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落实生涯规划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效性的探讨
摘要
关键词
生涯规划教育;普通高中;个性发展;家庭支持;社会实践
正文
课题项目:此论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县域普通高中落实生涯规划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205138)研究成果。
引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社会,谋划未来,从而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目前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还面临着缺乏系统性和个性化的引导等多方面的挑战。所以,探索如何有效地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普通高中落实生涯规划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效性的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对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
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处在人生发展中一个重大转折期,开始逐步认识到自身的兴趣,专长以及今后职业方向。所以,在普通高中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帮助学生认识职业发展趋势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职业世界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对职业发展多元性的理解,学生透过生涯规划课程与活动可以接触各专业领域之资讯,了解各专业之特色、需求与趋势,这种全方位的职业认知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认识到职业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1]。同时生涯规划教育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动态性特征,使其了解职业领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是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与创新的。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长处与短处。清晰地进行职业定位,学生在生涯规划时,需要深入分析与评价自身,认识到自身兴趣、专长、价值观等内部因素与家庭、社会等外部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基础上,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职业倾向与发展潜力,以便作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与此同时,生涯规划教育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缺陷及有待完善之处,进而有的放矢地增强职业竞争力。另外,生涯规划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素养。学生透过参加生涯规划活动及练习,可以深入了解职业领域运作机制及法则,学习与职业人士沟通及协作的方法,并获得一些职业技能及工具。这些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的养成,既有利于学生对今后职业发展的良好适应,也可以使其对今后工作更有信心、更坦然。
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与激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寻求职业发展。学生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尝试多种职业领域与活动。这种积极探索与实践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而激发其对事业的激情与追求。同时生涯规划教育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职业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不断努力与奉献。这种职业发展意识与认知可以使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更有决心与信心。
(二)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普通高中实施生涯规划教育,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认清职业发展的趋势,又有其深远的教育价值,尤其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接班人。而生涯规划教育是普通高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落实立德树人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与价值观,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时,既要深刻认识各职业领域特点与要求,又要兼顾自身兴趣、专长与价值观。这种综合分析与思考,有利于学生养成更全面、更合理的职业观念,切忌一味地追逐高薪或者热门职业。同时生涯规划教育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事业发展的意义,使其懂得事业不只是谋生的工具,也是自我价值与人生价值实现的方式。这一职业观念与价值观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养成,也为今后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与责任感的培养。在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地进行职业探索与实践,并学会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自主意识与责任感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与生活中得到更好的适应,同时生涯规划教育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自身职业选择与发展给家庭、社会及国家所带来的影响,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一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做一名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另外生涯规划教育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时,要学习多种职业技能与手段,还要促进自身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生涯规划教育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与前沿问题进行关注,发展其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些能力与品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向有国际竞争力人才转变。
二、普通高中落实生涯规划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效性的方法
(一)“三年一体化”策略
就普通高中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效性而言,“三年一体化”战略有明显的现实指导意义,该战略强调要把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高一、高二和高三这三个高中阶段的全过程,并以时间纵线为主线,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一套系统教育课程。
高一阶段,学生刚刚由初中跨入高中,对于今后的事业及人生规划还缺乏明确的概念。这时,学校可通过生涯规划启蒙课程的实施,带领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职业世界,初步培养生涯规划意识。比如通过组织职业讲座,请各个行业人士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各种职业;同时还设置了心理课程与职业规划课程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兴趣、专长与价值观,并为今后生涯规划打下基础[2]。
在高二的学习阶段,学生们开始逐步确定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向,但同时也可能遭遇如何选择学科和专业的决策问题。这时,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协助学生开展职业探索,认清不同专业、职业发展的前景与需求。比如可组织学生开展企业参观、实习实训及其他职业体验活动,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职业环境的变化,深化对专业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科融合策略的研究,把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了解有关职业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今后职业规划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高三学生正面临着高考、升学等重大决策,生涯规划教育尤为重要,学校要对生涯规划进行个性化指导,协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与发展路径。如可进行职业咨询活动向学生提出职业规划建议等;同时强化运用分层分类策略,根据不同学生特点与需求进行精准化生涯规划辅导。另外,该校可与高校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向学生提供升学及就业资讯及通道,协助学生完成职业梦想。
通过实施“三年一体化”战略,使学校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使学生能在高中阶段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职业有一个了解,并形成一个明确的生涯规划目标。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又能为其今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科融合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学科融合策略就是实践的重要途径,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既能使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职业的有关信息,又能促进其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双提高的目的[3]。
将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生涯规划教育意识与能力。教师可采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形式探讨如何把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科教学,比如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职业背景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专业的特点与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结合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的运用情况,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同时学校也可通过制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编写生涯规划教育教材,为学科融合策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支撑。例如,可以推出“学科和专业”这一系列的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不同职业对学科知识的需求和实际应用,从而更有效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另外,学校可与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生涯规划教育资源,让学生有更丰富多彩的机会。通过实施学科融合策略,使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与职业有关的信息,并对职业产生初步的理解与认知。同时他们也能促进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为今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一教育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又能提升教育质量与成效。
(三)分层分类策略
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当中,分层分类策略属于精准化教育方式之一,其针对学生不同的特征,能力以及个性化需求对其进行分层分类以提供更准确的生涯规划指导与咨询,该策略有利于避免大水漫灌的生涯规划教育方式,使得教育更接近学生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分层分类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先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与分析学生情况,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和面谈交流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职业倾向。接着,依据这些资料把学生划分为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艺体生和心理问题学生这几个群体,每一类人群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特征与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来给予针对性地引导与咨询。比如针对尖子生这一群体来说,其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一般都比较强,但是在今后职业选择、发展方向等方面却会出现困惑与迷茫,所以,教师可向学生提供更多深度职业探索的机会,例如举办参与高端学术研讨会、企业实习等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产业与领域中的前沿动态与趋势,有助于学生形成更清晰的职业目标与计划。对中等生群体而言,其学习能力、职业倾向等方面或许是中等水平的,但是同样也需要重视与引导。教师可多给其实践机会与体验活动,例如举办参与模拟招聘会,职业规划讲座等等,使其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自身的长处与短处,理清职业方向与发展道路。对学困生这一群体来说,可能会面临着一些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但是也同样需要鼓励与支持。教师可对其进行个性化学习辅导、生涯规划指导等,帮助其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与职业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家校合作也需得到加强,共同关心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对艺体生这一群体来说,一般都有专门的艺术或者体育才能与爱好,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需给予格外重视与扶持,教师在艺术上或者体育上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与机会,比如参与艺术展览、体育赛事等等,使学生能够展现自身的天赋与潜能。同时也要引导其对艺术或者体育行业就业市场及发展趋势有所认识,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
针对心理问题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其心理可能会出现某些问题或者困扰,这就需要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给予格外的重视与支持。教师可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其解决心理问题与烦恼,同时还要引导其正确地看待职业发展及对今后人生的规划,建立积极向上的态度与自信。
(四)内外联动的战略
在实施生涯规划教育时,内外联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策略的核心思想是,不只是要最大化地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例如有经验的生涯规划专家、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经验,更要主动地向外部扩展,以获得更广大的社会支持。
家长在生涯规划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伙伴,不只是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经验,同时也是连接学校与校外资源的重要纽带。在家长参与下,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长,进而对学生进行更加准确的生涯规划。同时往届毕业生更是宝贵财富,其已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并取得了不少经验教训,对于那些正处于生涯规划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分享和指导具有极高的参考意义。另外,各兄弟学校间的协作和沟通在内外联动策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才能更好的发挥优势,共同提高生涯规划教育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提供个性化辅导方面入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此同时,家庭支持、社会实践以及早期童年经验也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要素,并形成合力来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缪树民,张秀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9(33):99-100.
[2]禹文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6):90-92.
[3]许芳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参考,2018(6):4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