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吴晓彤

(内蒙古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丰富了教育资源、创新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育效率并增强了教育针对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如可能导致教育机械化、引发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以及对教师角色带来挑战,教师需要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探索了人工智能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正文


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面临着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的教学方法和高效的教育手段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教育机械化、数据安全和教师角色转变等问题,如何在人工智能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丰富教育资源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获取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教材、教师的知识储备以及有限的图书馆资源人工智能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限可以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推送不同难度层次的视频讲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创新教学方法

人工智能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社会场景等,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感性认识智能辅导系统随时为学生解答问题,提供学习建议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再需要等待教师的解答,可以及时从智能辅导系统中获得帮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消极影响

1.可能导致教育的机械化

虽然人工智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如果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使教育过程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人工智能技术是基于预设的算法和模型进行工作的,缺乏人类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度依赖技术可能会导致教学过程过于标准化,缺乏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关怀。

2.引发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

人工智能在收集和分析学生数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学生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学生的学习数据、行为数据等包含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这些数据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个人信息泄露,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一方面数据泄露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安全风险另一方面数据泄露也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些不良商家或机构可能会利用学生的数据进行商业营销或其他不当目的,损害学生的利益。

3.对教师角色的挑战

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会使一些教师产生职业危机感,认为自己的作用会被技术所取代,但是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启发和情感交流等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人工智能技术无法替代的教师的关心、鼓励和支持给学生带来温暖和力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力量,其专业能力及个人素质直接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许多思政工作者缺乏系统的思政知识储备,在日常思政学习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上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将思政元素和理念有效融入其中。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环境下,当前针对将新技术应用于思政教育教学的专项培训较少,内容零散化、规模较小、影响力有限,导致培训的效度较低,教师能力提升空间有限。

(二)缺乏创新教育理念

在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无法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导致在教育实践中无法有效应对新挑战和新环境,难以适应新发展和新变化,直接制约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教育方面成效的发挥。

(三)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但整体来看,技术应用水平仍然不高一些高校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进行开发、维护和管理,目前高校中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四)存在数据风险及隐私泄露隐患

人工智能技术在收集和分析学生数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学生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目前高校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一些高校在数据管理方面缺乏规范的制度和流程对于学生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等环节,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容易导致数据泄露和滥用。

(五)缺乏有效评价机制

目前对于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当前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度等方面,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再加上评价主体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参与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和全面。

三、人工智能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让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制定严格的师德师风规范,加强对教师的师德考核,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结合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评选优秀教师等方式,树立师德师风榜样,引导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面临新的挑战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培训教师掌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设计方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出个性化、互动式的教学方案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教学工具,如智能辅导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高校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培训内容应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知识、智能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具有重大意义不仅能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效率,还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不是对传统教育的简单替代,而是一种有力的辅助工具,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比如利用智能分析系统对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倾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准的方向,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进行分析,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比如结合智能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推送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利用智能问答系统,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系统会及时给出答案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教师还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比如利用智能评估系统对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等进行分析,给出详细的评估报告和改进建议,让学生在不断反思和改进中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

高校要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人工智能设备和软件,建设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建设智能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校也要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科研机构则在理论研究和创新方面具有优势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例如与企业合作开发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智能辅导、个性化学习等功能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开展产学研项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高校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度,明确数据管理的责任和权限,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等环节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对数据的加密、备份和恢复等措施,确保学生数据的安全,同时要建立数据安全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数据安全事件进行预演和防范,提高应对数据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对数据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了确保学生数据的安全,高校应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对学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非法窃取和篡改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方式,对重要数据进行双重加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安全防护措施方面可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入侵,着重对移动设备和存储介质进行管理,防止数据泄露例如对移动设备进行加密和认证,限制存储介质的使用范围等高校要定期对教师和学生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展开教育活动,让师生了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知识和技能开设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向教师和学生普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知识,要求师生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遵守相关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规定,不得随意泄露学生数据。

(五)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想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要确定全面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教学内容方面要评价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准确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提供支持,评价指标应包括是否及时引入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是否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设计等,在教学方法方面要评价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互动性和有效性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虚拟仿真教学、智能辅导、个性化学习等,评价指标应包括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等教学效果方面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政治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情况,采用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实践活动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变革,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闪闪,郭春喜."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22(2).

[2]蒋海蛟,田大治.人工智能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陇东学院学报,2023,34(3):132-136.

[3]白志栋,万宏强.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大学:思政教研,2023(5):45-48.

[4]刘晓玲.数智融合驱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探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2(5):12-19.

[5]宗少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3):196-1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