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下的高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左玺 田卓瓒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甘肃兰州

摘要

在高等教育持续扩张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素质下降的挑战,其中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尤为突出。对于高职财会专业而言,数学不仅是核心学科,更是理解财务报表、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决策的关键。然而,当前的数学教学仍受到教材统一、缺乏专业针对性以及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等问题的影响。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革高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财会专业人才。


关键词

建构主义;高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改革;情境创设

正文


引言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在财会专业教育中,数学教学应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构建自己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为此,本文聚焦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设计与财会专业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如何调动教师、学生和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共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针对高职生源素质下降和数学基础薄弱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剖析,也包括分析招生规模扩大和初中生源数量在此方面的贡献。其次,对高职学校财会专业数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三部分探讨了建构主义下高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改革,从教学内容、问题情境设计和多方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等方面入手。最后,文章概括了拓展教学手段与评价体系的推动作用,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期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对优秀财会人才的需求。

1 高职生源素质下降与数学基础薄弱的原因及影响

1.1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

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步发展,政府在继续普及高等教育的同时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导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日益扩大。高职院校的门槛相对较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影响并不容小觑。据统计数据显示,各类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近年稳步增长,占据较大比例[1]。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面临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具备学术能力的学生选择了普通本专科,部分高职学校生源来自普通高中或中专学校,这导致学生高等教育起点差距较大。数学作为高职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数理思维以及专业课程的理解和用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广大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存在薄弱现象,思维逻辑不够严密,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缺乏对数学公式和定理应用的敏感度。

1.2初中生源数量锐减

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中国学生的总量在逐步减少,在初中生源中显得更加突出。根据最新教育数据分析,在全国范围内初中毕业生数量已经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这给高职院校招生造成了巨大压力[2]。由于生源的减少,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无法充分筛选出具备较好数学基础的学生。受教育质量和资源水平的不均衡影响,导致越来越多的高职生在入学时数学基础、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相对薄弱。为克服生源数量锐减所带来的问题,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财会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较为严格,对高职生在高、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学习上产生了巨大挑战。

1.3影响专业课程学习效果

由于高职生源素质下降和数学基础薄弱的原因,许多学生学习财会专业课程中难以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点,如财务分析中的比率分析、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投资项目评价等。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缺乏理论支撑和实际应用能力[3]。缺乏数学基础的学生在应对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问题时,无法准确把握问题本质,不利于培养具有高质量数字素养的财会专业人才,数学基础薄弱导致学生在财务报表分析、预测及决策等方面的水平较低,这些都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核心所在,对整体财会课程学习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2 高职学校财会专业数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问题

2.1未分专业归类

高职财会专业数学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材内容尚未针对专业进行分科归类。许多高职学校采用通用数学教材进行教学,这种教材内容覆盖广泛,涉及众多数学知识点,但未针对财会专业进行深入细化和拓展。由于数学知识在财会专业中的应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如会计测算、金融数据分析和管理决策等方面,通用数学教材难以满足财会专业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需求。若未能针对专业特点进行教材分科归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感知数学知识与财会专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效果。

2.2缺乏专业针对性

由于高职财会专业数学教材采用通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针对性。财会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字敏感性、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数学教育着重培养的。在通用数学教材中,很难找到直接涉及财会专业的数学应用案例,这使得学生很难主动探索数学在财会领域中的应用,难以产生专业针对性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针对性的教材无法将数学知识与财会实际工作进行紧密衔接,从而降低了数学课程的实用性与教学效果。

2.3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

高职财会专业数学教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老师在课堂上传授各种数学理论知识、公式和定理,学生则主要通过听课、做题和上机练习等方式来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数学知识的传授需求,但对于财会专业学生而言,这种模式导致他们难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财会工作场景相结合,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学生容易沉迷于应对各种数学题目,而忽视数学知识在财会专业中的实际应用。这种过度关注考试成绩的教育观念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 建构主义下高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改革

3.1建构适合财会专业的教学内容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针对高职财会专业的数学课堂教学,应紧密围绕财会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应脱离传统数学课程体系,主动规划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4]。例如,教学中需利用财务比率分析、财务预测、风险管理等实际场景来体现数学在财会专业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财务报告分析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基于概率论、期望值、方差、标准差、正态分布、置信概率等统计数学知识的情境教学案例。在案例中,公司需要评估财务状况并对未来收益进行预测。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在财会实践中的应用,教师首先需要解释会计数据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如多元一次方程组如何描述财务数据的联系,以及概率分布在评估公司未来收益风险上的作用。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公司的历史财务数据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概率分布建立盈利预测模型,并计算收益的期望值、方差和标准差等统计指标。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研究正态分布在描述盈利状况中的应用,并计算置信概率与置信区间以评估公司未来收益的置信度。通过具体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在财会实践中的实际意义,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链。建构主义下的高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教学应重点关注专业课程需求及实际用,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拟设具体场景并整合财会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提教学质量。

3.2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

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对于建构主义下高职财会专业数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引入实际财务数据和场景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课堂实践等方式,可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5]。在问题情境设置中,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财会问题的能力,例如财务报表分析、成本控制策略制定和投资决策优化。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例,可以从财会专业课程《统计实务操作》中选取具体案例。假设学生需要为一家制造企业分析其库存管理策略。在这个问题情境中,企业拥有AB两条生产线。A生产线已投产,B生产线近期投产。企业全年使用甲材料5170吨,每次订购费用为570元,每吨材料价格为600元,库存保管费用率为14.2%。学生需要回答如何制定最优订购数量、最优订购批次、最优进货周期以及最小化费用。同时,在生产过程中,A生产线在B生产线投产前已产生300吨成品。B生产线投产后,AB两条生产线每天分别产出30吨和50吨成品。

学生需分析以下问题

1.建立AB两条生产线投产后总产量(y,单位:吨)与B生产线投产开始后所用时间(x,单位: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计算在哪一天AB两生产线的总产量相同。

2.指出第15天和第25天结束时,哪条生产线的总产量更高?

这个问题情境迫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财会实践领域,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在交流与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如何运用数学方法制定生产计划、进货策略和成本控制策略等实际财务指标。通过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在探讨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进一步提高财会专业的综合素养。

3.3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改革需要全社会、家长、学生和教师等多方参与者共同努力。每个参与者在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参与高职财会专业数学教学改革,使数学课堂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培养出更实践能力的财会专业人才[6]。全社会应对高职财会专业数学教育予以充分支持,通过政策、经费投入等方面为高职教育创造良好环境,推动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为高职院校提供实习基地、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践项目,实现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有效衔接。家长扮演着学生成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角色,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职业规划产生关键影响。家长要理解和支持孩子选择财会专业的决定,在孩子学习数学过程中,要从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关心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认识到数学在财会专业中的重要性,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作为知识的获取者和实践者,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具备主动学习的态度。他们要在审视自身职业规划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数学在财会专业的应用,努力提升自身的数字敏感度和数据分析能力。此外,学生要乐于探索数学知识,敢于提出问题和挑战现有观念,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参与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为迎接建构主义下高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改革的挑战,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创设充满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灵活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要与同行、院校管理层及社会各界保持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共同致力于高职财会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的实施。

3.4拓展教学手段与评价体系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网络课程、在线测试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实训等多种教学形式,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准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应建立一个多维度、全面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在财会专业数学课程中积极投入。评价体系应依据学生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应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因素,构建包括课堂表现、随堂测验、课程作业、实践能力测试等多种评价指标。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数学知识在财会专业中的实际应用和研究成果,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通过个性化教学方案和策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指导或调整教学内容。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推动高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问题情境、参与主体及教学手段与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要素。只有将这些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高职财会专业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课程教材及教学模式的不足,采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以适应财会专业特点、引入合理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家长、学生、教师等多方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有利于提升高职财会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拓展教学手段与评价体系以及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助于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最终实现培养具备扎实财会技能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安露.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下推进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 经济师, 2022, (10): 179-181.

[2]曲燕. 新时期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 商业文化, 2021, (04): 122-123.

[3]万广伟. 浅论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 (09): 117.

[4]陆安琪. 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五年制高职财会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探索——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 23 (14): 238-239.

[5]叶少颖.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下深化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6 (02): 280-281.

[6]黄伟春. 浅谈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商讯, 2020, (03): 157+1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