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应用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王明飞

邢台市园林中心 054000

摘要

园林绿地的病虫害是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对于园林绿地的健康和观赏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园林绿地病虫害的特点出发,探讨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应用,并介绍了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技术,以期提高园林绿地的养护水平和管理效果。


关键词

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养护管理

正文

  引言:园林绿地是城市重要的绿化工程,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缓解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优化城市空间。然而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过程中常常面临着病虫害的困扰,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园林绿地的观赏性和功能性,给园林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园林绿地病虫害的特点

  园林绿地病虫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园林绿地病虫害种类繁多,园林绿地中的植物种类众多每一种植物都有可能受到不同种类的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说病虫害的种类也非常丰富的。第二方面就是园林绿地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很快,病虫害可以通过空气、土壤、水源等途径进行传播,一旦发生病虫害侵袭很容易迅速蔓延对周围的植物造成危害。此外园林绿地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大,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不同,有的会导致植物死亡,有的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观赏性下降,严重影响园林绿地的美观和功能。还有就是园林绿地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大,园林绿地中的植物受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增加了病虫害对植物的入侵,使园林绿地病虫害的防治变得困难。因此为了控制园林绿地的病虫害需要根据病虫害侵袭植物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1]

  二、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应用

  (一)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作用

  (1)提高绿地植物的健康水平

  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绿地植物的健康,通过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绿地植物的健康水平。例如,上海世纪公园为例,该公园作为上海市重要的大型城市公园,面积广阔,植物种类繁多,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公园管理团队针对常见的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实施了系统的防治计划。先建立了全园植物健康档案定期对植物进行体检,记录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情况。然后,引入了高科技监测设备,如红外线摄像头和声波探测器,实时监测害虫活动。在发现蚜虫大量繁殖时,管理团队迅速采取行动,释放了10万只瓢虫作为天敌。同时,对重点区域进行生物农药喷洒,选用低毒性的苦参碱溶液。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公园成功将蚜虫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5只以下,比往年下降了80%。红蜘蛛的防治也取得显著效果,通过定期清洗树叶和喷洒矿物油,将其数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更加优质的休闲环境。公园的游客满意度较往年提升了15%,充分体现了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保护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

  园林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环境组成部分,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会对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保护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例如,杭州西湖景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拥有众多珍贵的古树名木,还有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谓意义重大。近年来,景区管理处曾面临一次颇具挑战性的松材线虫病防控任务。众所周知,松材线虫病若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对松树造成不小的影响,进而影响景区的生态平衡。为应对这一情况,管理处采取了一系列周密的防控措施。他们先对景区内的松树进行了细致的普查,并建立了相应的健康档案。然后,通过安装松墨天牛诱捕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虫害传播的可能性。同时他们还尝试了树干注射这一新技术,为重点区域的松树提供了额外的保护。此外,管理处还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定期巡查,方面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病株。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措施,西湖景区在松材线虫病防控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数千株松树提供了有力保护,在维护景区生态多样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为游客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病虫害防治在保护园林绿地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价值。

  (3)提升园林绿地的观赏性和功能性

  园林绿地的观赏性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病虫害的存在会降低园林绿地的观赏价值。通过病虫害的防治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提升园林绿地的观赏性和功能性使其更加美观和实用[2]

  (二)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病虫害监测和预测

  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通过对园林绿地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并进行病虫害类型的鉴定和数量的统计,同时还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病虫害防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数量制定合理的防治计划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防治计划应包括病虫害的防治目标、防治措施、防治时间和防治剂量等内容,在实施防治计划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确保防治效果。

  (3)病虫害的日常管理和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日常管理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园林绿地的日常管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日常管理包括对植物的修剪、施肥、浇水等养护措施,以及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措施。例如可以定期清除病虫害的病斑和虫害,采取合适的防治方法,保持园林绿地的健康和美观[3]

  (4)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对于提高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园林绿地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宣传和推广,增加公众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重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病虫害防治的良好氛围[4]

三、实证案例分析

  浅析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国内不少城市都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北京市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园林绿地面积广泛,植物种类繁多,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该公园的养护管理团队引入了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通过科学的监测预防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病虫害监测方面,公园管理团队使用了高科技手段进行精准监测。每年春季和秋季,定期在全园范围内设置诱捕器和粘虫板,监测虫害密度和种类。2023年春季监测数据显示,蚜虫和白粉虱是最常见的害虫,虫害密度达到每平方米30只以上。根据监测数据管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防治方案。生物防治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病虫害防治的核心方法,为控制蚜虫管理团队引入了瓢虫和草蛉等天敌。2023年4月,释放瓢虫2万只,草蛉5万只,有效降低了蚜虫的数量。经过一个月的观察,蚜虫密度降低至每平方米10只以下。对付白粉虱采用了生物农药,如苦参碱和鱼藤酮等。喷洒后白粉虱的数量显著减少。

  物理防治也是公园常用的手段之一,在樱花和桃树的虫害高发期,树干上涂抹防虫胶带,防止虫害爬行入侵。2023年5月,通过这一方法有效减少了红蜘蛛和蚧壳虫的侵害。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定期对绿地进行清理,清除枯枝落叶和病虫害源。园林绿地的病虫害防治不仅依赖生物和物理方法,化学防治也在必要时使用。为防治大面积爆发的蚜虫,管理团队在关键时期选择低毒的农药进行喷洒。2023年6月中旬,在部分区域喷洒吡虫啉和氯氟氰菊酯,有效遏制了虫害蔓延。使用化学药剂时,严格控制浓度避免对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影响。病虫害防治不仅在实施方法上讲求科学合理,还在管理机制上不断完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立了病虫害预警处理机制。每年年初,制定年度病虫害防治计划,明确防治目标。在虫害高发期定期召开会议,通报虫害监测情况进展及时调整防治策略。2023年7月,通过这一机制,有效应对了突发的美国白蛾虫害。

  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直接影响园林绿地的健康状况,2023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树木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草坪和花坛的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景观效果显著提升游客满意度提高至92%。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广州花园博览园,该园在病虫害防治上也有独到之处。2022年,园内引进了先进的虫害预测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气象数据结合预测虫害爆发时间以及区域。2022年夏季,模型预测园内将有蚜虫和介壳虫的高发期,提前一个月开始防治准备工作。释放天敌瓢虫3万只,并喷洒生物农药虫害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在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广州花园博览园也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通过种植多样化的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病虫害能力。2022年,新种植本土植物30余种,吸引了更多的天敌昆虫有效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

  深圳湾公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样值得借鉴。2022年,深圳湾公园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无人机进行空中监测,全面掌握园内植被情况。监测数据显示某一区域爆发了红蜘蛛虫害,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生物防治,释放天敌昆虫并喷洒生物农药,两周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无人机的应用提高了监测效率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这些具体案例,可以看出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各地在实际操作中,结合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方法,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未来发展

  (一)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广泛应用

  未来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将更加智能化,借助物联网先进技术,建立全方位的监测预警系统。通过传感器、摄像头设备实时采集园林植物生长状况,结合历史数据和气象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预测,实现病虫害的早期预警。这种系统能够提前发现潜在风险,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智能化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防治方案,指导工作人员精准施药,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实现生态友好型防治。未来,这种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将成为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的"神经中枢",大幅提高防治效率。

  (二)生物防治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未来将迎来突破性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新型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制剂将不断涌现。可利用基因编辑等技术可以培育出更加高效的天敌生物,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微生物制剂的种类和功效也将大幅拓展,不仅能防治病虫害,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免疫力。而且生物防治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也将带来新的可能。例如,利用纳米技术改造天敌昆虫,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和防治效果;结合信息技术,实现生物防治的精准释放和监测。未来,生物防治将从单一手段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的防治体系,在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深化实践

  未来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将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从单一的病虫害防治转向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强调通过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来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植物群落结构,增加物种多样性;改善土壤健康,培育有益微生物;营造适宜天敌生存的环境,形成自然平衡。同时,将园林绿地视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增加绿地连通性,提高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虫害能力。这种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将使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更加可持续,也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四)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的深度融合

  未来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将更加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通过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公众参与意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公众参与平台,让市民能够实时报告发现的病虫害情况,参与监测网络的构建。同时,鼓励社区、学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到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结语: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应用是保证园林绿地健康和观赏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防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日常管理和防治措施的落实以及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园林绿地的养护水平和管理效果。同时,为了更好地应对园林绿地病虫害的挑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园林绿地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樊晓英. 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应用[J]. 林业科技情报, 2022, 54 (04): 20-22.

[2]丁艳萍. 浅析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应用[J]. 农业灾害研究, 2021, 11 (12): 7-8.

[3]葛永怡, 李俊毅. 浅析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应用[J]. 广东蚕业, 2021, 55 (12): 33-35.

[4]赵帅. 浅谈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 2020, 14 (23): 43-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