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表面灰尘控制技术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张闻远

国电电力福建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福建省 福州市 350700

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光伏发电作为绿色清洁的能源形式,在能源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发电效率偏低仍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光伏组件表面积灰问题是影响发电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围绕光伏组件表面积灰控制技术展开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积灰对光伏板发电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了针对性的灰尘控制策略和技术方法。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新型灰尘控制技术的光伏组件,其发电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为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

光伏发电;积灰影响;发电效率;灰尘控制技术;能源转型

正文


前言:在新能源领域中,光伏发电以其可再生、无污染的特性备受关注。随着光伏电站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成熟,如何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已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光伏组件表面的灰尘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会显著降低组件的透光率,从而影响发电效率。因此,研究光伏组件表面灰尘控制技术,对于提升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光伏发电的重要性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绿色、洁净的新能源,对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符合我国能源转型的发展趋势。然而,光伏发电的效率低下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已建成的工程,提高发电效益、增加收益是至关重要的。积灰是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随着积灰量的增加,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会降低。自然积灰还会导致太阳能电池层玻璃的相对透光率降低约40%。因此,定期清洁及维护光伏发电设施尤为重要。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的绿色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系统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光伏发电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能源供给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光伏发电是我国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1]

二、积灰问题的现状及其对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

光伏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其表面积聚灰尘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均有普遍发生,这一环境因素对光伏发电效率的影响不容忽视。灰尘覆盖在光伏组件表面,首先从视觉层面来看,会使得原本清洁、亮丽的光伏板变得灰蒙蒙,影响了光伏发电设施的整体美观度。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灰尘层的积聚会对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造成严重损害。

灰尘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既减少了到达电池表面的光量,降低了光电转换效率,又通过阻碍散热加剧了组件的工作温度上升,双重作用共同导致了光伏组件发电量的显著减少。因此,及时清理和维护光伏组件表面洁净,对于提高光伏发电站的能源生产效率、延长设备寿命以及优化投资回报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积灰对光伏发电效率影响的机理分析

(一)积灰对透光率的影响

光伏组件的透光率是其性能指标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它直接关系到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效能和能量转换效率。透光率是指光线穿过光伏组件表面后,能够成功到达底层光伏电池并转化为电能的比例。理想情况下,透光率越高,意味着光线损失越少,光电转换过程越高效。

当光伏组件表面积聚灰尘时,这些微粒会像一层薄雾或遮光膜一样覆盖在组件上,显著减少实际到达光伏电池的光照强度。灰尘对光线的阻挡作用会导致光伏电池接收到的光子数量减少,从而影响到光生电流的产生,这是光伏效应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积灰不仅降低了光伏组件的透光率,更直接导致了光伏电池工作效率的下降和发电量的损失。

(二)积灰对组件热性能的影响

光伏组件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一定的热量产生。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发,会导致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升高,进而影响其正常运转。散热在光伏组件的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灰土和尘埃会不断积聚在光伏组件的表面,形成一层覆盖层。这层覆盖层会像一层“毯子”一样阻碍光伏组件的热量散发,使得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到环境中。随着覆盖层逐渐增厚,其对热量的阻碍作用也愈发明显,从而导致光伏组件的温度不断升高。

高温环境对光伏电池内部的电子迁移率具有显著影响。电子迁移率是衡量电荷载体在半导体材料中移动能力的关键参数,而在光伏电池中,正是这些电子从原子层面转移到电极上,形成可用的电能。当温度升高时,热运动加剧,可能导致电子无法有效地被收集,进而降低光电转换效率。高温还会加剧硅材料和其他组件的老化过程。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老化效应会累积,可能导致光伏组件性能永久性下降,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保持良好的散热条件和定期清洁光伏组件表面的积灰至关重要,以保障光伏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和延长其生命周期[2]

(三)积灰导致的发电效率损失分析

根据多项相关研究报告和实验数据,光伏组件表面积灰对发电效率的影响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随着光伏组件表面积灰量的不断增加,光伏组件的透光率会显著降低。透光率是衡量光伏组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光线穿过被污染的组件表面时,其透过玻璃盖板的能力会大幅减弱,导致到达电池片的光强明显减弱,进而影响光电转换效率。此外,积灰的遮挡还会引起光斑阴影效应,加剧局部热点现象的产生,这都会降低光伏组件的工作效能。

四、现有灰尘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一)人工清洗技术

人工清洗技术是目前在光伏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灰尘控制方法,尤其在光伏组件清洁度要求较高且自动化清洗设施尚未完全普及的地区或场合下,人工清洗技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技术主要依靠工作人员使用特定的清洗工具如长柄刷子、高压水枪,以及安全防护用品等,结合专用的清洗剂或纯水,对光伏组件表面进行定期清洗,通过人工操作来去除组件上的尘埃、污垢、鸟粪等污染物,以确保光伏板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和发电性能。

虽然人工清洗技术具备一定效果,即在短时间内精准去除局部积灰,但它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首要问题是清洗周期长,受制于天气条件、污秽程度等因素,人工清洗往往无法做到每日甚至每时清洗,导致积灰逐渐累积影响发电效率。其次,人工清洗的成本较高,包括但不限于人力成本、清洗剂消耗、水资源消耗以及相关设备维护费用等,对于大规模光伏电站而言,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运营支出。另外,人工清洗的效率相对较低,尤其在面对广阔面积的光伏阵地时,人力完成大面积清洗需要较长时间,且在恶劣天气或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工清洗的难度和成本会进一步增加。由于人工清洗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因此难以满足大规模光伏电站的需求。

(二)自动清洗技术

自动清洗技术,一种通过精密的机械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对光伏组件表面污垢和尘埃自动冲洗与清理的创新技术。这种方法能够显著减少人工干预,极大地提高清洗效率,使得大规模、高强度清洗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在具体实施中,通过运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或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对光伏组件的快速、定期清洗。例如,可以设计一种灵活且具有强大吸附能力的清洁机器人,使其能够根据预设程序自动巡航于光伏板之间,精确控制清洗路径和频率,确保每个组件都能得到及时而彻底的清洁。自动清洗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三)自清洁技术

自清洁技术通过在光伏组件表面涂覆特殊涂层或利用材料本身的自清洁性能,实现灰尘的自动去除。这种技术具有长期效益和节能环保的优点,但目前仍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成本较高,且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此外,自清洁技术还需要考虑涂层的耐候性和自清洁性能的持久性等问题,以确保其长期效果和可靠性。

(四)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现有灰尘控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光伏组件表面的积灰问题,但各自存在不同的优缺点。人工清洗技术成本低但效率低,自动清洗技术效率高但成本和维护成本高,自清洁技术具有长期效益但成本和技术成熟度仍需提高。因此,研发一种既高效又经济实用的灰尘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3]

五、新型灰尘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静电除尘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静电除尘技术是一种利用静电原理去除灰尘的新型技术。它通过在光伏组件表面施加静电场,使灰尘颗粒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到组件表面或附近的收集器上,从而实现灰尘的有效去除。静电除尘技术具有高效、环保、低能耗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光伏电站的灰尘控制。

(二)静电除尘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静电除尘创新性的光伏组件灰尘控制装置,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静电除尘技术。该装置由几个关键部分组成,其中静电发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件,它通过高压电源产生高电压,在光伏组件的表面形成强大的静电场。当光照在光伏组件上时,静电场会立即发挥作用,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将其牢牢地固定在组件表面。

(三)智能控制系统在灰尘控制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在新型灰尘控制技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集成传感器、数据分析算法和自动化控制策略,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光伏组件表面的灰尘情况,并根据灰尘的积累和分布情况自动调整静电除尘装置的工作状态,确保灰尘得到及时有效的清除。

(四)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

经过严谨的实验验证,新型静电除尘技术在光伏组件灰尘控制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表现。与传统的人工清洗和自动清洗技术相比,静电除尘技术展现出了更高的清洗效率。其通过静电场的作用,能够迅速吸附并去除光伏组件表面的灰尘,大大缩短了清洗时间,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在成本方面,静电除尘技术也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由于它的清洗效果出色,因此可以减少清洗的频率,从而降低清洗成本。此外,该技术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需求。无论是干燥的沙漠气候还是潮湿多雨的环境,静电除尘技术都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适应各种复杂条件下的灰尘控制需求。

六、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分析

(一)发电效率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

采用新型灰尘控制技术后,光伏组件表面的积灰得到了高效清除。这种技术通过创新的清洗方法和设备,能够迅速将光伏组件表面的灰尘、污垢等杂质清除干净,使光伏组件始终保持高透光率。透光率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使得更多的光线能够进入电池内部,转化为电能。同时,灰尘的清除还改善了光伏组件的热性能,减少了灰尘对光伏组件散热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提高了其热性能。

透光率和热性能的提升最终转化为光伏发电效率的显著提高。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间内,光伏电站能够产出更多的电能。这种效率的提升直接转化为电力产量的增加,进而提升了光伏电站的经济效益。通过长期运行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新型灰尘控制技术在提高发电效率、增加收益方面的显著作用。

此外,新型灰尘控制技术的经济优势还体现在其高效率、低成本上。该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清洗任务,大大减少了因定期维护而产生的额外费用。长期来看,这不仅能够提高光伏电站的盈利能力,还有助于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增强其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竞争力。

因此,新型灰尘控制技术的应用对于光伏电站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和产量,增加收益,还能够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光伏电站的盈利能力。这些优势共同推动了光伏发电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其在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水资源节约与环境污染减少的环保效益

传统的自动清洗技术通常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进行组件清洗,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可能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压力。而新型灰尘控制技术,如静电除尘技术,无需使用大量水资源,实现了清洗过程的水资源节约。减少清洗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也意味着减少了因清洗而产生的废水排放,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潜在污染。此外,新型灰尘控制技术还减少了清洗过程中可能使用的化学清洗剂的使用,进一步减少了对环境的化学污染。新型灰尘控制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光伏发电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新型灰尘控制技术在光伏发电领域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4]。它不仅提高了光伏发电效率,增加了电力产量,还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相信这种新型灰尘控制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结语:本文深入研究了光伏组件表面灰尘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灰尘控制方法。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还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相信这种新型灰尘控制技术将在光伏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冯志刚,宋子慧.光伏组件表面清扫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 2020, 28(45):038-039.

[2]牛海霞,王京,董正茂.光伏组件表面灰尘和温度对其发电量预测实验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34(43):042-043.

[3]刘晓艳,张楼英,张守峰.智能型光伏组件除尘装置设计与控制研究[J].太阳能, 2018,34(31):010-011.

[4]冯志诚,王亚辉,王召阳,.表面积灰对光伏组件性能影响实验研究[C]//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2019,34(323):56-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