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实践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林超凡

汕头市澄海鹏展学校

摘要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机制的优化及升级提出了多元化要求,其中彰显了跨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跨学科实践来将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技能进行统一整合利用,结合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机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跨学科实践教学在学科知识融合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多元学科之间的整合探究,而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深入落实跨学科实践教学工作,值得教师研究和探索,本文对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初中生物;跨学科教学;新课程改革

正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开展的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体现出多元化以及综合化特点,教学工作中除了讲解单一的生物知识,也需要融入文化鉴赏、实验探究等不同的课程内容,而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应用,正是实现生物教学要求的有效尝试。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跨学科教学实践的阻碍

(一)教学中可用的资源局限

基于跨学科教学理念开展初中生物学教学,促进了现代化教学模式的生成,教学中需要教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充分掌握理解,并适当选择能展现生物科学内涵,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重要资源,完成教学工作,优化教学模式。但实践中涉及到学科资源如何选择以及应用的问题,则并没有获得明确充分的答复,有一些教师可能始终遵循生物课程为中心的原则,选择的是和生物学知识相关联的教学活动,限制了教学资源的筛选范围,这样的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发展狭隘,还有一些学生则更重视其他学科资源在生物学科中的导入和开发,忽视了生物学科的主导性,舍本逐末的教学模式难以形成学生和知识之间的互动及关联,呈现出的教学效果堪忧[1]

(二)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局限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要构建有现代化特点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新颖而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原本概念性的灌输式教学发生转变,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重要引导作用,实现多元理论知识整合的综合式教学机制,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升级,改善学生的素养。其中构建跨学科的教学机制让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通过生物学科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了独立探究生物知识点的能力,但跨学科教学模式带来的问题也非常显著,表现为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学生和教学活动之间的矛盾性。比如说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了解不够透彻,他们掌握知识内容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还比如跨学科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多元学科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增长,有一些学生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学习难度,还有就是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求学生一次性摄入大量的学科知识内容,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

二、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实践路径

(一)初中生物和语文跨学科融合

初中阶段开设的语文课程是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以及内容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推进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科教学中,语文承担着传递关键信息的职责,而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要实现跨学科的实践任务,就需要基于基础信息的传递,发掘语文课程中的文化资源以及趣味性内容,让两者之间相互整合联系,形成高效课堂,打造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舒适环境,让生物学科的教学模式和语文学科有更加紧密的连接,相互之间的交互性更强。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真关注教学资源以及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要形成基于文化作为背景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同样也需要从语文的多元化内容中寻找和挖掘生物学的规律和关键内容,体会生物学科以及语文学科之间的共通性,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2]

比如说我们在讲解探索生命的科学知识内容时,就可以寻找语文课程中的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生物课程中,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去搜集整理一些和生物学相关的成语知识内容以及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先给例子,比如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和盲人摸象等各种典故和知识内容,讲解相应的含义,让学生所了解。开展教学工作,应避免一味的讲解文学内容却忽视生物专业知识的避重就轻式讲解,而是要将这些内容作为一个引入,进一步从生物的繁衍或生物的形态特点等多元化的生物角度,让教学工作深化,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则是要求学生对文化资源进行独立挖掘,在课堂中完美的呈现相应的素材,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要设计文化探究的任务,帮助学生分享他们所搜集到的文化资源内容,引导学生基于生物的角度对文化知识进行建立,对故事进行探究,让其中的科学道理被说明,比如说狼狈为奸的故事虽然形容的是坏人之间相互勾结关联的含义,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体现的则是一种生物之间的互利行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虽然描述的是只看到前面的利益,却不知身后的危险的内容,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基于跨学科教学的角度下开展教学工作,很多文化资源都能够得到利用,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建立跨学科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让学生去探索生物学知识在多元特定环境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创新学习方法[3]

(二)初中生物和数学跨学科融合

生物学知识有较强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分很多的模块,教学工作中将知识点作为划分的依据实施教学必然会导致很多细节难以得到有效处理,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调整,要将原本停留在表面性和理论性层次的教学活动进行转化,使之变成可视化的育人过程,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中的细微的差距进行正确的辨别,让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学工作需要朝着可拓展、可延伸、可实践的方向发展,多元资源的整合为此提供了重要的通道和途径,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提高,也构建了更为完善的初中生物课堂。

比如说可以建立初中生物和数学工具之间的连接,借助于数学工具构建更具开放性的课堂环境。我们在讲解种子的萌发课程内容时,可以借助于数学工具开展教学工作,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个表格,准备记录种子萌发全过程中的一系列数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一些生活经验和自己不同的想法,记录下不同种子的形态特点以及基本特征,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选择比较容易存活以及萌发的植物,比如说豌豆,并在萌发种子的过程中对其每天的长度和饱满程度、形态特点进行观测和记录,同时在萌发种子的过程中,灌溉的次数以及灌溉的时间还有灌溉的水量,施肥的数量都可以在表格中记录下来。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利用记录好的表格了解种子萌发的整个实验过程,完成数学知识内容整合,并拍摄一些相关的图片记录进行保存,让幼苗的生长特点更加直观和明显,防止时间太长学生遗忘。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跨学科教学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实践经验,借助于一切可利用的教学工具和方法,让原本单一而生硬的教学活动转变为具体形象直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兴趣得以增强[4]

(三)初中生物和化学跨学科融合

初中生物学科如果单一性的讲解理论知识,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抗拒,而实验教学则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活动渗透在教学工作中,丰富了教学的过程,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从实验的角度开展生物教学工作,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的目标,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设计教学的流程,拓展教学的范围。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下,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实现科学教育理论实践活动以及教学要求相融合的任务目标,开发和创设多元化的生物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展现出更高的能力以及更明显的效果,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以及教学活动之间的相互交流融合,让化学教学的资源以及关键的知识内容之间相互配合,优化教学的课堂体系。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落实跨学科实践教学工作,借助于实验的途径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调动。比如说在生物学科讲解植物的生殖方式课程内容时,可以配合化学实验组织开展学科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好任务目标,提出互动的任务要求,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独立或合作完成探究的过程,并做好探究流程的记录,最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多元化的植物作为实验的材料,比如说牡丹花、杨树苗或豌豆都可以作为实验的材料,要求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周期进行观察调研,获得相关的数据,做好研究的准备,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前期的研究成果来开展实验活动。教学中为了方便观察,可以利用无污染的化学荧光剂实验材料涂抹在植物的种子或花卉上,对其进行观察,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化学实验活动对植物的生殖方式进行记录,包括种子生殖、孢子生殖、无性生殖等不同的生殖特点都应该有所体现,在对生殖方式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学生的整理总结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科能力也得到了成长。因此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活动的多元化开发和利用,并根据生物学科的具体教学要求对教学的范围进行拓展和延伸,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所掌握和积累的实践技能更多元。此外,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构建跨学科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体系的必然要求,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了化学学科以及生物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学生也在预留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四)初中生物和地理跨学科融合

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地理以及生物学科的跨学科教学工作日益受到了教学人员的重视,这两门自然科学学科本身就拥有丰富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机会和平台,在跨学科教学工作中学生对于自然环境以及生命现象的理解更加全面和透彻,对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更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得以生成,解决问题更快也更有效。具体实施中,首先应该根据课程的标准,结合学生的情况,选择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主题,作为教学的内容。比如说可以选择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相关联的主题内容,建立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结合点,围绕着选定的主题设计一系列的跨学科教学活动,包括学生实验探究以及案例分析等都是学生综合灵活的应用初中地理学以及生物学过程中的有效方式。最后要求学生对各类资源进行挖掘以及整合利用,包括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料,博物馆中的重要展品或者是网络资源,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呈现,让跨学科教学获得更充分有力的支持。此外,还要根据跨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评估机制,分析学生在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挖掘学生的缺陷性,帮助学生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比如说我们将城市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跨学科实践教学的主题,学生参与该主题实践活动可以了解到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于生物的多样性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和影响。开展活动时,我们采取实地考察的形式包括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城市公园和绿地生态系统等途径,对这些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记录,对生物的数量进行获取形成相应的数据结构,之后设计实验探究体系,分析城市中不同区域对于生物的多样性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比如说可以对比城市中心以及郊区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在此前提之上进一步开展项目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提出我们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做哪些工作。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具体意见,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分享,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教师需要注意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及时的反馈。地理学科以及生物学科之间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心的尝试和探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符合新课程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要求[5]

结语: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组织开展初中阶段生物学科的跨学科教学工作,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教学工作中的必然要求,对于教师来说自己应该重视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认识跨学科教学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及综合能力的成长所具有的关键影响,利用跨学科教学活动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的多元学习思维形成,让学生在后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备综合性视野,能灵活应用多元学科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岳春妹.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实践[J]. 中学生物教学, 2024, (18): 22-24.

[2]余向华.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实践[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 (06): 66-68.

[3]冯文甫.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J]. 大学, 2023, (S1): 167-169.

[4]谢婉婷.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STEM课程活动实践研究[D]. 淮北师范大学, 2023.

[5]邱志远, 姚登兵. 跨学科视角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策略研究[J]. 中学生物教学, 2024, (05): 18-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