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能源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作用
摘要
关键词
新能源技术;供电系统;具体作用
正文
对供电企业来讲,传统的供电方式以燃煤供电为主,这种方式虽然效率高、供电效果好,但是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比较大,煤炭燃烧过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废弃固化物,很容易危害环境安全。新能源技术则不会产生这些危害因素,真正意义上贯彻环保理念,并且新能源技术还可以应用在电网改造、智能配电当中,满足当前市场的绝大部分需求。目前虽然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对供电系统有很大帮助,但是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为此,供电企业需要积极开展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解决新能源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保证新能源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和作用。
一、我国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
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中国的能源供给规模增长了近20%,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能源结构变得更加绿色,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量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1】。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产业规模、制造技术水平和成本竞争力方面。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电力需求体量巨大,新增装机需求旺盛。在技术方面,中国一直保持在世界领先地位,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智能微电网和虚拟电厂等技术推动了能源领域的创新。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和网源协调发展,以应对新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消纳需求增加,预计到2025年,配电网将具备5亿千瓦左右的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除此之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包括《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由此可见,中国新能源技术发展迅速,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合作都在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新能源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具体作用
新能源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新能源技术作为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接入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特征。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加速替代化石能源,预计到2060年,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将占总装机容量的大部分,发电量占比也将显著提升。新能源技术还可以促进我国电网形态转变,也就是由单向逐级输电的传统电网,向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能源互联网转变,这一改变无疑增强了电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新能源技术还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调节能力,因为供电企业需要应对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供电系统还需要汇集各类资源参与调节,增强系统灵活性和适应性。这包括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以及挖掘用户侧可调节资源等【2】。除此之外,新能源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供电系统向智慧能源系统的转型,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从新能源技术自身特性考虑来看,新能源技术是实现能源转型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手段。通过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可以有效降低油气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并推动能源产业链的转型升级。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改变了电力供应的结构和方式,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是推动能源革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三、供电企业提高新能源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新能源发展理念,提高重视程度
供电企业要树立新能源技术发展理念,就需要先明确战略目标,将新能源发展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紧密结合,制定清晰的短期和长期规划。这包括对新能源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如提高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效率,以及探索和完善储能技术,这些都是提升新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稳定性的关键。技术创新的同时,供电企业还需优化电网结构,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改造升级现有电网,增强其对新能源的接纳和调控能力【3】。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发展,将使电网运行更加灵活和可靠,更好地适应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跨界合作也是供电企业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供电企业还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绿色金融工具为新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还应注重提升公众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新能源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公众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和接受度。此外,企业还应加强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新能源项目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供电企业在新能源发展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新能源项目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供电企业才可以更好地融入新能源技术发展潮流,为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未来做出贡献
(二)强化政策支持,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强化新能源政策支持和提高供电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是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和供电企业需要共同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框架,这些政策应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绿色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放宽等。通过这些政策激励,可以降低新能源项目的投资风险和成本,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否有政策支持,供电企业都应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建立或强化企业内部的研发中心,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新能源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重点研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高效太阳能光伏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储能技术以及需求侧管理技术等。为了保障自身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供电企业还应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新能源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技术引进、联合研发、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的国际视野和技术水平。在国际合作中,供电企业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应用案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供电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的新能源政策动向,及时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新能源发展战略,确保企业的发展与国家能源政策相一致,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推动企业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总的来说,供电企业必须迎合国家政策发展,才能在新能源技术研发领域取得突破,还能为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做出积极贡献,推动整个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5】。
(三)加强新能源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供电企业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保障供电企业能够高速发展,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为此,供电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新能源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供电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人才战略规划,识别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关键岗位和技能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对现有人才队伍的评估,以及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从而确定人才引进和培训的重点领域。企业应通过多渠道引进新能源技术人才,比如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中设立奖学金和研究项目,吸引有潜力的年轻学者和研究人员;与行业内外的专业组织合作,参与专业会议和研讨会,扩大人才网络;通过竞争性的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培训方面,供电企业应建立系统的内部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机会。其中包括定期的技能提升课程、在线学习资源、工作坊和研讨会,以及与新能源技术相关的认证和学位课程。通过这些培训项目,员工可以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重要的是,供电企业还应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和研发项目,通过实践来提升技术能力。该工作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基金、研发实验室和项目孵化器等方式实现。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员工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还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和海外培训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引进国际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供电企业采用哪种人才引进和培养方法,都需要建立一个支持性和包容性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其中主要指的是企业需要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职业发展咨询和心理健康支持等。通过创造一个积极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促进知识共享和团队合作。总而言之,供电企业需要通过加强新能源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还能够为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培养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四)健全新能源管理制度
供电企业通过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技术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供电企业要健全新能源技术管理制度,需要优先从战略层面进行规划,明确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涉及对行业趋势的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以及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和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工作。该部门需要具备跨部门沟通和协调的能力,确保技术发展与企业整体战略的一致性。技术研发流程的完善是管理制度中的核心部分,供电企业需要制定一套详细的研发流程,涵盖从项目立项、研发、测试、评估到推广的每一个环节。这套流程应该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研发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企业还应建立技术评估机制,对新技术的研发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包括技术先进性、可行性、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等,为技术决策提供科学依据【7】。知识产权管理同样是技术管理制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供电企业应重视新能源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包括专利申请、维护、使用和转让等。这不仅能够保护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避免技术泄露和侵权风险,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技术无疑是我国供电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供电企业需要着重关注并研究的内容。供电企业需要积极寻找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范畴,建立新能源技术管理机制,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不断提高新能源技术的科学化程度,保障新能源技术在供电企业中能够稳定运行。在不断研发和优化的帮助下,供电企业新能源技术的管理水平会不断提高,并为供电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以此来提高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供电企业的高速发展对我国能源利用水平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维持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较大的帮助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哲民,蒋娴,陶金.新能源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10):52-53.
[2]陆溪.新能源技术的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3,(17):110-112.
[3]张原.新能源供电多功能互补发电系统设计策略[J].光源与照明,2023,(05):189-191.
[4]王红伟.建筑电气节能中运用光伏新能源技术的优势[J].大众标准化,2023,(05):54-56.
[5]乐源,张贺.低碳经济环境下新能源技术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22,(12):43-46.
[6]闫峰.光伏新能源技术在城市智能建筑电气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22,44(05):48-51.
[7]高义龙.浅析光伏新能源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运用[J].四川水泥,2018,(10):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