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正文
1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其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数学不仅具有显著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且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恰恰强调了这一点,它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不能够建立良好的数学基础,那么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无论是面对更高层次的数学问题,还是在生活中遇到需要数学解决的问题时,都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首先,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忽视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难题。此外,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还需要面对跨学科融合的挑战,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学还面临着教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资源不足、家庭教育环境差异等多方面的挑战。
2.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难点和瓶颈
首先,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需要得到提升,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数学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其次,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制约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发展,需要采取措施加大资源投入和改善资源配置。此外,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性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课程设计原则
3.1 针对性与循序渐进原则
在课程规划中,需全面考量学生的学习特性与认知层次,确保教学内容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理解能力。课程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加深难度,引导学生有序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并培育其系统的数学思维模式。此设计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与应用能力,通过阶段性目标的设定,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3.2 启发性与趣味性原则
课程规划应重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其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与发现。通过融入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掘数学问题,进而提升其数学建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趣味性对于启发式教学至关重要。课程设计中可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实例与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热情,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采用游戏化学习方法,设计富有竞争力的数学竞赛与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增强其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3.3 素材丰富与多样化原则
在课程规划中,应融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如文本、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此外,多样化的素材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数学知识,拓展其数学思维,并培育其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设计多元化的教学任务与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入体验数学的魅力,提升其数学学习动力与效果。
4 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4.1 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内容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内容的落实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其次,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开放性的数学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展现创造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再次,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共同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在数学教学内容的落实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丰富数学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4.2 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通过接地气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以五年级的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单元为例,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比如关于金钱的借贷问题。例如,我向你借款50.36万元,但在记录时,我不小心将金额记作了5.036万元。这个简单的小数点错误,竟然让借款金额相差了接近45万元。当这个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他们立刻能够感受到,哪怕是最微小的数学细节,都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细节严谨处理的认识。这样的实践不仅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面对问题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处理问题时的严谨态度。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更加注重细节,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
4.3 合理设计问题深度,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问题持续深化是指在学生初步掌握某一概念后,将问题持续深入进而帮助学生实现深度思考和探索,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逐步细化相关概念和具体使用方法。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作为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且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几何思维的良好途径,基于此,在教学期间通过初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简单问题:“随机拿出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开始平移,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呢?”此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引发学生对平移概念的初步理解,为后续深化问题的提出打下基础。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平移概念后,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如果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后,图形的面积是否改变?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平移的性质和影响,进一步加深对平移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其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并持续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直观想象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借助于信息技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该项能力也是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一部分。例如学生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形式,使得学生更加懂得,在看到一个被打开后的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后,这个图形本身的样态是可以存续于学生的大脑中的,进而优化学生的空间感。教师要让学生借助于教学视频或者其他的电子白板,不断锻炼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立体图形的特质,并感悟到其中的趣味所在。教师可以顺势给学生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师给出的是不同的立体图形被打开后呈现的样子,请问学生哪一组立体图形被搭建起来后,上面的每一个面上的数字的对应面是相通的?教师可以将这道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去呈现,并且能让学生在头脑深处不断练习,在深入练习的同时,把握到其中的知识关键,优化自我的学习素养,并且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学科,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和判断力,这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发展意义重大。
4.5 合作任务中发展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相对而言更为抽象,结合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特点,教师可通过设计合作任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模型中所体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案例中体现的模型思维,在探讨多角度解决问题之中灵活应用不同模型。比如给学生准备“汽车中的数学知识”视频,让学生小组合作观看视频,回答问题:汽车中有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伙伴都想了解哪些汽车数学知识?目的是使得观看过程有清晰的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抽象提炼出数学问题,锻炼基本的概括和整理能力。观看结束,部分学生想了解不同汽车单位时间内谁会走得更远;部分学生对于汽车加速度、行驶时速的测定方法感到好奇。教师就可追加提问:“同学们是否有较好的方式记录、测量或计算?”让学生给出答案——借助工具测量,测量得出不同数据再进行整体计算。学生则借助虚拟工具获取视频资料中的模型信息,再找出信息之间的关系,列出关系式,最终求解结果。求解之后,小组学生还要进行讨论,不同学生的模型和结果差异产生原因是什么,谁的对谁的错?让学生回顾并检验模型,达到巩固应用的目的。
5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学是当前教育领域所重点关注的方向,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奠定数学基础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去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琴.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析[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3):69-70.
[2]翟银成.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行动策略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04):33-35.
[3]林夏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教育,2021,(04):116-118.
[4]谷有芬.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究[J].学苑教育,2020,(04):31-33.
[5]李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7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