性验证,并经技术核准。在仔细调查、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置。对所用混凝土进行检验,确认其满足施工规范,并在关键部位如节点处进行加固,以提高抗震性能。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掺合料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较大。在配制时适量掺入适量的粉煤灰,以减少水化产物的水化热,可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及其它质量问题。掺加适量的发泡剂、塑化剂可明显提高混凝土品质,减低冻结混凝土的水化热效应。在拌和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在夏天加入适量的砂砾、冰水;冬天可以进行整体供暖,使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防止由于内张力不均匀而产生硬裂缝。若环境温度太高,可采用喷水降温等措施,使混凝土结构温度得到较大降低。
4.5强化对具体施工过程的管理
在工程的实际运作中,应尽量避免一些常规的品质问题。要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让他们对项目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在配制混凝土时,应注意合理选用配比,改善混凝土力学特性,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建筑工程。
4.6提升施工现场人员管理水平
首先,应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这是确保混凝土施工的基础,意味着每个工作人员都应时刻保持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并坚决避免任何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其次,定期组织质量管理培训和宣传活动,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理解并遵守质量控制的标准和程序。此外,通过实施绩效激励机制,奖励那些在保证工程质量控制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工程的使用品质。为切实强化建筑施工水平,应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的各项品质缺陷,通过对原材料的严格控制,加强施工工艺控制,实施定期、有效的养护作业,从而使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冬杰,向鹏鹏,张震.混凝土3D打印技术与装配式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模式分析——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视角[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4,(04):56-59.
[2]杨杰,欧阳红祥,罗仁强等.预防预制构件埋件周围混凝土开裂焊接施工关键技术方案分析[J].四川建筑,2024,44(01):140-143.
[3]许平.混凝土外墙工具式单侧模板施工技术及节点优化——上海某深基坑地下室工程[J].四川建筑,2024,44(01):126-128.
[4]候文会.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研究——以石家峡水库工程为例[J].房地产世界,2023,(24):115-117.
[5]张学华,孟靖淇.大面积高精度混凝土地面施工及质量控制——以青神中学校整体搬迁建设项目体育场地面为例[J].四川建筑,2022,42(06):236-239.
[6]林振彬.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管理方法研究——以海口市某项目建设为例[J].住宅产业,2022,(12):85-87.
作者简介:文勇,1981.10.20,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作者简介:张海伟,1986.9.27,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