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济阳区特色为农气象服务模式探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济阳;特色;为农气象服务;设施农业
正文
引言
设施农业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生态、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济阳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是全国蔬菜产业先进县。曲堤街道黄瓜大棚2.6万个、种植面积5万余亩;垛石街道西红柿大棚1.4万余个、种植面积4万余亩;仁风镇富硒西瓜大棚2700余个、种植面积5000余亩;蔬菜种苗年育苗能力达5亿株。济阳区政府持续擦亮“好味知济”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创建国家曲堤黄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获批建设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品牌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本文在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探讨气象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模式及产生的效益,提升设施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助力济阳区设施农业增产增收。
1.研究背景
按照《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济南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坚持需求牵引,强化系统观念,深化部门合作,不断提升特色为农服务质量和效益,推进气象为农服务高质量发展。
2.济阳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具体举措
2.1.将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融入服务方案。制定“一灾种一策”特色为农气象服务方案。明确暴雨、冰雹、大风、雪灾、低温5种灾害性天气对设施大棚作物的服务措施和关键期。济阳区设施大棚的种植时间段在9月至次年6月,这一时期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冰雹、大风、雪灾、低温等。气温、光照等气象条件对设施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遇有大风、低温、暴雪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及时联合农业部门、镇街农办深入曲堤街道、垛石街道等较高风险区查看大棚黄瓜、樱桃番茄等作物长势,与农户深入交流,了解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等。制作不同灾种的《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大棚樱桃番茄气象服务专报》《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专报》等专项服务材料,指导农户科学防范灾害性天气,做好田间管理等。
2.2广泛开展特色为农气象服务调研活动。①每年年初召开业务人员座谈交流。总结前期特色农业服务情况、存在问题等,围绕业务工作创新点和关键点展开研讨。大家在分析业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和相关建议,提升为农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②调研先进地区,学习先进经验。2023年11月15-16日,分管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到潍坊市临朐县、昌乐县局开展调研。现场查看临朐县对比实验棚,交流设施大樱桃需冷量、花前需热量、花期地温、夏季樱桃园覆草降温等项目的试验研究流程,学习临朐县“伴随式”“保姆式”贴身气象保障服务经验;考察昌乐县气象局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园区,学习昌乐县先进的农业气象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为农服务的效益。③深入部门、企业开展调研。多次到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调研,咨询气象为农服务需求。深入安信种苗种植基地,详细了解种苗生长气象要素指标及病虫害情况。就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接收渠道等方面深入交流。多次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渠道为种苗产业提供精细化服务产品。
2.3定期更新服务对象信息,确保气象服务及时有效。依托山东省现代农业智慧气象服务平台(锄禾问天),不断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服务覆盖面,努力做到预警信息到主体、防灾措施到地块。每年更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户信息,保障气象服务的有效性。
2.4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展农业气象保险服务。与中华联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和农业气象服务领域继续深化合作,建立工作协调沟通机制。结合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将低温、暴雪、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服务融入农业保险产品设计和定损理赔。我局及时提供农业保险理赔所需的低温、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数据资料,提升农业保险服务效率。近5年以来提供农业保险理赔用大风资料80次、暴雨资料135次低温数据5次、暴雪4次、高温5次。通过合作共同推进“气象+保险”在农业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5加强科普宣传,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为了提升种植户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科学种植水平,济阳区气象局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垛石街道大棚种植基地,为种植户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专家们不仅讲解了气象灾害的识别与防范知识,还针对樱桃番茄、黄瓜等作物的生长特点,提出了科学的种植管理建议。还发放《主要设施作物气象服务手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手册》等服务材料500余册,供种植户参考学习。通过技术指导和培训,增强了种植户的气象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为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6多举措防范应对灾害性天气过程。暴雨、大风服务案例: 2022年10月1-3日,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济阳区出现大暴雨天气。平均降水量185.6毫米。超过200毫米的有5个镇街,曲堤街道、垛石街道等过程降水量均超过200毫米。极大风速18.4米/秒(8级)。本次降雨突破历史同期最高值,突破历年整个10月份的降水极值。过程雨量大、持续时间长,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和短时大风。
为防范暴雨和大风灾害,9月29日16时济阳区气象局通过多种渠道向相关部门和种植户发布重要天气报告(暴雨、大风)以及农业灾害影响预报(暴雨、大风),预报10月1-3日有2轮明显降雨过程。暴雨、大风会导致温室大棚结构不同程度受损,室内进水导致土壤含水量高,雨水退去后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病虫害暴发风险加大,大风容易导致大棚损坏。此时济阳区大棚黄瓜、樱桃番茄处于幼苗期,仁风富硒西瓜尚未种植。气象部门及时联合农业部门进行会商研判,评估分析对设施大棚作物的影响,制作精细化服务专报。提醒种植户①及时排除棚室内的积水,进行土壤消毒,杀灭土壤中的病菌,防止土传病害发生;②注意防范雨水倒灌;③加强温室结构的稳固性,防止被大风破坏。④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如适当修剪枝叶,增加植株的抗风能力。⑤在大风来临前,关闭通风口,对温室进行密封,减少风的直接吹拂。
根据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济阳区新市镇、垛石街道暴雨致灾危险性较高。新市镇和垛石街道种植大棚樱桃番茄为主,此时大棚樱桃番茄处于幼苗期。济阳区气象局组织工作人员,在暴雨前走进垛石街道设施大棚,送去专项服务材料。现场指导种植人员防范大风、暴雨天气,做好科学管理。暴雨过后,再次走进设施大棚,实地查看了樱桃番茄生长发育状况,并与种植户就幼苗期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防范措施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同时实地指导种植户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防范工作。
图1:济阳区暴雨致灾危险性区划图 图2:济阳区大风致灾危险性区划图
暴雪、寒潮、低温服务案例。寒潮、暴雪、低温是济阳区冬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2023年12月12-17日,济阳区出现寒潮暴雪、低温天气,气温持续走低,最低气温降至-16.6℃。14日全区降暴雪,降雪量10.2毫米,平均积雪深度7厘米,对当地设施农业构成了威胁。为有效应对农业气象灾害,济阳区气象局通过多种渠道向种植户发送服务材料。12月11日发布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专报;12-13日连续2天发布重要天气预报(低温、暴雪),详细预报本次寒潮、暴雪出现和结束时间、影响范围、降雪量级、降温幅度及最低气温等。13日发布大棚樱桃番茄气象服务专报和曲堤黄瓜气象服务专报(低温、暴雪)。此时,垛石街道、新市镇种植的樱桃番茄处于开花坐果期。针对寒潮暴雪天气,评估分析棚内樱桃番茄可能会遭受冻害。冻害会导致该时期植株生长点、叶片、茎杆、根部等器官组织受损;会影响樱桃番茄的开花和结果,导致坐果率降低,从而影响最终的产量。另外在开花坐果期遇到冻害,其果实可能出现各种畸形,如桃形果、不规则的瘤状突起、果脐处与果皮裂开、种子向外翻卷裸露等。正在膨大期的果实可能大量落果、裂果,或表皮呈水渍状而腐烂,失去商品价值。暴雪还可能导致设施大棚损坏,尤其是大棚的承重能力受到挑战。如果积雪过重,可能会导致大棚倒塌或压垮,直接影响到樱桃番茄的生长和产量。而此时曲堤街道大棚黄瓜处于结果期,暴雪和低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黄瓜的生长和产量。暴雪和低温天气会导致大棚内温度下降,影响黄瓜的正常生长。如果温度过低,黄瓜植株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增加病虫害的风险。低温环境容易引发各种病虫害,如灰霉病、晚疫病、霜霉病等低温高湿型病害。这些病害的发生会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三是在低温寡照环境下,黄瓜植株体质变弱,光合能力降低,黄瓜易出现缺钙和缺硼的症状。针对以上现象,气象部门与农业部门开展联合会商,提醒种植户做好以下防范措施:①提前加固大棚结构,防止雪压垮塌。②及时清除大棚上的积雪,保持棚内温度稳定。③科学调控棚内温湿度,避免湿度过高。④在暴雪和低温来临前,及时采收成熟的作物,并做好储运工作。⑤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根据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特别指出曲堤街道寒潮低温危险性高,建议加强防范。
寒潮暴雪过后,工作人员及时深入曲堤街道大棚种植基地,开展设施农业直通式气象服务。现场查看了黄瓜的长势,与种植户深入交流,详细询问寒潮暴雪过程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送去《主要设施作物气象服务手册》等服务材料。提醒种植户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提前采取防风加固和防寒保温措施。同时与种植户建立点对点服务模式,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渠道将气象服务专报发送至种植户手中,助力设施大棚蔬菜提质增效。此次暴雪过程由于应对及时,未出现灾情。
图3:济阳区暴雪致灾危险性区划图 图2:济阳区大风致灾危险性区划图
3.特色为农气象服务模式产生的效益
济阳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注重气象服务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广泛传播我局提供详细的气象为农服务和预警信息,帮助种植户减少因不利天气带来的经济损失,进一步提升了设施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效益。经调研,近几年曲堤黄瓜、垛石樱桃番茄、仁风富硒西瓜等特色设施农业取得丰收。特别是曲堤大棚黄瓜,产量喜人,经济效益显著,让农民生活变得更加富裕,生活品质大大提高。
4.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4.1区县局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困难和短板。由于县局业务人员兼职任务多,在科学技术拓展应用、技术创新发展方面思路少。在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总结提炼本地实践经验、立足需求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欠缺。基本是应用上级下发的产品或沿用以前的技术进行服务。
4.2为农服务专项产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尽管目前为农服务产品种类较多,但深度不够,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4.3观测数据的开发利用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家站、区域站、土壤水分站和小气候站已经构成比较完善的观测体系,但是整体来看,数据利用率不高。也没开展深层次挖掘。
5.对策措施
5.1聚焦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继续深化部门协作和调查研究,加强对省级智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的本地化应用,加大对农业气象业务支撑能力的学习和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5.2加强对观测数据的开发应用。针对曲堤黄瓜、垛石樱桃番茄开展课题研究,分析研究黄瓜在各个不同生育期温度、湿度、光照气象要素的最佳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在曲堤黄瓜示范园建设特色农业气象观测装备,实时为农户提供观测数据,推进数据共享共用。
5.3主动与农业部门、应急部门对接,结合气象服务需求,细化服务方案,科学制定农业技术措施,强化全过程伴随式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1] 肇庆市乡村振兴为农气象服务模式探讨[J].梁钊扬,彭端,赵玲.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第a01期,125-127.
[2]县气象局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探讨[J].王建萍,刘耀武,张永红.陕西气象.2011,第005期,51-52.
[3]暴雨灾害对日光温室蔬菜的影响与应急管理技术[J].王娟娟,李衍素.中国蔬菜.2018,第10期,8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