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正文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是施工的主要材料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轻、施工方便、成本低等特点,在我国水利水电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水利水电施工中要提高混凝土质量,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行。
一、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技术的应用息息相关。要想保证混凝土强度达标,就需要从源头上开始严格把控。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水利水电工程所需要使用的混凝土原料,其质量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与施工进度。在选择原材料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来选取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如果选用的原材料不符合质量标准,就会导致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标准,最终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如果配合比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出现严重分层、离析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最后,要及时进行振捣与养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成型后的养护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在充分养护之后,才能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混凝土是一种以水泥为主要成分的胶凝材料,由骨料、水、水泥及外加剂组成,混凝土的性能与骨料、水泥和外加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要结合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其他性能等因素,从而设计出最合理的配合比。但是,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中普遍存在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而且配合比设计时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来进行计算,这种计算方法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而经验公式是根据施工经验所总结出来的,并没有经过科学的试验论证。如果采用经验公式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然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此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为了追求速度,往往会出现超配现象。这种超配现象会导致混凝土强度过高或过低等情况发生。这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还浪费了施工材料。
3.温度应力控制不够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应力控制,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温度应力主要是指混凝土浇筑后,内部产生的温度变化。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变化较大,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等现象,进而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技术管理和监督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另外,在混凝土养护方面要做好温度控制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二、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上,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水泥,对于水泥质量,应该严格把控,可以采用现场对水泥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在浇筑混凝土前对其强度进行检测,并控制好水泥用量。其次,在选择碎石时要保证其质地坚硬、洁净且无风化现象。对于砂子的质量要求也要严格把控,选择砂子时应注意其细度和颗粒组成情况。一般情况下,砂子的细度越小越好。最后在选择石子时也要注意其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石子质量不能超过混凝土体积的三分之一,石子颗粒应当大小均匀、级配合理、质地坚硬。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有效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比问题,可以在施工现场对石子进行筛分处理,这能够有效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比问题。在选择外加剂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品种和掺量。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问题可以有效控制好配合比问题,可以在外加剂中加入减水剂和引气剂等外加剂。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水泥、掺合料、水等材料进行有效控制。其中水泥应选择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掺用掺合料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掺量;水应该选择符合标准且品质较高的水;外加剂和掺合料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2.混凝土浇筑
浇筑过程中,如果遇到混凝土材料不足的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申请。如果是由于材料问题导致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则必须在施工前进行解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项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同时,还要对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风力等进行及时检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作业。在浇筑前,应提前对振捣棒和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准确测量。振捣时,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施工工艺和时间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振捣棒,并保证振捣棒与模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在浇筑过程中,还要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和振捣。如果是普通混凝土结构,则可以按照“快插慢拔”的方法进行浇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原材料进行仔细检查和核对。如水泥品种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砂、石原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水泥的安定性是否合格等。在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后,必须对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和出厂检验报告等进行认真核对,并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在核对无误后,方可加入到混凝土中去。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将混凝土表面抹平,并用木抹子搓平压光法收浆。
3.模板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模板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模板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保障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率。在实际施工中,模板技术一般采用钢管作为主要材料,其具有坚固、重量轻等特点,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节省材料的使用量。与此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能够对混凝土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对拉螺栓、卡环以及钢模板等形式作为模板材料。其中对拉螺栓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因此在应用时能够起到稳定作用;而卡环则主要用于连接钢管和模板之间的连接处;钢模板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其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以及刚度,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成型质量。
模板技术还可以分为定型式、组合式以及非定型式等形式。其中定型式模板主要包括整体结构以及拼装结构;而非定型式则主要包括组合结构、拼装结构以及液压升降结构等。由于模板技术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工程当中,并且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工程施工需求。
4.加强对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温度裂缝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质量问题。影响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水化热、外界温度、基础约束等。而温度裂缝的出现,会对水利工程造成很大的危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以及结构安全,甚至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进行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温度裂缝的控制。在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时,应该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减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温度裂缝。另外还应该从施工角度出发,做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浇筑技术以及养护工作等工作。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比如对混凝土进行抹面、刷油、覆盖保湿膜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温度裂缝,应当采取一定措施来进行补救,比如可以采用灌浆技术来进行处理,从而降低裂缝出现的概率。
5.混凝土的养护
水利水电施工的重要内容就是混凝土施工技术,其中养护是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在于混凝土在后期施工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就是水分蒸发与收缩。因此,想要使混凝土更加符合标准要求,就要做好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成型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养护工作。这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分在硬化后会逐渐蒸发,而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就要采取养护措施来进行弥补。在实际养护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覆盖法;二是覆盖法与喷洒法;三是覆盖与喷洒相结合法。养护时间与当地气温条件密切相关,当气温比较低的时候,为了避免水分蒸发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就需要采取覆盖法对其进行养护;如果气温比较高的话,就可以选择洒水养护的方式。在实际养护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湿润状态。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在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现象。而在混凝土表面产生龟裂时,为了避免进一步扩大裂缝面积,就需要采取喷洒法对其进行养护。除此之外,在进行养护之前还要确保混凝土的温度与湿度符合标准要求。通常情况下,当温度低于5℃时,就应该采用暖棚法进行养护;当温度高于25℃时,就应该采用洒水养护方式。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如果混凝土的厚度比较薄的话,可以选择喷洒法进行养护;如果厚度比较厚的话,就可以选择覆盖法进行养护;如果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喷洒法进行养护。
三、结语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虽然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并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水平,同时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把关和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才能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歌.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34):139-141.
[2] 祁晓.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工程与建设,2022,36(05):1458-1461.
[3] 杨东旭.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01):213-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