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与“双新”课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分析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王春波 孙睿

太原市第三十中学校 山西省 太原市 030001

摘要

本文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学习研究与分析比较,初步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对区别。得出其内在的联系性和各自的侧重点,阐述了两者纵向的一致性和本质的内在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的侧重于区别。学生们就学科课程,经过义务教育学段和普通高中学段应该培养达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艺术观,培养必备学科品格和关键学科能力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双新”课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内在联系性;逐步承递性;

正文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与“双新”课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分析

王春波  孙睿

太原市第三十中学校 山西省 太原市 030001

太原市晋源区第二实验小学校 山西省 太原市030021 

摘要:本文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学习研究与分析比较,初步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对区别。得出其内在的联系性和各自的侧重点,阐述了两者纵向的一致性和本质的内在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的侧重于区别。学生们就学科课程,经过义务教育学段和普通高中学段应该培养达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艺术观,培养必备学科品格和关键学科能力的分析阐述。

关键词: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双新”课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内在联系性;逐步承递性;各自侧重性;纵向一致性

“核心素养”的观念是“双新”课改和义教段课程改革中首次提出的,也是这次改革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改革。这两个学段在这次改革中不约而同的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偶然的,每个学科都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各自学科的核心素养,也不是突发的,而是与时俱进的,从教育教学规律和本质上,发现了课程学科背后的内在的育人本质,突破了以往注重学科本位与效果的课程教育域阀,使人类独有的教育,这一社会行为和活动从本质上进推进学科建设,课程落实育人工进程

    名词解释——核心:中心;主要的部分素养;构成事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来的、原始的、平时的锻炼和教养“双新”课改指普通高中课程与课标改革《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概念是一样的,具体内容略有出入,分别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学科核心素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通过以上考证得出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门学科课程在解决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整个过程中,在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与成果的同时,重点决本质的内在的问题,既该学科从人的发展规律上解决本质的问题,既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怎样的价值观、解决与培养学生怎样的必备品质,怎样的关键能力。知识是无穷的,学习是无限的,学校教育是阶段性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学科品质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要解决夯实的问题,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性发展作出的基本保障与必须的准备。

    普通高中学段于2020年新一轮课改,即“双新”课改:新课标、新课程。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共分为6个章节,核心素养位列第2章节,其内容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为7个章节,核心素养位于第4章节的第1部分,其内容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通过认真学习研究与分析比较得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与义务教育学段艺术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具有有以下5个内在关联:1.内在联系性,2.逐步承递性,3.各自侧重性,4.纵向一致性。以下就四个方面逐一展开论述。

一、内在联系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教育从普遍规律上来讲,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普识阶段向专业阶段发展的一个过程,是由基础性、广泛性向专业性递进的。作为学科的设置以及学习过程的内在联学习过程也是有着内在的密切的联系,并依次是不断发展推进变化,作为义务教育的艺术课程和普通高中美术教育课程,同样是有着内在紧密的联系和发展变化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标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颁布,就是具体的体现了这一辩证唯物思想。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艺术课程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其中美术是艺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从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学段的进程看去,义务教育学段是普通高中教育段的基础学段是每一个适龄学生都应该必须完成的受教育学习工作,是每一个适龄公民的义权利。之后继续进一步普通高段的学习,完全彻底的完成中小学的教育学习进程,升入更高一级的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学习。中小学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与内容上亦是如此,由小学、中学,至高中(个教育学段统称为中小学段,具体又分为义务教育阶段,既小学教育学段、初中教育学段和普通高中教育学段)的学科设置与内容之间有着内在的,科学的,严密的联系,故作为学科建设与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指导性的课程标准,同样更是必然的有着内在的联系,是环环相扣,互为依托的内在关联关系,而非割裂的,片面的,孤立的和绝对的关系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只能是建立在义教段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义教段的标准上更进一步向更深、更精、更专、更细,更为提升作为培养人才队伍,提升国民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二、逐步承递性

事物的发展,社会的前进是是螺旋式的上升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既不是波浪式的前进,更不是直线性上升,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这是客观规律,更是科学规律微观的看每一个阶段看平静的缓慢的,但宏观的看是不断旋转攀援的上升教育教学这一人类社会活动,必然符合这样的一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由低龄阶段的义务教育进入普通高中学段的学习就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和进程。无论在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学习方法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逐步递性。每一个学子的教育学习的进程由义务教育学段段晋升到普通高中学段,直至完成升入更高一级普通高等院校之前的基础教育,是按学生年龄为依据,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的,由低学段向高学段,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由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向更高更深的教育教学内容,逐步推进的,层层递进的,是按照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规律为依据的教育教学在这一进程中,课程的设置与内容之间有着内在的承接递进关系。作为指导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具体内容,课程实施、评价建议、保障落实的课程标准更是在站高度上有着循序渐进的,逐步承接递进的关系。

举例阐述说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核心素养分别就同一个通过艺术(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的核心素养,提出了不同学段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艺术表现”和“美术表现”从字面看去是有区别的,但内在本质上却有着承接递进的关系艺术表现“美术表现”分别参看义教艺术课程与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学段之“艺术表现”相对宽泛和宏观,泛指包括美术在内的一切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涵养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态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美术表现就非常明确的强调是运用传统与现代媒体材料,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应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从义务教育学段之“艺术表现”到普通高中之“美术表现”,这是一个由抽宽泛到具体的承接递进关系义务教育学段在这一方面的核心素养,终极目标是通过艺术活动与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艺术(含美术)技能、技巧,认识艺术(含美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在形象思维能力与热爱生活的态度上培养正确价值观,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普通高中学段段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与拔高,落实到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与落实,并旨在培运用美术的手段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这是一个专的一个承接递进关系,情感、意识、态度,承接递进到具体实施的行为的承接递进关系。

三、各自侧重性。

  矛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矛盾事物就不可能前进和发展合理的处理矛盾,解决矛盾,正是人类社会高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智慧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实践论甚至于制造矛盾推进事物的发展。既然是矛盾就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作为学科建设作为教育教学不同学段对象教育教学工作同样也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针对的学段不同,解决的主要矛盾也有各自的不同美术课程义务教育学段艺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故该课程标准是涵盖了所有艺术课程的指导标准,故呈现方式相对全面,囊括了所有课程学科特色,其主要侧重于这些课程在育人方向和目标上的共性的,突出的特点义务教育侧重于基础性和学科共性的内在联系。普通高中学段美术课程的标准,定位与指向明确于美术并紧紧围绕高中学段学龄学生,其更侧重于少年儿童学龄之后,步入青年的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及教育教学规律,以及更加专业的美术学科建设义务教育学段的美术课程内容,分为四大学习领域: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互通有无,相互贯穿,互为联系。普通高中学段的美术学习内容则分为必修模块,选择性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即通识与普识部分相对专业与对接美术高考,服务社会技能技巧的部分。由此可以看义务教育学段艺术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互为联系的,但各自侧重不同,前者多体现艺术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后者相对于前者更体现学科固有的本身的学科特色与专业倾向。

四、纵向一致性

义务教育学段艺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为四大内容,高中美术课程核心素养为五大内容,其本质是纵向一致的,举例素阐述: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核心素养就有文化理解这一内容。文化理解分别参看义教艺术课程与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从中对比分析不难看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学段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专业化与精深,但其本质上有着纵向连贯性和一致性,无论义务教育学段还是普通高中学段,在文化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上,都要通过艺术学科(美术)课程的学习在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都是一致的,只是表述不。前者涵盖诸多学科,故表述上是艺术、艺术作品;后者是美术、美术作品、美术观念。前者与后者,在本质上都有着理解、了解艺术(美术)的文化,是通过艺术(美术)课程的学习,了解、理解艺术(美术)文化及其和生活的关;达成立足于本土文化,认同世界多元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增强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制定与颁布,体现了义务教育学段艺术课程(含美术)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在新一轮课改中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两者都明确“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与内容,其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贯穿艺术(美术)学习的全过程,互相贯穿和联系的为学生们在艺术(美术)课程的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艺术观,培养艺术(美术)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明确了方向,指定了坐标,无论从学生的角度还是教师的角度。对于艺术(美术)课程学习和教育教学都有着无比明确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重大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① 《新华词典》商务印书社1998年第2版

②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p4

③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p5

④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⑤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作者简介:

王春波,男,1970年生人,中共党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国美术家协、山西省、太原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山西省教科院中小学学科建设工作指导组专家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指导组专家成员,太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学科指导组专家成员太原市王春波名师工作室领衔主持人。荣获山西省模范教师、太原市个人三等功。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标兵、优秀辅导员。

孙睿:男,1974年出生,中小学一级教师,就职于太原市晋源区第二实验小学校,任专职美术教师。现为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太原市骨干教师、晋源区教学能手。录制、制作、设计的优质课、微课、课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多次在省、市、区级比赛中获奖;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展览中获奖并在相关刊物刊发。

 


...


阅读全文