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行柴胡疏肝散对其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效果观察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蔡小华

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公立中心卫生院 四川成都 610306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行柴胡疏肝散对其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80例患者,时间为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随机平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柴胡疏肝散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确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水平。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脾胃病患者提供柴胡疏肝散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水平,值得提倡。


关键词

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柴胡疏肝散;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

正文


中医脾胃病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会出现上腹部不适、胀满、疼痛、患者会出现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长期会对导致患者胃黏膜萎缩、肠化,甚至患者会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变,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短期可以收到较佳的治疗效果,但若患者停药后复发的风险较高,远期效果并不理想 ,无法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而且易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或者药物不良反应[1]。为患者提供柴胡疏肝散治疗,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加减,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更具有针对性,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231月份,结束时间为202312月份。纳入患者的数量为80例,年龄范围49-78岁,平均年龄63.46±2.46岁,男:45例,女:35例对我院在此期间收治的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P>0.05,可开展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提供西医治疗,为患者提供阿莫西林、甲硝唑、质子泵抑制剂、雷尼替丁等药物对症治疗。

实验组患者提供柴胡舒肝散治疗,具体包括:方中包括柴胡、香附、陈皮、枳壳数量各为10g,炙甘草、黄连各6g;半夏、川楝子、川芎各9g;白术、白芍、赤芍各12g;党参15g;治疗期间依据患者的病情加减治疗,若气虚的患者添加黄芪;腹胀明显的患者添加香橼、青皮、佛手、莱菔子;泛酸的患者添加乌贼骨、吴茱萸;血瘀的患者添加蒲黄、五灵脂、三七、丹参;胃阴不足的患者添加麦冬、百合、沙参;食欲不佳的患者添加焦山楂,焦神曲[2]。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两次温服。

1.3实验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计量数据使用n表示,检验通过X2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研究。

2  结果

2.1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p<0.05。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40

22(55.00%)

11(27.5%)

7(17.50%)

33(82.50%)

实验组

40

30(75.00%)

8(20.00%)

2(5.00%)

38(95.00%)

P

-

-

-

-

0.05

2.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水平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水平显佳,p<0.05。

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水平



PG I

PGⅡ

组别

数量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54.26±5.21

100.26±10.41

25.36±3.21

17.32±2.15

实验组

40

53.46±5.29

139.54±21.52

26.74±5.23

13.36±1.24

t


0.518

8.642

0.125

10.628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胃部属于中焦的部位,脾主升、胃司降,只有脾胃均衡、阴阳调剂,机体的消化系统方能正常且有序的运转,一旦患者的脾胃功能升降无序时,会导致机体无法正常纳入饮食清气,会对气息的平衡造成影响,导致机体不能有利排出体内的肺浊之气,导致肺胃类疾病[3]。而脾胃升降在日常生活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此消彼长会对脾胃的正常生理情况造成影响,而且会对机体的肝主疏泄功能造成影响。若患者的肝部外泄功能受到影响后会导致运气受阻,依据中医的辨证分型来看,通过理气疏肝的方式进行辨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柴胡疏肝散,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

脾胃病作为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然为患者提供西药治疗也可以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用药时间长,短期效果不明显,而且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为患者治疗期间提供中医药方治疗,可以收到较佳的效果,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实现对疾病治疗的目的[4]。柴胡疏肝散治疗的依据是遵循调畅气机和疏肝健脾的用药方案。方中的柴胡为君药,可以实现疏肝解郁的效果,陈皮在抗炎的效果上较佳。添加香附可以实现解肝郁、理气宽中的效果,枳壳在理气中和的效果上较佳;赤芍在养血柔肝、散瘀止痛的效果上较佳,添加半夏实现了降逆止呕的目的,联合党参、白术,在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上的功效显佳;川楝子具有疏泄肝热、行气止痛的目的;炙甘草可以实现调和诸药的目的[5]。诸药合用,在健运脾气、舒解肝郁的效果上较佳,有效的改善了患者胃肠疾病的临床症状,除之此外,在现代药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半夏可以抑制呕吐、紫胡提升机体免疫力,川芎可以改善胃黏膜表层的微循环。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脾胃病患者提供中医内科治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了患者的恢复,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赵艳红.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行柴胡疏肝散对其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4(7):0040-0043.

2]李春秀.探讨在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行柴胡疏肝散对其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效果[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7):0053-0056.

3]许志烽.探讨在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行柴胡疏肝散对其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4):142-145.

[4] 李媛.探究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行柴胡疏肝散对其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效果[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1):0034-0037.

[5]刘非非.中医内科治疗脾胃病中行柴胡疏肝散对其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3):0164-01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