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孙伟贵

兰陵县新兴镇中心小学 山东 临沂 277700

摘要

“双减”政策实施的本质在于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又要提高教育质量。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创新教学策略,还要优化设计作业,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质量提升的工具。就目前阶段来说,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中具有明显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作业模式的刻板,作业创新理念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重视程度不足。基于此,本文以某农村小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双减”政策下,对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

“双减”;农村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正文



前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大部分农村数学教师着手对数学教学课程进行精心的策划和设计,能够将所掌握的数学理论与数学练习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式优化作业设计,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这也与“双减”政策所提倡的“减负增质”的理念不谋而合。

一、“双减”政策在农村小学实施的积极影响

在农村,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补习来提升学习成绩,这无疑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重担,还要提升教学质量。该政策的出台,对教育领域、家庭教育及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教育领域

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教师通常情况下会通过大量的作业、习题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然而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基础其学习能力也各异,教师仅采用单一的作业设计方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师不断优化作业设计,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1]

2.家庭教育

在农村家庭里,大部分家长会将“上学”作为唯一的出路。出于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家长即使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压力,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支持孩子参加辅导班。这种行为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家庭的教育成本,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学业压力,同时也影响了生活品质。而“双减”政策的实施有效减轻了家庭教育的压力。

3.学生的个体发展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生的舒缓压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假如学生的日常生活仅限于学校教育、客户欧作业与课外辅导,而缺乏足够的实践去培养个人兴趣,这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生活变得单调、无趣且缺乏活力。这种情况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本应充满探索与乐趣的童年时光也可能因此变得枯燥无味。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正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教师通过课后延时服务,培养学生的兴趣喜好,在学生完成作业后,体验到愉悦和轻松,如此一来,能够维护学生轻松、愉悦的童年时光,同时也有助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二、“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设计探索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作业,顾名思义主要以“探索”为主,这也是小学数学作业中常见的一种作业形式,主要引导学生借助探索性的作业,进而对数学概念、数学定律、数学规律、数学本质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以实现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有效提升。在以往的探索作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强调作业的数量,缺乏对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基础的考量,这导致学生陷入了大量的习题中,无法有效地完成具有探索性的作业。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在对探索性作业的设计流于形式,缺乏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联系,难以实现对学生探索能力、探索精神的培养[2]

针对上述问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凸显出“探究”特点,促使学生通过完成探索性作业能够实现对探索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设计探索性作业时,还应当兼具趣味性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好奇心。第二,结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与之相符的探索性作业,确保内容不超出学生当前的认知范畴。在设计探索性作业时,教师需要设计更多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探究性数学练习,同时须确保这些练习内含一定的数学意义和数学思维方式。第三,打破局限性。探索性作业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而应通过“动手尝试”“情境模拟”以及“图形描绘”等多种方式来展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该章节的知识重点,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现状,优化设计探索性作业。

第一,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路、比如,作业内容为:假如你每天有60分钟的自由时间,你会如何分配时间?并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问题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还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二,根据生活情境,强化作业的实践性。教师可以设计制作“小钟表”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家中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时钟模型,然后在制作过程中深化时、分、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作业设计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第三,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时间管理挑战”活动,让学生记录在一周内的时间使用情况,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析与讨论。这种探究性的作业不仅具有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通过设计这种探究性的作业,能够有效调动农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农村学生探索能力与数学思维的同步提升。不仅如此,学生在完成探究性作业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3]

(二)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有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中,大多是按照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设计,然而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限,再加上学习方法不恰当,使得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过程中常常存在各种各样的这个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越来越多的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高效完成作业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巩固课堂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此外,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还需要运用多重手段,丰富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实现教学实效的提升,同时这也是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与难点。

比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测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应当采用融合教学内容和作业形式的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物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测量他们的长度,例如比如一本书、一支铅笔、一根筷子,甚至可以是一条丝巾或者地毯的边缘。通过实际的测量,学生可以对毫米、分米、米等单位有了具体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并将其作为作业,比如接龙游戏,或者是谜题游戏。比如设计一个长度接龙游戏,每个学生需要在上一个同学给出的物品长度基础上,找到一个与其长度相邻的物品,从一本书(20厘米)到一支铅笔(15厘米),再到一根筷子(25厘米)。通过这种趣味性的作业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还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这对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设计趣味性的作用,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

(三)设计分层作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学习中的表现也会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出现分化现象。例如,在同一个班级不仅有学优生,还会有学困生,而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通常展现出比一般学生更高的学习效率。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为例。第一,在设计作业之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别为:基础小组、提高小组和挑战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组可采取低调方式进行,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第二,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与之对应的作业。例如,基础小组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需要侧重于对小数乘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规则,作业设计应以基础的计算题和简单的应用题为主,以巩固该类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小组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应当给予一定的思考和应用题目,比如混合运算、小数与整数的混合问题,以提升该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思维深度;挑战小组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能力还是在学习基础上都较为出色,应当适宜增加作业的难度,设计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开放性问题、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的应用等,激发该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5]

(四)设计多维度作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既要精简作业内容,同时也应注重提升其教育层次和训练维度。在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框架下,数学作业涵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其黑鞋呢目标在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尊崇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主体性,强调培育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维度的作业模式,减少过多的书面作业负担,同时推行一系列非书面的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丰富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降低其对作业的反感情绪,同时也能有效减轻作业带来的压力。

比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多维度的作业。第一,基础维度作业。主要设计一些基本的计算题,让学生深化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运用。这部分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第二,实践维度作业。比如计算家中桌子、窗户等面积。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多维度作业设计,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就能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使他们在快乐学习中成长[6]

(五)引入情境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时、分、秒》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时间相关的情境问题,如“小明早上7:30起床,8:00吃早餐,他刷牙和穿衣服用了多少时间?”这样的问题既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流逝,又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家庭日程表,规划一天的活动时间,这样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时间单位的运用,还能培养他们的计划和组织能力。

结束语

数学作业的设计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不仅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工具。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当重视作业的质量而非数量,通过不断创新作业形式,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以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艺洁.“双减”政策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的发展机遇、挑战及解决机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24):62-64.

[2]杨天太.“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8):146-148.

[3]李晶晶.“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实践探究——以小学数学为例[J].新教育,2023,(S2):13-14.

[4]黄光亮.浅谈“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7):40-42.

[5]刘艳.“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4):174-176.

[6]朱敏慧.“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求知导刊,2024,(02):14-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